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妃竹又称“斑竹”“泪竹”“湘竹”等。湘妃竹的名称来自《述异记》:“传说尧禅位于舜之后,尧帝有二女,一位叫娥皇,一位叫女英,皆嫁给舜为妃。舜南巡,死葬于苍吴,娥皇、女英闻讯后站在湘江岸大哭,泪洒在竹上而成斑。”刘禹锡有《泰娘歌》,内中云:“如何将此千行泪,更洒湘江斑竹枝。”李贺《李凭箜篌引》:“湘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琴岫兮《咏湘妃竹》:“芳林幽独奈愁何?长抱贞姿待雪和。看取满庭香断处,不如湘女翠痕多。”毛泽东主席在《七律·答友人》的开头也借舜和湘夫人的典故、抒发情感:“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这一古老而凄美的故事或许是藏家们心中隽永的情结吧。 ▲湘妃竹扇骨之一 年代:清代 扇骨长:35cm (1)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大师旧藏 (2)京剧表演和书画鉴藏家马玉琪先生曾藏 赏析:扇骨斑块花纹清晰,环环连接。酷似一团团漂游的朵云。又恰如一石激起水面上的一圈圈波纹,古人云:“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此件为湘妃竹扇骨中之绝品也。 ▲湘妃竹扇骨之一(局部)
当然,这只是神话传说,湘妃竹上的斑点其实是竹子受真菌腐蚀导致。由于在竹笋初发之时,真菌随之侵蚀,由此产生质变,形成状似斑斑泪痕的花纹,成为一种随变生趣的天然风致。因受世人所喜爱,湘妃竹很早就被用于制作各种工艺品,如湘妃竹毛笔、湘妃竹香筒、湘妃竹茶箱、湘妃竹茶几和湘妃竹多宝架等等多种用品,特别是湘妃竹扇骨,更是文人们于斋窗下切磋攻文、林下逍遥娱乐的雅玩。 ▲湘妃竹扇骨之二 年代:清代 扇骨长:38cm 赏析:扇骨两面花纹饱满,基本对称,工匠选料精良,已成标准物品。观看图案,宛若树龄年轮切面,令人浮想联翩,赞叹不已。 ▲湘妃竹扇骨之二(局部) ▲湘妃竹扇骨之二(局部) 湘妃竹做扇骨,贵在湘妃竹上自身的斑花,这是自然的装饰。据说古时上好的湘妃竹核算其价值时,要在天平上称,有“一两湘妃四两金”或“一寸湘妃四两金”之说。湘妃竹扇骨中以清中期前的“紫花蜡底”为极品,取料以红紫色圆形花斑和蜡黄竹地为基础,反差效果明显,是达官显贵所把玩的上品,非一般平民百姓所能拥有。且由于材料的贵重,其扇骨做工极其考究,多为当时制扇高手所为。自明代始风靡至今,早已成为扇骨收藏爱好者之大爱。 ▲湘妃竹扇骨之三 年代:清代 扇骨长:44cm 赏析:扇骨花纹斑块饱满,朵朵相连,色泽深厚,反差明显。经前人长年盘摩把玩,使之表面光润晶莹,煞是可爱。真可谓:一扇在手,如对名士。 ▲湘妃竹扇骨之三(局部) ▲湘妃竹扇骨之三(局部) 近年来,湘妃竹在收藏品市场上颇出风头,一把普通的新制湘妃竹扇骨,也要成千上万,而一把有年份的湘妃竹扇骨,动辄数十万甚至上百万也不稀奇。如2010年4月22日,一把“湘妃竹紫花腊底尺十三扇骨”在上海工美拍卖,以33.6万元成交,几个月后的2011年1月20日,这把湘妃竹扇骨就在北京长风拍卖会上拍出了100.8万之高价。而在2011年6月21日的北京长风五周年拍卖会上,一把“湘妃竹紫花腊底阔板大圆头十四档扇骨”更是以115万创近年湘妃竹扇骨拍卖新纪录,藏家们闻之雀跃。湘妃竹扇骨有如此之吸引力,除了那哀婉动人的传说,首先在于它自然美丽、浑然天成的花纹。还有就是湘妃竹数量稀少,由于气候变化等各方面原因,上好的湘妃竹材料基本到清中期后处于濒危品种,清晚期就已经取材乏术。同所有价高而稀有的藏品一样,湘妃竹扇骨也有不少赝品,造假者古已有之。
