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搞丢了我的女友,这让我后悔至今

 SebrinaX 2016-07-17

?

 

 

每个人都是自己过往选择的产物。选择的当下,你的妥协、坚持、屈服,以及之后你的后悔——在对选择的审视中,你会发现什么样的自我呢?


胖大海来信


如果不算短暂的无疾而终式的恋情,我应该已经单身四年了。单身这么久,我感觉已经忘却了前女友所有的一切,直到两周前我看到了她的婚纱照,我才清醒的意识到,虽然那时候的事儿我已经忘得差不多了,但是她给我留下的感觉依然清晰,我四年根本没忘。

 

我们在大二开始交往,很快乐,在分手前从没有吵过一句。那时候没什么钱,穷得只剩下快乐,我们会攒挺久的钱去吃老莫,或者骑车去郊游。度过了热恋期,会一起上自习,会在体大里溜达,甚至她会趴在桌子看我写作业或者剪辑,没有了那么多话,静静的做自己的事,有时间就陪伴,从来没觉得尴尬。

 

我在大三假期的时候去了丽江看了他的父母,她随后也见了我的父母和奶奶爷爷。我当时天真的以为,我们就会顺理成章的毕业,同居,领证,结婚生子。

 

大四过年前,我送她去了机场,晚上回家的时候,父母问我毕业有什么打算,我没过脑子张口就答:应该是和xx她找个房子住,然后找个工作。

 

父母沉默了一会,说我们还是希望你找个本地的姑娘,你有没有考虑过,你们怎么养老,她父母老了要从丽江接来么,如果来了住哪,也和你们租房么,如果不来突然生病了你们就得马上请假从北京四个小时飞过去,你们有没有想过春节怎么过,孩子户口随妈你有没有想过孩子教育,还是你们结婚十年之后xx户口过来了你们再生?

 

我记得当时我以为我已经是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但是在他们蓄意已久的追问下哭得像一个婴儿,我无力回答他们的问题,因为我即将毕业,我没有拿到国外学校的offer,我还没去找工作,我兜里的钱估计只够我们吃住一个月,我蹲在家门口鞋都没有换完,一直在抽泣。

 

我父亲又逼了我一句,想不明白就分手吧,别耽误人家,也别耽误自己。我当晚只说了一句,让人过个好年吧,我年后再说。

 

我当时傻逼的笃定,得不到双方父母的赞许的婚姻和爱情是不完美的,我在过年后还是和xx说了,遂分手。我妈后来和我说,觉得一毕业就为了茶米油盐开始焦头烂额很没出息,是为了我好。我说懂。

毕业前我叫她出来吃个饭,我说有可能以后很难见到了,从见面到吃完饭她就在一直哭,西提的服务员看了又看。

 

后来她在香港读研,我在北京工作。有的时候她会发信息说,今天老师讲了什么什么,就是以前在哪干什么的时候你说的什么什么,有一次说自己的单反要添个镜头不知道买什么好,还有一次说我给她买的水杯下课不小心丢了,再也找不到了,最后一次是说找了个男友,是老家的,祝我也能早点开始下一段。

后来的四年,我有了本能的过滤,但凡有姑娘我都会多问一句,你是哪的人,只要不是父母想要的,我都不会再多动一点心眼。现在我买了车也买了房,车大多数只有一个驾驶员,房子一直空着。

 

我懊恼当时自己没有为感情和父母再坚持哪怕一秒,我也后悔只坚持了整个春节;放到现在我会坚持,我会两边瞒着,但是放到现在有什么用呢,车只是有一个驾驶员,房子还是毛坯一直空着,是我搞丢了我女友。


 

你曾经也有过后悔的选择吗? 




胖大海给我们带来了更多关于“后悔”这件事的思考。

 

正像电影《艋舺》里说的“风往哪个方向吹,草就要往哪个方向倒.年轻的时候,我也曾经以为自己是风,可是最后遍体鳞伤,我才知道,我们原来都只是草。”很多选择被当时的情形所限,我们其实是“失控”的。

 

在后悔的情结里,存在三个“我”——现在的我、当时的我、指责的我。


无论谁后悔一个决定,好像就是对当时自己的否定。指责是容易的,然而,时过境迁,能对当时的自己报以宽容、同理心——对他人同理,与过去的自己和解,可能正是我们应该被成长赋予的能力。

这个故事在镜相发声团微信群里发出后,大家从“怎么会轻易放弃”的质疑追问到自我的反思——“谁没有无力感,谁又没在无力感中做过让自己后悔的决定?我们如何面对这样的后悔呢?”

