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曹国熊

 cbx1h 2016-07-19

 北山街旁,葛岭路拾级而上,盘桓拾阶,雨意青苔,静逸别墅就坐落于此。

 这是民国元老张静江和夫人朱逸民的故居。当年,身为国民政府第一任浙江主席的张静江,致力于振兴实业,修浙赣铁路、建钱江大桥,还办了首届西博会。革命元勋在庶务繁忙之余,就休憩于这座宅院,一览西湖山水、静观日出日落。

 房子几易其手,如今,这是曹国熊的办公地。在去年发现这里因会所关门而空置的老房子后,他和吴晓波等人合伙将其租了下来。像很多投资大佬一样,逐渐把自己的朋友圈带到了这片风景深处。

 西子湖畔的旧居里,藏着多少故事,有政治风云,有风月八卦,也有经略要务。谈笑间,如今静逸别墅里的住客想给后辈留下的,是更多经世济民的实践。

 幸运

 亲历投资界两次高潮

 大概是经了年岁风雨的缘故,老宅子总有种让人沉静的力量。踏进静逸别墅,就隔绝了外界的喧嚣。曹国熊穿一件浅蓝T恤,捧一个茶缸,陷在沙发里。衣服的下摆因为坐姿略有些发皱,他开口,带着笑,轻声轻气。在这样的氛围下,再波诡云谲的风云往事,都显得云淡风轻。

 22年前,曹国熊从大学毕业,进入体制内当了一名公务员。工作恰好有一块对外贸易的业务,从中他接触到了投行那些事儿,这激起了年轻人跃跃欲试的心愿。

 没有太多的纠结和曲折,一切都是顺势而为,曹国熊事业的第二站,是外资投行。他开始扮演空中飞人,帮助国内企业在美国和香港上市。这是一段异常辛苦和奔波的时光,但回报也很丰厚。除了工资收入,还有一部分可以分红但无法流通的上市企业法人股奖励。

 人生中最大的转机,就潜伏于此。

 2005年4月29日,证监会发布《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启动股权分置改革。曹国熊手中原本无法流通的法人股,能以几倍、几十倍的溢价进入到流通领域了。

 “2006-2007年,法人股套现,最早的一批投资者不少就是从那时开始发家的。”曹国熊说,“纯粹是中国证券市场快速发展给的机遇。当时那批幸运儿,大部分选择了退休归隐。”

 曹国熊继续活跃在江湖,然后遇到了投资界的第二次高潮——2009年,创业板开板上市。“我所认识的投资人,资产几乎都在那时迅速增长。政府很支持,整个社会对于资本的力量比较包容,募资的环境也不错,退出时资本市场愿意买单,有较高溢价。跟国外比起来,中国的投资人太幸运了。”

 实力

 用自己的钱去做天使

 靠着从投行里赚来的第一桶金,曹国熊踏入了投资领域。

 2002年,他创立普华资本,2009年一起创建经纬中国人民币基金。去年,他又创建了自己的家族基金和头头是道基金。

 与很多投资大佬不同的是,曹国熊的投资,相当一部分是用自己的钱。

 在创建经纬人民币基金时,2.3亿元规模的第一期基金为常青基金,循环投资。资金就是几位创始合伙人自己的钱,没有外部LP参与,投资都是天使项目,每个项目基本不超过500万元。这笔基金孵化了很多很多优秀的项目,6年下来,基金增长了近15倍。

 而跟同学一起创办的普华资本,绝大部分资金更是来自于曹国熊自己。这么多年下来,普华资本相继参与了昆仑万维、凯英、墨迹天气、IN、聚美优品、乐视体育、同程旅游、驴妈妈、今日头条、360、喜马拉雅、宝宝树、陌陌、猎聘、有赞、途家、滴滴(快的)、有缘网、唱吧、创业家等等明星项目的投资。去年曹国熊和吴晓波等人一起创建的头头是道一期基金(狮享家新媒体基金),专投自媒体,也没有对外募资,都是几个合伙人自己的钱。

