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洛寻古记】跪来的江山终屈辱

 玉稻筱麦坊米 2016-07-18

在洛阳,有一个皇帝陵几乎不为人知,它就是位于宜阳石陵镇的五代后晋高祖石敬塘显陵。这个人是历史上著名的“儿皇帝”,死后遗臭,人们羞于提起他。

石敬瑭显陵(图片为2005年初冬与爱我洛阳、雪花飘飘探访时所拍)

石敬塘,生于唐晚期的景福元年(892年),卒于后晋天福七年(942年),太原沙陀族人,五代时期的一个短命王朝--后晋的建立者,936年至942年在位。此人并不是一个天生的懦夫和笨蛋,在他青年时代,也颇有雄心,熟读兵书,在后唐李嗣源帐下用命,非常勇敢,多次解救李嗣源于危急之中,从而得到器重,逐渐成为李嗣源之心腹。李嗣源遂把女儿永宁公主嫁给他,并让他统率“左射军”的亲兵。后唐同光四年(926年),魏州发生兵变。后唐庄宗李存勖命李嗣源率军平叛,石敬瑭也一同出征魏州城下,此时一场由石敬瑭策划的阴谋爆发了:李嗣源的部队与魏州的叛军合兵一处,拥李嗣源为主取代庄宗。李嗣源本人非常犹豫,不敢就位,石敬瑭却胸有成竹,劝他一不做二不休,趁机夺取开封以成就大事。为了坚定李嗣源的信心,石敬瑭自告奋勇,亲统骁骑300为前锋,抢占开封,又回兵渡汜水,直取洛阳。后唐庄宗李存勖被乱兵所杀,李嗣源入洛阳称帝,即后唐明宗。由于石敬瑭在这次军事政变中立功颇大,后唐明宗任他为保义军节度使,赐号“竭忠建策兴复功臣”兼六军诸卫副使。当时,许多官将都不奉公守法,而石敬瑭以廉政闻名,颇受明宗李嗣源褒奖。从此以后,石敬瑭以驸马兼功臣,逐年升迁,历任侍卫条军马步都指挥使,河东节度使,大同、彰国、振武、威塞等军藩汉马步军总管等职,负责抵御契丹南下,成为权倾一时的股肱大臣。

后唐长兴四年(933年),明宗李嗣源死,李从厚继位,为后唐闵帝。凤翔节度使李从珂(李嗣源的养子)不服,杀后唐闵帝,自立为皇帝,改元清泰,即后唐末帝。后唐末帝对石敬瑭猜疑颇大,石敬瑭亦疑心重重,二人矛盾日益尖锐。石敬瑭决定先发制人,从太原兴兵攻伐李从珂。兴兵前,为增加胜算,石敬瑭向契丹上表求援:请称臣,以父事契丹,约事捷之后,割卢龙一道及雁门关以北诸州与契丹。对此种认贼作父、卖国求荣的行径,连其亲信都押牙刘知远都表示反对,说:称臣可矣,以父事之太过,厚以金帛赂之,自足致兵,不必许其土田,恐异日大为中国之患,悔之无及。然石敬瑭一意孤行。契丹主耶律德光得表大喜,以兵援之,大败后唐张敬达。同年(936年)十一月,契丹主作册书封石敬瑭为大晋皇帝,改元天福,国号晋,契丹主自解衣冠授之。同月,石敬瑭攻入洛阳,后唐亡。

石敬瑭称帝后,很守“信用”,割燕云十六州给契丹,承诺每年给契丹布帛30万匹。石敬瑭对契丹百依百顺,非常谨慎,每次书信皆用表,以此表示君臣有别,称太宗为“父皇帝”,自称“臣”,为“儿皇帝”。每当契丹使臣至,便拜受诏敕,除岁输30万布帛外,每逢吉凶庆吊之事便不时赠送好奇之物,以致赠送玩好奇异的车队相继以道。要知道这个他视为父亲的耶律德光比他小十一岁,成为千古笑谈。