@随想射手:最有感触的就是“当时我以为自己就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但是在他们的追问下无力的像婴儿一样哭泣。”这种读完书以后第一次被现实问题冲击的无力感让我想起大学刚毕业的那段时间,第一次看到感觉到种种生活和理想之间的差别,难过和无助。我很能理解男主角那一刻退回孩子的状态的脆弱,也赞赏他写这封信的反思。一直在追悔过去就是在拒绝将来。其实女朋友甚至普通朋友,也有缘分起落的问题。不一定每个人相处都能够走到最后。要学会的是在这个交往的过程中完成自我成长。

 

@傻鸡:突然想起那句话,最痛苦的事情不是失败,是“我本可以”。唉,不能多想,再想自己的难过事也要起来,其实这用户的故事,自己身上也很多。。。

每个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有这种因为外力改变自己的决定,让自己偏离“本可以的未来”的悔恨事吧。

 

@大琭子:任何一个时刻我们所做的决定,在当下对我们而言都是最佳的。即使当你做出一个你知道以后可能会后悔的决定时,你还是这么做了——因为当下你并不拥有做出另一个决定所需要的内在能量。

 

@lulla:明知自己想要什么却因为能力所限不能追求是件很痛苦的事,时过境迁已经有了能力再回头看当初失去的可能性就更加痛苦,好多人因为不能面对这两种痛苦,终生都会自我设限,让自己成长不到有所知和有所求的地步。比起来,他至少越过了第一步。



 

人能不能避免后悔?

 


 

那天一个同事问:“如果你回到过去二十岁,你还会选择离开家乡,来到北京吗?”

来都不假思索地回答,会呀。其实每个选择只能跟当时的心智程度匹配,二十岁的我,只可能有二十岁的心智,再次选择,还是会选择那种心智模式下的“最想做的事”——“离家出走”。

 

很多时候,选择只能放到当时当刻来衡量,因此,人生的遗憾也几乎是不可避免的。更多的时候承担选择带来的错失和未知,比选择对错的评价本身更重要。

 

想从一个令自己后悔的选择中最终拥有平常心,可能要试着理解当时的自己。

 

有朋友提到了一种 “大BOSS现象”,说到我们喜欢夸大某个遗憾来错误地归因,去自责,这是否能够帮助我们走出痛苦的心结?

 

@赵结实:有一种心念,我叫它“坏BOSS”,只要一个问题解决了或没有发生过,就皆大欢喜。逆境的时候,是不是有坏人作梗、挣扎的时候,是不是只要怎样了就解脱?故事里,是不是最后打败了幕后大BOSS就大团圆?回忆里,如果当初做了不同的选择,会不会就大不一样?推荐电影《爱丽丝梦游仙境 2 :镜中奇遇记》,就算真穿越了也不能改变过去。陷在回忆中就像一次又一次失败的穿越一样。

 

@鹤:这种现象好像还挺常见,前几天在论坛上看到一个帖子:一个没工作、网恋、即将生第二个孩子、本科985嫁了一个高中生的姑娘,一直觉得她的悲剧是因为当年分数够却没有报考清华。高考过去十多年了,她做了无数个选择,却一直认为就是十多年前的高考毁了她的人生。

 


 

你现在变成一个更有力的人了吗?



 

 比后悔更有力的应该是成长。

 

秉承一贯“操碎了心”的风格,关心他的发声团朋友还在问,如果是四年之后再次面对一样的情况,这位北京男孩的想法会是什么?你有没有变成一个更好的自己,能够圆满的解决类似的问题?

 

@傻鸡:其实我比较好奇的是,四年后的现在,如果他的父亲还是再把四年前的问题再问一遍,他能不能给出自己的答案,答案究竟是什么,是不是能回答他父亲一连串的问题,或者仅仅就是“坚持”两字就可以了。他父亲问的问题,表面上看,是需要他来说服他父亲,但说到底,是需要他自己来说服他自己的。

  

@墨菲:最近听到关于选择的定义的区分,即,一般我们认为,“选择就是我们在那个当下,做最有利于自己、最合适、最想要的选择”。而朋友跟说我“选择是我们在有需要时做出选择,并努力地把选择变为最有利、最合适、最想要的结果”。经历了四年,至今,他是否知道,他最想要的是什么?他愿意为此做些什么?

 

在这里同样的问题,也想问为某个选择后悔过的你——假如当年是因为自我还不够有力,你做出过让自己后悔的决定,那么今天,你有没有成为一个更有力的自己,能够更好地承担当年的困境?这位北京男孩的故事有没有让你想起自己的一些经历?欢迎在留言区与我们分享。


 


你做过让自己后悔的决定吗?如果同样的情境摆在你面前,现在的你是否有更好的解决方法?


观看相关视频 请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