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线自发现以来,人们不断对其进行探索研究、开发和利用,开始主要用于物理方面。然而在生物医学方面,红外线的研究和应用却相对比较缓慢。目前,红外线在临床的应用越来越普遍。 研究证明,红外线对人体皮肤及皮下组织有一定的穿透能力,用红外线照射皮肤,红外线能量被组织吸收后主要引起分子动能增加, 引起皮肤及皮下组织细胞内外分子振动加剧,产生热效应和非热效应,激活生物大分子和水分子,从而激活细胞,热可以加速反应过程,使毛细血管扩张,血流加快,血液循环改善,物质代谢增强和营养状态改善,并提高免疫功能,产生积极的生物医学效应。 在临床上,尽管做到了对伤口“彻底清创”、局部及全身预防或治疗性使用抗生素,仍有部分伤口感染、延期愈合,因此采用方法促使伤口尽快尽好地愈合,是每位外科工作者的追求目标。术后伤口的愈合与组织的愈合能力、伤口的创伤程度、感染及局部血液循环等因素都有密切关系。创伤愈合需要胶原纤维的合成,需要良好的供氧,而局部良好的循环是重要的保证。在血流障碍的情况下,机体抗御感染的能力无从发挥。红外线照射可改善血液循环和组织营养,促进组织代谢,促进炎性渗出物的吸收,消除肿胀,提高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可增强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纤维母细胞和纤维细胞的再生,增强组织的修复和再生能力,促进伤口愈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