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考作文语言制胜“六法”

 许愿真 2016-07-18

  朱元璋做皇帝以后,两个穷朋友去求见他,两人表达的意思相同,都是提及过去患难与共的事:一个赤裸裸地说朱元璋过去如何偷窃,自己如何相救,朱元璋听后龙颜大怒,令人逐出大门;另一个却委婉含蓄地说“我主万岁,当年微臣随驾扫荡庐州府,打破罐州城,汤元帅在逃,拿住豆将军,红孩子当兵,多亏蔡将军……”朱元璋听后大喜并赏赐。这个故事说明,同样的意思,不同的表达,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可见语言的魅力是巨大的。高考作文语言如何取胜呢?提供下列六法给大家参考。

  一、善用修辞,首选排比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比、对偶、借代、设问、反问、顶真、仿词、通感……这些常见常用的修辞手法,可以说,人人会用,个个能用。其实,善用之,能为我们的作文语言增色。请看2014年高考安徽一考生满分文《坚守自我,执着前行》的片段:

  ……正因为不能坚守自我而选择盲从,燕国人便在历史上留下了邯郸学步的笑话;正因为不能坚守自我而选择盲从,东施效颦,终究成为贻笑千年的笑话;因为盲从,人们轻易相信了“养生大师”张悟本;因为盲从,日本核泄漏中国人开始忙着抢盐……从古到今,历史的天空记录了许多盲从的故事。面对这些盲从的故事,我们就应该在世事纷扰处,耐得住喧闹,不要随波逐流随意改变自己。孔子周游列国,虽然处处碰壁,他却用自己的执着表达自己对于理想的坚守,才造就了华夏绚烂的儒家文化。身处动乱之中的钱钟书坚守“寂静”,“两耳不闻窗外事”,甚至有人指责他是“龟缩哲学”,但是我们却不能否认,钱钟书的沉默决不是放弃,恰恰是以一种卑微的方式坚守自己的信念,表现了大师的睿智与可敬。

  同样地,正因为坚守自我,亚里士多德留下了“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箴言;正因为坚守自我,才有了哥白尼实现根本变革的“日心说”;正因为坚守自我,丁肇中发现了J粒子家族……他们的坚守与执着让他们甘守寂寞,所以才到达一般人无法企及的高峰。

  这是一篇论证十分有说服力的议论文,文体清晰。文章的标题《坚守自我,执着前行》就是中心论点,非常明确。论述顺着材料中引出,自然贴切。文中罗列了大量的坚守自我方面的正反事例:邯郸学步、东施效颦、张悟本、日本核泄漏、孔子、钱钟书、亚里士多德、哥白尼、丁肇中……排比铺展,充分地论证了自己的观点。这种排比的语言非常精当,大大地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二、名言警句,巧引妙用

  写文章就得用到别人的话,名言警句就是别人的经典话语,用之可以以一当十,使语言精彩靓丽。请看2014年高考广东一考生高分文《留住远去的情味儿》的片段:

  ……不管是小孩还是成人,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都沉浸在自己的手机世界里,可谓“两耳不闻机外事,一心只玩我手机”。

  这时你是否感到,手机在给了我们一个虚拟的世界、一个交流的空间,带来诸多便捷的同时,也让我们忽略了许多身边应该珍惜的人和事,不经意间“滑落”了许多最基本的温情呢?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遥想古人送别,是如此雅致。那时交通不便,此去经年,归来无期,所可望者,不过一行鸿雁、半轮明月。哪有今天的短信来去、电话呼应、邮件送发?但古人也正因没有我们现在的便捷,反而留住了一份诗意、一份温情。十里长亭相送,碧云天,黄花地,灞桥骊歌折柳,高树系马,都门帐饮……离人泪眼里,照见的不是人与人之间的温暖与牵挂吗?

