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夜读|情谊不深,我们可以谈钱

 博览众长123 2016-07-18

 央广新闻


情谊不深,我们可以谈钱
文 / 陈虹羽 


大学时比较让我苦恼的,是几个大小姐朋友的生日。

 

整个中学,我的交友一直遵循物以类聚的规律。一个班级几十个人,何况还几乎都来自同一个城市,因此总是很容易就能找到那么几个家庭条件、消费观念相近的同学,慢慢成为朋友。一起吃饭,去的店是都能接受的价位;周末约着一起逛个街,也不用担心去的商场档次太低或档次太高。

 

由于我一直比较男孩子气,身边的朋友也不太拘小节。我们都没什么大费周章过生日的概念,每年生日,也无非是互送一些几十块的小玩意,像漂亮的笔记本啊,书啊之类的。然后由过生日那个人请客下馆子搓一顿,这生日就算过了。下的馆子,也是没什么格调的亲民大排档或者烧烤摊。

 

到了大学,这一切完全变了。

 

我读的包邮区一所艺术类院校。虽然是非艺术类专业,倒没夸张到身边的同学都穿Chanel背L.V.上课,但并不那么容易能找到消费观接近的朋友了。再加上大学又变成以宿舍为单位的社交圈,因此无可选择的,有了一些大小姐朋友。

 

平时一起上个课,互相帮点个到还没什么。但到了需要“表示”的时候,总不那么痛快。


她们的生日Party规格较高,客人送的礼物档次也不低。香水、化妆品、首饰,总得价值几百块。要说送不起倒不至于,但这一送送出去半个月生活费,简直令我有些心力交瘁。买的是礼物,实则已经具备了“礼金”的雏形。

 

虽说实在不愿意陷入这种打肿自己脸让别人充了胖子的境地,她们的生日Party我大都推脱不去了。可既然被通知了“那天是我的生日哦”,也不可能完全没有表示。只好绞尽脑汁地选一些价格还算亲民但又别致的礼物送上。

 

人情社交的帷幕就这样拉开了。一个人成年后,只要还在社会里过日子,就永远无法摆脱这种特色传统。

 

不要沾沾自喜地说:“我就是看不惯这种传统,反正谁的礼我都不送,谁送我礼我也不收,怎么着哇?”好像显得自己多么遗世独立多么特立独行,其实这只是情商低的表现。

 

无论愿不愿意,从你收下第一份礼金或送出第一份礼金起,这种你来我往再你往我来,永远没有绝期直到老死不相往来的无限循环,就绵长又悲伤地开始了。

 

我刚工作那会儿没什么存款、随时月光,那些早早结婚的朋友真的让我很痛苦。特别是,这些早早结婚的人没有一个能称得上我的至交。无非是多年同学、酒肉朋友那一类。可因为收到了邀请,哪怕不在一个城市,不去凑人头,份子钱却还是要随上。

 

送多少也很难以抉择。多了肉痛,少了寒酸。

 

单数不能送,两百太少,四百在有些地方引申为四季发财、在有些地方又讲究“四”和“死”同音不吉利。因为在外地读的大学,朋友大多天南海北,也不知道他们那儿是怎么个说法。所以市场价基本成了六百打底。

 

我又比较讲究真心。一直觉得等自己结婚时,一定只邀请至亲好友,排场不大不重要,但绝不邀请泛泛之交,恶心别人也恶心自己。所以对于有些送出的礼金,注定是有去无回了。


今年终于轮到我自己结婚。我才发现,礼金这玩意儿,不仅仅是送出去时令人百感交集;连收礼金的场合,也因为约定俗成需要收礼金,而不得不放弃一些真心实意的邀请。

 

因为是作者,社交圈和其他职业还不太一样。大部分职业的社交圈,是一个公司的同事。而作者的社交圈,可能是以为同一家杂志供稿为单位。因此不少神交已久的朋友,却遍布大江南北,在拟请帖时我很困惑:邀请他们,会不会给他们造成麻烦呢?

 

最终我放弃了大部分邀请。虽然真的只是希望他们来捧场,可又害怕世俗让这种情谊变质。最后除了生活里的好友外,只邀请了那些几乎每天都要在网上聊天的作者朋友。邀请他们时我一再强调,千万不要送礼金,你们能来我就很高兴了。

 

我虽不能改变规则,但在我自己做主时,我希望力所能及地让这种繁琐的规则远一点。我很感谢那些带着真诚的祝福和精心挑选的礼物远道而来的朋友,他们的坦然让我如释重负。而那些仍旧遵守了规则的朋友,因为是至交,我也很确定这份欠下的人情总有还回去的时候,你来我往,倒也没所谓。

 

老实说,工作几年后,手里不再那么拮据了。再收到请帖,甚至会觉得几百块就打发掉的社交,比那些需要费尽心思维持的关系,容易得多。

 

远房亲戚生孩子,基本上一年都不联系一次那种。我会觉得,啊,那给他钱好了。

 

我没有多余的精力为这种远房亲戚的孩子挑礼物,也懒得时常走动说些心不在焉的面子话。给点钱打发了,显得我并未忘记有你这个亲戚的存在,事实上也就仅此而已,不是很好吗?


我有些理解了这个我曾经很反感的规则。只是由于成人的世界里,有些鸡肋的情谊,费心维持好像太累,狠心抛弃又过于稚拙罢了。反正我送你你又送我,最后大家都收支平衡,简直皆大欢喜。

 

只是苦了那些刚成人、又还没有成人的经济能力的小青年。喏,那些年勒紧裤腰带送出的礼金,就当过渡到成人世界交的学费咯?


大家都在看↓

夜读 | 工作要快,但生活要慢


夜读 | 你年纪轻轻,为何那么多借口?


夜读 | 一衣不整,何以拯天下?

来源:微信公众号“读者原创版”

本期编辑:石玲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