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头痛的医院消毒灭菌卫生监测那点事儿 冯忠军 秦瑾 医院消毒灭菌卫生监测是发现问题的有效手段,是医院感染监测指标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院等级评审中必查的内容之一,但是日常管理工作中常常为此焦头烂额,且不说监测方法、使用的材料、试验操作过程以及结果的报告等等,仅仅监测时机和监测频率就似乎一直是院感人永远不停的话题。 依据:现行国家与感染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文件进行整理。 清洗与清洁效果监测 (1)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洗的效果监测:日常(每次)+定期(每月) (2)清洗消毒器及其效果监测:日常(每次)+定期(每年) (3)清洗消毒器:新安装、更新、大修、更换清洗剂、消毒方法、改变装载方法等时 消毒质量的监测 (1)湿热消毒:日常(每次)+定期(每年) (2)化学消毒:有效成分浓度监测(库存和使用中)定期,连续使用应每天监测;染菌量(使用中) (3)消毒效果监测:消毒后直接使用物品(如:消毒内镜等)应每季度进行监测 灭菌效果的监测: ①物理监测:(每次;灭菌器新安装、移位和大修后重复3次) ②化学监测(包内、包外;灭菌器新安装、移位和大修后重复3次;使用快速压力蒸汽灭菌程序应直接将一片包内化学指示物置于待灭菌物品旁边进行化学监测) ③B-D测试(每天;每日开始灭菌运行前) ④生物监测(每周;灭菌植入型器械应每批次进行;采用新的包装材料和方法进行灭菌时;灭菌器新安装、移位和大修后应空载连续3次;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应满载连续监测3次;使用快速压力蒸汽灭菌程序,直接将一支生物批示物置于空载的灭菌器内。) ①物理监测:每灭菌批次;新安装、移位和大修后3次 ②化学监测:每一灭菌包;新安装、移位和大修后3次 ③生物监测:每周一次;灭菌植入型器械应每批次进行;新安装、移位和大修后重复3次 ①物理监测法:每次;新安装、移位、大修、灭菌失败、包装材料或被灭菌物品改变时重复3次 ②化学监测法:每个灭菌物品包;新安装、移位、大修、灭菌失败、包装材料或被灭菌物品改变时重复3次 ③生物监测法:每灭菌批次;灭菌植入型器械应每批次进行;新安装、移位、大修、灭菌失败、包装材料或被灭菌物品改变时重复3次。 ①物理监测法:每次;新安装、移位、大修、灭菌失败、包装材料或被灭菌物品改变时重复3次 ②化学监测法:每个灭菌物品包;新安装、移位、大修、灭菌失败、包装材料或被灭菌物品改变时重复3次 ③生物监测法:应每天至少一次;灭菌植入型器械应每批次进行;新安装、移位、大修、灭菌失败、包装材料或被灭菌物品改变时重复3次 ①物理监测法:每灭菌批次;新安装、移位、大修、灭菌失败、包装材料或被灭菌物品改变时重复3次 ②化学监测法:每个灭菌物品包;新安装、移位、大修、灭菌失败、包装材料或被灭菌物品改变时重复3次 ③生物监测法:应每周监测一次;灭菌植入型器械应每批次进行;新安装、移位、大修、灭菌失败、包装材料或被灭菌物品改变时重复3次 手和皮肤消毒效果监测 感染高风险部门(如手术室、产房、导管室、层流洁净病房、骨髓移植病房、器官移植病房、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室、母婴室、血液透析病房、烧伤病房、感染疾病科、口腔科等):每季度;当怀疑医院感染暴发与医务人员手卫生有关时,应及时进行,并进行相应致病性微生物的检测。 (1)手的消毒效果监测:手卫生后,接触病人或从事医疗活动之前 (2)皮肤的消毒效果监测:按照产品使用说明规定的作用时间,达到消毒效果后及时采样。 物体表面的消毒效果监测 潜在污染区和污染区在消毒处理后;清洁区根据现场情况而定;怀疑与医院感染暴发有关时进行采样。