 用自己的钱做投资,是实力,也是能力的象征。投资界的同行曾评价,曹国熊是浙江投资圈里低调却最有实力的大佬。曹国熊自己说,因为LP对基金投资回报期限的要求,在早期,或者在天使阶段,最好的状态还是投自己的钱。可能发掘一个优秀的企业,需要七八年甚至10年以上的时间,用自己的钱来作天使投资,更从容,也更容易逮到大家伙。遇到好时机,投资回报也会更大。比如2010年开始布局的移动互联网投资,从回报看,是乘数效应的巨变。

 布局

 健康和快乐是人最本质需求

 曹国熊曾经给自己设了个数字,达到就退休。若按此推论,三四年前,他就该离开投资江湖。

 然而并没有。在一支支基金成立、一个个项目投入过程中,他找到了另一个深入的方向。

 “如果说以前我的投资是1.0阶段,单个项目、点状为主的话,那么现在已经进入2.0阶段,投资和产业相结合,双轮驱动。”曹国熊说。

 泛文化就是他心中的一个产业先行典范。从2011年投资博纳影业、果麦文化开始,近年来曹国熊频频出手,跟韩寒拍了《后会无期》、成立了亭东影业,与贾樟柯等人合作成立上海暖流电影,和吴晓波更有多项合作,成立了由杭州与绍兴两个平行基金组成的头头是道二期基金,共到位资金30亿元,在泛文化领域布下了一盘大棋。

 “这几年部分文创项目的估值涨得飞快,虽然里面有部分泡沫,但市场上消费升级的愿望强烈,从长远看,双‘h’——happiness and health,即‘健康’和‘快乐’的需求是人类最本质的需求,在解决了生存问题后,精神需求会越来越重要。”曹国熊说。

 所以,在投资了满足精神需求的文创领域外,医疗健康领域也是他布局的一大重点。今年以来,曹国熊的普华资本已经投资包括神经外科机器人睿米、人工智能肿瘤医生杭州认知在内的十个医疗项目,甚至包括给宠物看病的app爱宠医生。

 对医健领域的规划和布局,曹国熊异常理智和清晰,包括数字化和智能医疗、新型医疗服务及保险、先进医疗技术、基因及生物技术四方面。近年来普遍被投资者看好的生物制药领域,因为周期长、投资大、风险高而被他果断放弃。对于这些项目的参与方式,也不是简单的财务型投资,而从产业链布局和上市公司需求角度出发寻找良性互动。50%分配在早期,追求高回报和赌大;30%分配在成长期,追求稳健回报;20%分配在后期,非常谨慎地挑选一些行业标杆性项目,追求行业影响力和地位。

 “你去看南方的很多小岛,岛上长着榕树,枝繁叶茂,底下盘根错节,这几十几百株树,很可能都起源于其中的某一棵榕树。我们的投资就要像岛上那棵最老的榕树一样,产业为先,生发出盘根错节生机勃勃的一片树林。”曹国熊说。

 感恩

 让更多人感受资本的暖意

 作为一个投资人的日常,曹国熊现在一年要接触七八百个项目,出手50个以上。

 “我谈项目做出决定会比较快,不太纠结。做好投资挺重要的一点是多学习多思考,逐步积累、完善自己心目里的相关产业图谱,有个坐标系,能快速给所接触的创业者确定在图谱中的位置。”依然是轻言慢语,但曹国熊的每一句话都很笃定、自信。

 在他看来,合格的投资人,首先要非常喜欢投资,并对自己所关注的领域进行深入地学习和理解。勤奋必不可少。“看项目没有一定的量是做不好投资的。早期投资没有狙击手。”

 他说得那么轻描淡写,就像他谈论自己的成功和掌握的财富一样,只是机遇使然,换个人也可以做到。

 “我是比较幸运的在投资领域发展,比如在传媒领域,在一个报社做到总编,很了不起,只不过因为行业的不同,刚好在创投领域遇到了中国资本市场的高速发展,所以财务上回报会更高点。但我想事业的成就感应该差不多。”