  这是一篇观点鲜明的议论文,文体清晰。全文的中心论点是:“留住真情,懂得珍惜。”作者在引述材料中开篇,并从反面起论。多少人“两耳不闻机外事,一心只玩我手机”,化用风趣、幽默,更切中时弊。然后转向正面论述,笔锋伸入古代,说古情,引古意,有理有据。接着再联系现实,什么手机的利与弊呀,电子阅读呀,网络社交呀等十几则材料,一口气排比推出,大开大合,汪洋恣肆,展足文意,论足观点,令人不得不信服。特别是,这几段文字读来,多处引用、化用,语言十分精彩。

  细看来:“似花还似非花”

  高考材料作文已成大势,个中佳处不胜枚举。这一开放式写作也是2015年届考生高考的重头戏。说到材料作文行文思路,其关键还在于吃透材料本身,这不由让人想到苏轼《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的词句。正如苏轼所咏叹的,人与花,物与情,在不即不离之间,因此,以物为人,以物写人,物与人合二为一,这不就是赋物言情虚实相生吗?由物及人,由此及彼,形神兼备等,是写好材料作文的基础。想到此,本文就从“如何审察材料作文的材料”“材料作文基本的行文思路有哪些”入手。这是因为写作思路是建立在对于材料的认识理解上的,正所谓“文章有思路,遵路识斯真”(叶圣陶语)。只有遵循材料的内涵(核心),确定的“路”才是正确的。

  审察材料要仔细,形神兼摄。材料作文的材料,丰富多样,可以是新闻故事、寓言故事、历史事实,或是名人名言,诗歌、漫画等内容和形式。如果说材料作文的“形”(具体感性),正所谓“似花”,那么“神”(抽象理性),就是“还似非花”了。所提供的这些材料中,有时是单则材料,有时则是一系列、一组材料。因此,审察材料要仔细,做到形神兼摄。例如: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东邻,西邻,隔河相望;可是两家人因为祖辈有隙,一直存在报复心理。

  有一天,东邻丢了一只鸡,认定是飞到了西邻家被擒。于是,等到西邻家的一只鸭子游过河来时,真的被东邻擒住不放。两家人就这样常常闹得不可开交。

  又有一天,东邻的孩子放学回家,不慎跌进河里。说时迟,那时快,西邻家丈夫连衣服都没有来得及脱,闻声跳进了激流,救起了落水的孩子。

  当东邻夫妇赶到现场时,看到自己的孩子已经换上了干净的衣服,而西邻家丈夫还没换掉湿衣服,像只落汤鸡一样。东邻夫妇心里一阵感激的暖流涌上心头,热泪盈眶。

  从此,两家人握手言和,融洽相处。

  对于这则材料,你有何感受、联想和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仔细阅读这则作文材料的故事情节,便会发现,两家邻人由最初是冤家、对头的角色,转换为解除敌对,握手言欢,成为和睦相处的好邻居、好朋友。整体来看:其意旨或主题思想,即歌颂“远亲不如近邻”“邻居好赛金宝”“冤家宜解不宜结”等。再从材料局部来看,针对作文材料中的故事情节,逐一确定和选择写作的立意方向。做到由表(形)及里(神)。例如,(1)“东邻”和“西邻”和好之前。①疑邻,吸取教训。这是针对“东邻”和“西邻”“丢鸡与失鸭”提取的感点。从而说明“如果不尊重事实,只用亲疏和感情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就会主观臆测,得出错误的结论”的寓意。②“退一步海阔天空”。邻居要通情达理,相互忍让。尤其涉及到自身利益时,要秉持心胸宽广、放眼远处、恭谦礼让的胸襟,提倡这种美德,在当今乃至将来都是十分必要的。(2)“东邻”和“西邻”和好之后。①不计前嫌,关爱他人。就像作文材料中“西邻救‘子’”那样,当别人困难临头时,要毫不犹豫、奋不顾身,勇于助人、救人。“以邻为亲、与邻为善”是中华传统美德。②“邻里和睦一家亲。”俗话说得好“远水不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千金买屋易,万金买邻难”。小到邻里之间的相处,大到国与国之间的交往,都应该以礼相待,和谐共处。

  对材料的正确理解,这是解决了“行文思路”的第一步,在选好立意角度的基础上,还得确定怎样行文,明确行文路径与走法,以及如何延伸等。(李弗不)

  (文章由m.zxxk.com转载并发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