(血液净化规程2010版:每月) 空气消毒效果监测 (1)感染高风险部门:每季度;洁净手术部(室)及其他洁净场所.新建与改建验收时以及更换高效过滤器后应进行监测;遇医院感染暴发怀疑与空气污染有关时随时进行监测,并进行相应致病微生物的检测。洁净手术部及其他洁净场所保证每个洁净房间能每年至少监测一次 (2)采样时间:采用洁净技术净化空气的房间在洁净系统自净后与从事医疗活动前采样;未采用洁净技术净化空气的房间在消毒或规定的通风换气后与从事医疗活动前采样;或怀疑与医院感染暴发有关时采样。 7.清洁用品的消毒效果监测:消毒后、使用前进行采样。 消毒后、使用前进行采样。 致病菌的检测: 常规监督检查可以不进行致病性微生物检测,当怀疑医院感染暴发、医院感染暴发调查或工作中怀疑被某致病菌污染时应进行目标微生物的检测。 紫外线灯辐照度值的监测 库存(新启用)+使用中 灭菌物品和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的检查 不推荐医院常规开展此类检测。当流行病学调查怀疑医院感染事件与灭菌物品有关时应进行相应检查。 血液透析的相关监测 (1)空气、物表和手:每月 (2)透析水:PH(每天):细菌(最初应每周检测1次,连续2次检测结果符合要求后改为每月,采样部位为反渗水输水管路的末端);内毒素(最初应每周检测1次,连续2次检测结果符合要求后改为至少每季度,采样部位为反渗水输水管路的末端;使用复用的透析器时出现发热、寒战、血管通路侧上肢疼痛应检测复用冲洗的反渗水);化学污染物(至少每年);软水硬度及游离氯(至少每周); (3)复用消毒剂的残余量:复用后透析器;使用复用的透析器时出现发热、寒战、血管通路侧上肢疼痛应检测复用冲洗的反渗水 (4)透析机用消毒剂:每月(消毒剂浓度与设备消毒剂的残余浓度) (5)透析液:细菌(每月),内毒素(至少每季度);每台透析机至少每年检测1 次 (6)透析器:每次复用前(标签、外观、容量、压力、注满消毒液的浓度);每次复用后(外观、内部纤维、有效期限);使用前(外观、标签、有效期限、患者信息、结构、有无消毒剂泄露及冲洗后消毒剂残余量)。使用中(患者临床情况及并发症) (7)浓缩液配制桶:每周用消毒剂进行消毒后用测试纸确认无残留消毒液。 消毒剂的相关监测 (1)有效成分浓度监测(库存和使用中)定期,连续使用应每天监测; (2)使用中染菌量监测(使用中,灭菌消毒液、皮肤黏膜消毒液、其它消毒液)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室) (1)洁净区要经法定部门检测符合国家洁净标准(一更、洗衣洁具间为十万级;二更、加药调配间为万级;层流操作台为百级)后方可投入使用。 (2)洁净区应定期更换空气过滤器。进行有可能影响空气洁净度的各项维修后,必须经检测验证后达到相应洁净级别标准方可再次投入使用。 (3)每月应定时检测洁净区空气中的菌落数。 (4)生物安全柜:生物安全柜每月应做一次沉降菌监测。生物安全柜应根据自动监测指示,及时更换过滤器的活性炭。每年应对生物安全柜进行各项参数的检测,以保证生物安全柜运行质量,并保存检测报告。 (5)水平层流洁净台:水平层流洁净台每周应做一次动态浮游菌监测;每年应对水平层流洁净台进行各项参数的检测,以保证洁净台运行质量,并保存检测报告; 医用织物洗涤消毒监测 无论是自行洗涤消毒的医疗机构,还是由社会化洗涤服务机构承担洗涤消毒工作的医疗机构,对洗涤消毒后或者接收洗涤消毒后的医用织物,进行性状、表面污渍、破损等检查,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微生物学监测。具体采样和检测方法暂无统一规定。 [本文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告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