燕云十六州乃中国北部天然屏障,失去这些屏障等于门户大开,自此中原就完全暴露在契丹铁蹄之下。之后燕云十六州成为辽国南下掠夺中原的基地,使北方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从此中原再无宁日,贻害长达400年。五代之后的宋,经济发达,军事积弱,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石敬瑭埋下的祸根。北宋王朝虽然在中国封建史上达到顶峰,但他的版图在中国各大朝代中却是最小的。有学者研究指出,北宋中期的铁产量在7.5万吨到15万吨之间,相当于1640年英国铁产量的2.5倍到5倍,可以和18世纪初整个欧洲的铁产量相媲美。盛唐天宝年间一年铸钱大约32万贯,到宋神宗时期已经多达500万贯。即便经济如此发达,但大宋的江山却始终处在危机之中。其根源就在于北部没有屏障。民间流传的杨家将故事以及戏曲里的《寇准背靴》,演义的就是这一段刀光剑影的历史。北方不固,南方难平,北宋只是偏隅一方,待到南宋更是苟且偷生了。“唇亡齿寒”的典故放在这400年里最为发人深思:北宋怨恨辽国的侵略以及试图收复幽云十六州,与金国合谋灭辽,结果是北宋灭亡;南宋因为怨恨金国灭北宋而与蒙古合谋灭金,再一次把唇亡齿寒的教训拋诸脑后,结果是中华灭国。燕云十六州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巨大的梦魇。

燕云十六州张家口至丰镇一带的长城

石敬瑭对契丹百依百顺,但对百姓却如虎狼一般,凶恶狠毒,用刑十分残酷。石敬瑭为人辩察,多权术,好自矜大,所聚珍异,穷奢极丽,宫殿悉以金玉珠翠为饰,晚年尤为猜忌,不喜士人,专任宦官,由是宦官大盛。由于吏治腐败,朝纲紊乱,以至民怨四起。同时,由于各藩镇对石敬瑭这种屈辱卖国的行径很不齿,一些部属就逃离了后晋的管理辖区,没有逃离的也不太服从他的管理。石敬瑭一方面要讨好拉拢手握重兵的部属,一方面又不敢得罪契丹,由此,忧郁成疾,于后晋天福七年(公元942年)六月在唾骂中死去,时年51岁,葬宜阳显陵。

石敬塘死后,其后人一支为其守墓。儿皇帝之羞,使这些后裔难以在人前抬起头来。他们羞于再姓“石”,便在历史上的某个时候,将姓氏“石”字头上的一横移到了下面的口内,成为“白”姓。过去河洛一带,区分白居易后裔与石敬瑭后裔,就看他们的姓氏“白”字上面那一撇,一撇出头的是石敬瑭后裔,不出头的是白居易后裔。现在石陵的白姓人家之中,不乏石敬塘后裔,只不过因为近代汉字统一为印刷体、风尘所蔽,就模糊难辨了。

皇陵所在的石陵村,地处秦岭余脉---周山之阳,与其它北方村子无异,只是白姓居多。石敬瑭陵在村西,虽历一千余年,在田地里还是异常的突兀,只不过缺少打理,少了当初的煌煌气派。

该陵墓冢呈覆斗形,坐北朝南,墓底围长100米,高20米,保存完好。墓冢前有石碑1 通,上书“晋高祖墓冢”5个大字,刻立于清雍正二年九月。墓前原有石人石兽9对,但皆淤埋地下。墓前300米处的现有两根六楞形石望柱露出地表约1.5米,望柱间距25米。一老汉告知,在村中原供销社门口有两尊大石狮,原是石敬瑭墓前的相生。这对石狮一公一母,其形惟妙,其态可鞠,村中儿童时常骑之,其身光亮如漆。

陵前残碑,隐约有“高祖”二字(05年)

石望柱只有首部露出地面(05年)

显陵陵前石狮,今被移至村内供销社门口(05年)

陵园东有“邱灵寺”。据县志记载,是石敬瑭灵辇停放之处,后为护园人住所。寺内建筑多已改建,1965年尚存巨碑一通,是宋景德年间所立,现已不复存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