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尤新峰,1952年12月生于淮滨城关,高中文化。历任淮滨文化局创作组长,淮滨作协秘书长,内部刊印发行有《淮滨历史文化漫谈》,辑有《淮滨诗草》、《淮滨文史丛谈》、《淮滨歌谣赏析》、《戏曲小品集录》等书稿。现任县作协顾问,淮河博物馆顾问,县文物收藏协会副会长,老年书研会副秘书长,是信阳根亲文化研究会会员,中华诗词文化研究所研究员。 七彩云霞组成了黄昏的迷离,大山和夜幕带来了落日的神秘。落日,证实了一天的终结,预示着生命的再起。落日常给人很多迷惘,落日也使人明白许多哲理。 我发现很少有人认真地歌唱落日,大概怕落日会带给他寂莫和恐惧,只有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把落日描绘得十分俏丽。他在《滕王阁序》里唱道:“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加上渔舟唱晚,雁声阵阵,真叫人心旷神怡。但是接着来个“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楹虚之有数”这太显苍老灰暗,实在与他的年龄不配。因为他写这篇序的时候只有20多岁,正值风华之年。“时运不济,命运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看来是怀才不遇,难怪他牢骚满腹。王勃必竟是文坛巨星,可惜最终“无路请缨”溺水而死。他应该有更多的机会来施展自己的才华,如果他不溺水或许能让落日更加美丽。
能变成今后的回忆。面对当时的环境和社会我又能怎么样呢?”“学而优则仕”圣人之言也,王勃、李商隐学优而不能充分表现自己的才华,真叫人感到悲伤和无奈。从某种意义上讲,我对王勃、李商隐二人的日落感到悲哉哀哉。
人人都有日落之时,我未登泰山却知日出之壮丽。那么日落呐?仅有悲愤和忧伤吗?当我看到千千万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人并不注意日落之处是阴是晴的时候,我渐渐领悟到古人的落日本不属于今天,何必要老大徒伤悲呢?从那时起我开始不相信“人到三十不学艺”、“活到七十古来稀”这些祖宗留下的信条。我常常想黄昏虽然迷离,应该坚定向前走去,黑夜虽然沉寂,应该勇敢向前走去,因为黄昏和黑夜在孕育另一个光辉灿烂的晨曦。所以,我觉得日落和日出应该是同样的壮观,同样的美丽。 我生在淮河边,长在淮河岸,见识确实很少,经过长久地观察,终于发现落日与淮河与淮河人民一齐组成了水乡一道淳朴自然的风景。于是,我心安理得了。我要与千千万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人一块去劳作,一块去耕耘。管它日出也罢,日落也罢,只要能点缀能衬托这风景就行。 编辑:杨艳梅 采才情灵动 书文学周薇 采薇微刊 纯文学天地 ID:caiwei151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