所谓交流电机的叠绕组,就是任何两个相邻的线圈都是最后一个叠在前一个的上面,然后将属于同一相的相邻线圈串联起来构成线圈组,再把线圈组串联与(或)并联的连接构成三相绕组。下面用一实例来说明。 例1 已知Z=36,2p=4,试绘制一个并联支路数a=1的三相双层叠绕组展开图。 解 分析绕组的构成,一般可以遵循这样的步骤:①绘制槽电动势星形图;②由槽电动势星形图分相;③将属于同一相的导体连接起来,构成线圈组,再连接构成一相绕组。 (1)绘制槽电动势星形图 由于本例题的极对数、槽数与例4.1相同,故槽电动势星形图与图完全相同。 在双层绕组中,上层线圈边的电动势星形与槽电动势星形完成相同。下层线圈边的位置取决于线圈的节距。如果我们把各个线圈的上层边电动势矢量与下层边电动势矢量相减,使得各线圈的电动势矢量,它们也构成一个电动势星形,相邻两矢量间相位差也是 (2)分相 所谓分相,将槽中各导体分配到各相绕组中去。分相的原则是使每相电动势最大,且三相电动势对称,一般在槽电动势星形图中划分。为了使三相电动势相等,每相在每极下应占有相等的槽数。每极每相槽数 对于A相,由于q=3,A相在每个极下应占有三槽。在第一对极距范围内,如果在S1极下将1、2、3三个槽划归A相,在旁边标以字母A,如图所示。为了使每相合成电动势最大,则应把N1极下的10、11、12三个槽也划归A相,标以字母X。类似地把第二对极距范围内的19、20、21和28、29、30等六个槽也划归A相。 为了使三相绕组对称,B相绕组的电动势应滞后A相电动势120°,由槽电动势星形图可知,7、8、9槽的合成电动势滞后1、2、3槽的合成电动势120°,则应7、8、9划分到B相绕组,同样16、17、18和25、26、27、34、35、36等槽也应划归B相。依次类推,13、14、15、22、23、24和31、32、33、4、5、6等槽应划归为C相。为清楚起见,现将分相结果列表如下: 表1 三相槽号(线圈)分配表(Z=36,p=2)
上述分相的特点是把每极下的电枢表面分为三等分,每相占一等分,故称每一等分为一相带。这里因每一相带宽度相当于60°电角度,为60°相带。 除上述分相方法外,也可选1、2、3、4、5、6和19、20、21、22、23、24等12个槽作为A相,7、8、9、10、11、12和25、26、27、28、29、30作为B相,以及13、14、15、16、17、18和31、32、33、34、35、36作为C相,而得到一个三相对称的120°相带,但其合成电动势要比60°相带小,故除了单绕组变极电机外,一般都用60°相带的绕组。 同理,每一相带可取30°电角度。这时每对极下有12个相带,可以接成十二组,也可以接成六组,即把12个相带接成两个星形连接的三相绕组,两个星形之间彼此位移30°电角度。这种六相30°相带绕组称为六相双Y移30°绕组。一般用于超巨型汽轮发电机和带整流负载的同步发电机上。 (3)绘制绕组展开图 绘绕组展开图就是根据星形图上分相的结果,把属于各相的导体按一定的规律连接起来,组成三相绕组。绘制展开图时,把电枢从齿中心沿轴向剖开,展开一平面,磁极在上面,如图所示。编号的原则是线圈和线圈的上层边所在的槽编为同一号码。绘图时,上层边用实线表示,下层边用虚线表示。其次把展开图上的槽分为2p等分,根据右手定则,标出各槽内导体电动势的方向。然后,选择线圈节距,以y1表示。电机极距为 以A相为例,根据图中A相所属的线圈矢量,把上层边的第一个极下的1、2、3三个线圈串联起来,(线圈1的尾与线圈2的头接在一起,余类推)构成一个线圈组。类似地,把在其他极下属于A相的10、11、12;19、20、21;28、29、30等线圈分别串联起来构成另外三个线圈组。这样,A相共有四个线圈组,如图所示。 图 三相双层绕组的展开图(A相) 从图4.7可见,每个线圈组的合成电动势大小相等,相位相同或相反,故每个线圈组可以独立成为一条支路。这样,对每极每相整数槽双层叠绕组,如果电机有2P个磁极,每相便有2P个线圈组,2P个线圈组可并可串,每相最大并联支路数 各线圈组是串联还并联,视所选并联支路数 a)并联支路数 图 线圈组的串并连接 同理,根据槽电动势星形图上划分的B相和C相所属线圈矢量,按同样规律连接起来,便构成B相和C相绕组。 叠绕组的优点是短距时能节省端部用铜和便于得到较多的并联支路。缺点是线圈组之间的连接线较长,在多极电机中这些连接线用铜量很大。叠绕组的线圈一般为多匝线圈,主要用在10kW以上的中、小型同步电机和感应电机以及大型同步电机的定子绕组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