 说到投资原则,他说就是投资价值观差不多的人。也许人的价值观会藏得比较深,但可以看创始人的审美观,譬如崇尚自我奋斗,懂得分享,会感恩的人,基本就跟他同类。

 他一直觉得应该感恩。自己是大时代的幸运儿,付出了差不多的努力,他获得了比别人更大的收益。有时,他会劝那些取得阶段性成绩的创业者,卖掉点老股,先换个房子什么,改善下生活。“创业,有时容易自high,站在岸边的投资者反而容易看清一些节点。经验告诉我合适的时候还是要及时收割果实,这样能让家里人满意,然后创业者才能后顾无忧地再拼命战斗。有时候我会问下创业者的家属,现在有什么需求,由我来提出比较好。投资做久了,对创业者也有更宽容的心态。”他说。

 现在,曹国熊管理着上百亿元的基金规模,除了寻觅更优秀的创业项目,他对钱还有更深的理解和更远的考虑。

 这些年来,曹国熊陆续做过一些慈善公益,捐过钱,也捐过学校,但效果跟他想象的有距离。如何有意义地花钱,感受资本的暖意,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一个人永远不可能因为赚了很多钱,而在这个世上留下什么。”曹国熊说,财富本身体现不了太多价值,还是要靠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包括他投一些文创或健康项目,包括他劝一些创业者部分套现,都带着这隐隐的目的。也许过两年,在卸下基金管理的一部分担子后,他的下一站,就是“像经营一家伟大的创业公司那样去做一个公益机构”。

 对话

 ▼

 Q=城市周刊

 A=曹国熊

 Q:平时喜欢看什么书?

 A:作息比较规律,早上8点起晚上12点多睡,睡前会看两三个小时书。对历史类书籍特别感兴趣。高中时看《太平天国历史研究》,记了厚厚一沓笔记。还喜欢看和文艺复兴时期那段历史相关的书籍。此外就是财经和科幻悬疑。财经是专业需要,科幻悬疑属于兴趣,还投资布局了些优秀的科幻创作团队。

 Q:除了看书,还有什么个人爱好?

 A:挺多的。比如电影。一年去电影院二三十次。所以有那么多和电影相关的投资。比如旅行,现在基本每两个月会出去走一次,享受换个地方生活的感觉。

 Q:青睐怎样的创业者?

 A:首先会看他过往的经历,这是个重要因素。创业者对他要做的事情,有没有想得足够客观和清晰,能力是否撑得住理想。如果这些ok,又刚好在我自己的关注领域,就会出手。我对自己判断一个人的能力还是比较有信心的,另外投多了也比较能够包容,毕竟能大成的需要天时地利,是极少数,也不能苛求创业者,大概能做到某个高度也蛮好了,尽力了无悔就行。

 Q:最近出现了一批90后创业者的负面新闻,如何看待这些新兴的创业力量?

 A:聚光灯过早地聚焦在年轻人身上,有些动作变形也在所难免。现在大家对创投领域关注过多,使之变成了一个名利场,有时候会不恰当地把年轻人捧起来造成透支。伟大的公司需要积淀,年轻人有活力有天赋,但等到真正变成伟大的公司,创始人也起码三四十岁了。创新精神与年龄其实关系不大。

 Q:对创业者有什么忠告?

 A:最近是资本寒冬,这是肯定的,数据说明一切,要做好过冬的准备。同时也还是最好的创业时期,经历了冬天会更健康。有些创业者人文素养稍单薄,有空补补也挺有必要。毕竟创业最终拼的是综合素质,需要一定的思维高度。

 领导者名片

 ▼

 曹国熊

 知名投资人。普华集团董事长,头头是道基金创始人,经纬人民币基金创始人。目前管理基金规模超过百亿元人民币。

 资本项目集中地

 投资理财好帮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