年代:清代 扇骨长:36cm 赏析:扇骨布满大块斑点花纹,分布紧密,呈深棕色,浓烈厚重,艳丽夺目,已达到行内所说的“蜡底紫花”之标准。不可多得,价同黄金。 ▲湘妃竹扇骨之四(局部) ▲湘妃竹扇骨之四(局部) 造假者首先是用梅鹿、凤眼等较低廉的斑竹冒充湘妃竹。梅鹿竹又叫“梅箓”,民间又称“眉禄”,取“眉寿福禄”之意,同为斑竹的一种,斑纹似繁花盛放,疏密自然相映成趣,它与湘妃竹最大的区别在于梅鹿竹的斑点与竹地结合部模糊不清晰,交织在一起,竹地大多发青灰色,其上有兽皮斑状的斑痕。凤眼竹和梅鹿竹形颇相近,只是凤眼竹花纹多为长圆,而梅鹿竹花纹多为正圆。此二种竹地,不如湘妃竹娇艳,而觉暗淡,多产于福建、广西等地。其次是在普通的竹子上手绘出红色的纹晕,或者用火烙烫出斑痕,充当湘妃竹牟利。因而,辨别湘妃竹的真伪,除了要仔细辨认竹上纹晕是否为自然形成,是否带有人工的痕迹,用手触摸也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如若是摸上去纹晕有浮凸的手感,则为真品;若是凹陷,则为人工烙烫无疑。 ▲梅兰芳绘《梅花清香》 21cm×55cm 另外,还有一种来自缅甸、苏浙、福建和云南等地产的俗称“草湘妃”的斑竹,其外观与红湘妃颇为相似,竹上也有红褐色的斑点,用其制成的扇骨,具有不小的迷惑性。但若是将两者仔细比较,“草湘妃”的色彩偏暗,光泽偏沉,斑纹也不够灵动,略显呆板,底色亦没有红湘妃那么油光温润。而且这种“草湘妃”的产量很大,经济价值和收藏价值都比较低,与红湘妃不可同日而语。所以,新入门的藏家在这方面要非常注意,在选购扇骨时一定要多作比较。收藏湘妃竹扇骨还要认识其年代和品质。从扇骨的断代分析,要注意观察明、清及民国各时期扇骨的形制、包浆等之区别。上好的湘妃竹扇骨除了油光温润的蜡底外,自然形成的点点红褐斑,痕似泪珠,形如烟霞,疏密得宜,韵味隽永,而扇骨超长者更加难得,还要仔细观察扇骨是否有修补的痕迹等,这些都会影响扇骨的收藏价值。 ▲陈师曾书《陆游诗句》 21cm×55cm 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演戏特别讲究“扇子功”。他创造的多姿多彩、赏心悦目的持扇舞姿如梦如幻。如他在演出《牡丹亭》《贵妃醉酒》《千金一笑》《霸王别姬》《洛神》等剧中,都有精彩的扇子功。特别是其在《牡丹亭》和《贵妃醉酒》等剧中,他创造的多姿多彩、赏心悦目的持扇舞姿如梦如幻。 ▲周问青绘《王翚笔意图》 22cm×62cm 据说,上世纪30年代,梅兰芳在演出前,特地让人赶到杭州,要王星记扇庄精制湘妃竹折扇,扇的两面裱褙上金箔,并绘上色调艳丽的杭画牡丹(到后来,梅兰芳大师每次在演出前,都是自己画牡丹于扇上),典雅华贵,与剧中人身份相得益彰。这扇在梅兰芳那里,用得岂止是修养,而是一种气度!梅兰芳大师不仅在演戏中讲究“扇子功”,平生亦喜收藏名扇,他收藏的数以百计的扇子中,大多为明清湘妃竹骨折扇,后部分流入社会。 ▲吴昌硕书《先秦石鼓文》 22cm×62cm 湘妃竹扇骨这朵扇苑中的多彩奇葩,就像漫天霞光间中的一抹绛红,让人陶醉在咫尺之地上大自然造就的美轮美奂的天工意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