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殷谦:刀郎!刀郎!

 育儿百科大全 2016-07-19

    最近几天很多读者问我对歌手刀郎的看法,缘由是沉寂多年的刀郎突然又出现在公众视野,他们问我大概是因为我是新疆人,而刀郎也算是“半个”新疆人。

    刀郎的歌我几乎都听过,真诚的说我非常喜欢。至少我认为如果你在新疆生活过你才能真正感受和体会到他歌声中的那些纯粹的美好和深刻的感动,那是一种无法复制的和用文字无法尽述的情感。有人说刀郎的嗓子好,沙哑中略带点沧桑和凄凉,嗓子好不可否认,而那个沧桑和凄凉不是单靠一副好嗓子就能够有的——他在新疆辛苦那么些年,研究民族音乐和刀郎文化,背着行囊走乡串户,扎根于土壤,汗珠子摔成八瓣,锲而不舍,风雨无阻,背后所付出的艰劬和辛楚,这些又有谁知道呢?

    刀郎并不是一个单纯的吟唱者,他是一个创作型的歌手,他对西部那片土地的记忆既是深刻而沉重的,也是细致而真切的,扎根于土壤,深入到生活,使他的歌曲与天地和自然、人们和苦难始终保持着一种休戚相关的情感维系,他的歌老老实实,唱出感伤又温馨的记忆;他的歌本本分分,唱出心灵成长的体验,别有一种动人心弦的力量,几乎每一首歌都给我带来愉悦感和收获感,无论是歌还是词,都充分地尊重人物,细致地创作,耐心地歌唱,精心地抒情,我们欣赏到的是一种成熟审美气质和朴实的艺术风貌。

    静听《喀什噶尔胡杨》,他的歌声深入到心灵的渊薮,细腻而真切地吟唱情感发展的艰难过程,这其中有感人至深的爱和撕心裂肺的痛;也有悱恻缠绵的眷恋和淡出淡入的感伤,这里没有颓放和怼怨,有的只是纯粹温柔的品质,以及自然的纯真和细腻的质感:一种心酸的纯粹和心疼的纯洁萦绕在耳畔,就像月光下粼粼的一股清泉流过心田,这似乎是一种充满了甜蜜和倔强的情感,他渴望的真爱是永生的,倘若那是真爱,便值得一生一世珍藏。从《雨中飘荡的回忆》更能感受到刀郎透过歌声显示出内心这些丰富的情感内容,深厚的情感始终占据着最重要的地位,让我们感受人与人之间还有一种温暖而美好的存在,点点滴滴的小雨是爱神的眼泪,是难以释怀的愁绪,也是浸润心灵的露水,更是善良和美丽的化身。

  也许是我善于想象,每次听《北方的天空下》和《为什么我泪水成行》,彷佛伴随着清怨的歌声就能欣赏到一副斑驳的油画,大漠,黄昏,晚霞,天使……在苍穹下的茫茫大草原和伫立着的一位美丽而幽懑的少女,他浑厚的声音穿过苍茫的荒漠,穿过磔砾的隔壁,穿过那片厚重的土地,用一腔柔情击碎漫天的云雾,敲响大漠驼铃。他吟唱草原汩汩的河流,天空飘飞的雨露,将慈爱与宽容化入心怀,把悠扬的歌声融入大地和天空,那是一种钻心的疼痛,一种难以忘却的情愫。《西海情歌》更让我感受到刀郎的歌声中的平静和自然,以及一种具有诗性效果的悲剧力量,让我看到了把诗意转变为画境的真实的人生图景。刀郎是一位真正有实力的音乐人,他把音乐当作音乐,当作必须歌唱人和事物的一种艺术样式,当作与听众沟通的一种交流方式。不了解新疆的刀郎文化以及新疆民族音乐,你就无法正确理解和了解刀郎这个人和他的歌。

    刀郎虽然出生在四川,但他在新疆生活多年,他的性格中更多的是新疆人的那种坦诚和率真,用新疆话来说,他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儿子娃娃”,攒劲得很。我所了解的刀郎是一位既腼腆又憨实的人,心底善良,富有同情心;亲切,又不拿架子,他可以把任何人都当作自己的朋友,事实上他的朋友圈子大多都是那英女士眼里的那种底层人、农民和普通百姓。刀郎性格温软,用新疆人的话来说就是“蔫性子”,生活中他也不善言谈,毫不夸张地说只要有陌生人在旁,他竟“不敢高声语”,一个女孩子看他一眼就会立即脸红的人。即使在内陆演出,他都得戴个鸭舌帽,帽檐压的很低,生怕观众看到他的眼睛。这一点是刀郎性格使然,不是不自信,也不是自卑,而是他似乎不大适应陌生的环境。

  刀郎沉寂过一段时间,这几乎和外界猜测的一样,就是那次被“新晋音乐风去榜十年盛典”评委会主席那英几句恶毒的嘲讽让他深感委屈和困扰,一度无法振作起来。那英主席说:“刀郎的歌没音乐性”,“去KTV唱刀郎歌的都是农民”,严格来说同为歌手的那英不会了解本土音乐和流行音乐的区别,以她乐意采择的标准和方式来理解和评价刀郎的歌有失公允,对农民的那种傲慢地蔑视,对音乐艺术的侮慢和赏玩的态度,这些到是暴露出她的浅薄和无知。那时的那英到很受瞩目,但她也没有想到,就是因为自己狂傲的态度激怒了许多观众和听众,后来在人们心目中留下极其恶劣的印象,其情状狼狈又尴尬。

    我不想对流行音乐作太多评论,因为它就像一场华丽的流星雨,是缺少生命力的。不说别人的流行歌曲,单说那英的歌,虽然充满忧伤和缠绕的抒情,但同时也给人一种散乱和复沓、飘游和破碎到“永不着地”的感觉,不知道如何去形容它,总之就是缺乏一种自然、朴素与质实。

    在西部地区可以说与世隔绝,孤独和寂寞,甚至有些自卑的刀郎这时候特别需要大家的认可和理解、以及鼓励,但是评委会主席那英并没有给他这些。刀郎在说起这段经历时直言自己当时“手心冒汗,心慌意乱”。他努力创作出来的作品,那英不认可或忽视却罢了,意想不到的是受到嘲讽、污蔑、贬低以及不负责任的批评。刀郎后来也毫不掩饰地为自己辩解说:“现在的流行音乐是一种港台价值观,人们缺少一种本土的文化认同,人们需要一种自己习惯的,可以放松的情绪表达,需要一种安全的根源的音乐。”

    当然,刀郎最终选择了沉默,不但如此,因为性格的原因他选择了归隐,他不会靠牺牲自己的尊严来获得任何人的肯定。刀郎说自己就是一个喜欢唱歌的农民,诚然,农民的需求是最简单的,他们需要的只是一块土地和劳动的自由,而刀郎需要的只是音乐和歌唱的自由,作为一个真正的音乐人,一个有良知的艺术家,除了这些,还有什么是他最需求的呢?


                                     2016年7月18日于北京


殷谦:刀郎!刀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