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暖泉古镇】掀起你的盖头来,树花情暖不思归

 狼外婆女士 2016-07-18

百年树花情,家家豆干香

“打树花嘞”,随着一声吆喝,铁水四溅、“花雨”散落,舞台瞬间沸腾。早就听说暖泉古镇打树花,这回自驾#暖泉白石山#,刚进古镇就感受了百年绝活的震撼,只是让人意犹未尽是打树花来的太快,还没反应过来就结束了,于是晚场继续过了把眼瘾。

“富人玩儿烟花,穷人打树花”,早年间的暖泉就有了这个说法,那会儿的暖泉镇有很多铁匠作坊,逢年过节,富人燃放烟花,铁匠们总不能干瞪眼儿看着吧,他们同样渴望过年的喜庆,却又买不起烟花,于是他们从打铁四溅的火花中得到灵感,将熔化的铁水泼到城门的砖墙上,如同富人放烟花一样万花升腾,于是引来众多的穷人前来观看,久而久之便成为暖泉“打树花”的独特民俗,流传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勇者无畏打树花

打树花是暖泉人的绝技,打树花的汉子艺高人胆大。据说打树花对表演者的臂力和挥洒技艺有很高的要求,更需要强大的勇气, 打树花的汉子们反穿羊皮袄、头戴毡帽、手持柳木勺,将1600度高温的铁水一勺勺奋力的泼洒在古堡城墙上,铁水火花四溅,稍不注意就会被烫伤,所以说玩儿“打树花”把式的,那都是经验丰富、胆识过人的硬汉,以前打树花都是在北官堡的城门,现在好了,在树花剧场白天也有树花看,像我这第一次观赏的,白天晚上各看了一场。

演出名叫《天下第一堡-树花情》,炫目的灯光、变幻的舞台、华丽的服装和精湛的杂耍表演等都展现了暖泉古镇浓浓的民俗,这些也都是为后面的绝活儿树花做铺垫的,演出每天有白天场和晚场(周一休息),票价160元。

夜幕降临,流光溢彩的玻璃塔是暖泉古镇的新地标,古城门和玻璃塔的相遇,过去和现代的碰撞。

红红的暖窗暖心窝,掀起你的盖头来,树花情暖不思归。

“暖泉在哪儿”,“泉眼现已干枯”。。。听说原先的古镇因有一年四季水温如一的泉水而得名“暖泉”,现如今,古镇内格局保留相对完好,登上北官堡残缺的城墙上可以将整座古镇尽收眼底,让人痛心的是古镇里近些年杂乱无章的 “红瓦顶”破坏了登高远望的整体“古”景,建议有关部门该做旧的做旧、该刷的刷刷、该油的油油啊,这是国内的通病。。。

朝阳妆点下的古镇相当的美,不过色友们想避开杂乱只能抬高机位了。

辛勤的小蜜蜂,同行的大哥@北京老夏 凌晨4多点就喊我爬起来拍片子了,难怪在他的影像中都是各地“醉美”的记忆,好片子要不辞辛苦。

城墙上抽烟的大爷,身子硬朗、日子清闲、小烟闷上几口不妨。。。

这就是暖泉人逢年过节打树花的北官堡城门,城墙上的斑斑印迹是暖泉古镇的年轮。

蔚县靠近山西,暖泉人爱吃辣子爱吃醋、爱吃凉粉和豆腐,镇子里的小吃N多,有名震四方的“八大碗”,有饸饹、黄糕、凉粉等,最好吃的当属暖泉豆干,到了暖泉不吃豆腐干的、去撞墙算了,别看不上这一家家简陋的豆腐坊,制作出的暖泉豆腐干原汁原味、越嚼越香,早上跟着夏哥随拍了几家,他们从清早四五点就开始了劳作,(邢记豆腐店、曹氏豆腐坊和另一家北官城堡外不知名店),家家夫妻店,家家豆干香。

有条件的晒在空场,吸收自然的味道,没地方晒的,放进烘干箱里烘干。

豆腐汉穿了件半透蕾丝背心儿做豆腐也是醉了,媳妇有话:“家有蕾丝哥,不愁豆腐卖不出”。。。

古镇里随处的旧时光和沧桑的印记,让人有穿越百年感,即便夏天来此,也能感受到暖泉浓浓的年味儿。

暖泉人喜欢窗子上的文化,玩儿剪纸在国内算得独树一帜,说他们“剪”纸不如说是“刻”出来的,萧逸轩古堡传统剪纸的师傅向我们展示了他30年娴熟的剪刻功力。

“全民抗战,一致对外”,这儿是电视连续剧《亮剑》的拍摄地。

院子里堆放着 “八路军缴获鬼子的战利品”,刀枪棍棒手榴弹等道具,你可以随意舞刀弄枪的拍点“剧照”,或是干脆进屋跟“李云龙”喝上两口,只是不知此时的“他”会怎么说。。。“喝酒,你别他娘的装怂”。。。

蔚县不思归,树花暖泉飞,在这样一座古老温暖的小镇,必须留下我俩勤劳的身影。

#暖泉之天下第一堡#自驾小分队,辛勤的小蜜蜂组合,有我!

时间:2016年6月24-26日 地点:河北蔚县暖泉镇

关注微信号:laosongsj或 微博@独臂老宋媒体合作邮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