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入伏要贴三伏贴,除了三伏贴,冬病夏治还有什么经典治法

 我心你可知 2016-07-17

今天是入伏的第一天,之后每十天是一个伏日,三伏天正是寒性体质调养,冬病夏治的大好时机。中医认为,冬病夏治适用于阳气不足、肺气虚弱及虚寒疼痛和一些免疫功能低下类的疾病。具体方法有内服药、中成药、药膳食疗、敷贴疗法等,每种病症都有具体的治疗方法。今天小编就为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病的冬病夏治法。

注意:由于人的个体差异很大,疾病有轻重缓急之别。故本文所列举的各种方药及药膳,需在医师和药师的指导下,辨证施治,对症下药。

冬病夏治,治什么?

冬病夏治法主要用于慢性支气管炎(即老慢支)、肺气肿、肺心病、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及风湿性关节炎和冻疮等,多采用贴膏药、针刺、艾灸、埋线、药膳食疗以及内服中药等方法,患者只要坚持治疗都会取得明显疗效。

入伏要贴三伏贴,除了三伏贴,冬病夏治还有什么经典治法

内服药物法:

1、扶正祛邪

症状:怕风自汗,容易罹患感冒,经常喷嚏频作,鼻塞流涕

治法:补肺固表为主

用药:玉屏风散(由黄芪、防风、白术组成)

2、补肺健脾

症状:面色萎黄、食少便溏、倦怠乏力,平时痰多

治法:健脾化痰

用药:六君子丸(由党参、白术、陈皮、半夏、茯苓、甘草组成)或健胃消食饮(山楂、炒麦芽、建曲、鱼腥草、甘草组成)

3、益肾壮阳

症状:常感腰酸肢软、胃寒神疲、夜尿频多、稍动即呼吸短促

治法:益肾纳气

用药:金匮肾气丸(由熟附片、肉桂、熟地、萸肉、山药、丹皮、茯苓、泽泻组成)或吞服紫河车粉

另外,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可采用内服粉剂,白参、蛤蚧各等份,碾成细粉,早晚各服两克,连服一个夏季,可以补肺益肾、增强免疫力,控制冬季发作或减轻发作。


入伏要贴三伏贴,除了三伏贴,冬病夏治还有什么经典治法


外治法

此法适用于治疗冬季易发病或病情加重,夏季病情缓解的慢性疾病。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扁桃体炎、支气管哮喘及一些过敏体质患儿,或感冒、类风湿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腹泻等原因引起的免疫功能下降等,一般都能取得很好的疗效。

1.哮喘、慢性支气管炎

白芥子、细辛等药物,碾成细粉,用姜汁或蜂蜜调和后制成钱币大小的圆饼,贴于背部、肺俞、定喘等穴位上,头伏、中伏、末伏各贴一次,连贴三年,有温阳活血、定喘通络,控制哮喘发作等作用。

2.风湿性关节炎、颈腰椎病

取生首乌、生川乌、山奈各20克,将上药共研未后置于棉垫上再将棉垫敷于患处并用胶布固定,然后用热水袋在棉垫外热敷。一日一次,15天为一疗程。也可在伏天把瓦块放在太阳光下晒至发烫,在病人可耐受的情况下,将瓦块贴于筋骨疼痛部位,每天30分钟,以不伤皮肤为度。适应于类风湿关节炎、风湿寒性关节痛、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颈椎腰椎退行性病变等疾病。

3.老胃病、消化性溃疡

吴茱萸10克,碾成细粉,加食醋调成糊状,敷于脐部,用砂布或胶布固定,12个小时换药一次,可以连用一周,具有温胃散寒、止痛的功效。另外,可以用艾条自灸足三里、中脘等穴位,每次15分钟,每日一次,连用两周

4.过敏性鼻炎

斑蟊研为细末,用蜂蜜调为药膏,取绿豆大1粒贴印堂穴,外套塑料小圆圈,并用胶布固定。一般可敷8~24小时,至局部有烧灼疼痛感时揭去。此时可见局部起一小水泡,待水泡自行吸收后,再作第2次治疗。3次为1个疗程,必要时隔1周再行第2个疗程治疗。还可用苍耳子3克、辛夷2克、藿香3克、王不留行3克,研末搐鼻。或用鱼脑石3克、冰片1克、青黛1克,研末搐鼻。

入伏要贴三伏贴,除了三伏贴,冬病夏治还有什么经典治法


三伏贴敷注意事项

1.贴敷对象为6个月以上儿童及成人;

2.贴敷期间,忌烟、酒、生冷、油腻、辛辣之品;

3.贴敷之后可能在皮肤上留下中药的沉着,用湿毛巾擦拭即可;

4.贴敷时间:成人4~6小时,儿童1~2小时;

5.贴敷后局部皮肤微红或有色素沉着、轻度搔痒均为正常反应,不影响疗效;

6.贴敷后皮肤局部出现刺痒难忍、灼热、疼痛感觉时,应立即取下药膏,禁止抓挠,不宜擅自涂抹药物,一般可自行痊愈;

7.若皮肤出现红肿、水泡等严重反应,需及时到皮肤科就医。


更多精彩,敬请关注 药疗君 官方微信:自我药疗(微信号:ziwoyaoliao)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