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欺谭 “但是……”别谈

 T被打的小猪M 2016-07-18

“但是……”别谈

  据我观察,有些人在关键时刻爱用“但是”。分析一下他们运用“但是”的情形,也许能给人一点警醒。


  在某些人的口中,“但是”之词不仅可败事,而且还能毁人。败事者广而多,姑且不论,单说毁人。有人运用它,欲毁先誉,誉后“但是”而毁之。倘若将提拔某人而找人谈话时,有的人对考察者若有私隙,便会借此而毁人。不过,这种人不是直截了当地唇枪舌剑毁人,而是倘欲毁之,则先三言两语地举出被考察者“表现还好”、“勤于动脑”、“能团结人”等优点,继而以“但是”作180度的急转弯,话题便转入“骄傲狂妄”、“作风问题”、“受贿渔利”等等致命处以相毁。电视连续剧《新星》里就有这种情节。地委书记顾荣在主持评议李向南的县委扩大会上,有人就先轻描淡写地举出李向南的一丝丝优点,然后“但是”出3条近乎罪状的毁言。这样运用“但是”,先誉言一克,后毁话一吨,人也就大部分陷入泥淖,只不过能看到几根似乎还有点儿“功劳”的毛发罢了,能不毁人才怪!


  “但是”不是不可用,问题出在心术上。若是出以公心,实事求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是好说好,属非言非,在“好”与“非”之间用上“但是”,这是唯物的,也是公平、公正、公道的。倘若出于歹心,不是善意的助人,而是恶意的攻讦,这种“但是”使用者,则是别有用心的。其“用心”的微妙之处,往往不是先毁后誉,而是先誉后毁:“誉”,尽管言不由衷,却给人以显示其公平的表象;毁,在“公平”的“誉”中,给人以自然也是“公平”的感觉。譬如誉其“能团结人”,然后“但是”出一大堆谤语,就使人觉得言者与被言及者之间是“团结”、“友好”的,其言自然也就是“公平”的;连互相“团结”、“友好”、“公平”的人也如此毁之,何况其他?这就极易造成假象,使人大上其当了。

 

  要识别运用“但是”的是与非,关键是得言者须察。因此古人曾云,“疑似之迹,不可不察”。怎么“察”?“屋漏在上,知之在下”。要多听群众意见,加之以具体分析。这样,心术正否,便可“明察以秋毫之末”,既不因誉而轻信其毁,也不因毁而定论其人。倘如斯,则可免于上当矣。

 

                (原载1987年7月26日《烟台日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