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厕所与性别

 圆角望 2016-07-19

  

  从5月开始,人们发现北京鼓楼东大街一堆酒吧的洗手间都变了样。这些地方的洗手间门上多了一个“性别友善厕所(all gender toilet)”的圆形标志,标志中除了两个常见的用裤装和裙子轮廓分别代表男性和女性的图像之外,还出现了一半男性、一半女性的第三种可能,意味着这个厕所对所有性别开放。一起加入这项“性别友善厕所”活动的还有联合国妇女署、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北京的办公室。

  英文all gender toilet的意义是指所有性别的共用厕所,不仅男性可用,女性可用,连跨性别人群也可使用,因此称为中性厕所、无性厕所、泛性厕所都可以,正因这种没有性别之分的公共厕所是供各种性别的人共用,因此采用“共用厕所”的名字更为言简意赅。

  共用厕所早就在国际上兴起了,在中国可能刚刚起步,但实际上人们也早就接受了,例如,在火车、飞机上,根本就没有男厕女厕之分,而是共用厕所。由于交通工具的特殊,人们不得不接受,而且也并不感到奇怪。

  火车和飞机上的共用厕所其实也说明并提示了一个问题,也该在实际生活中提倡共用厕所,因为这种做法不仅是返璞归真,而且是删繁就简;不仅是对男性和女性都方便,也节约资源和提高效率。要认知这一点,需要从人类和生物的性别演化说起。

  在生命诞生之初,宇宙是一片混沌和混乱,因此,关于生物尤其是动物的性别也千奇百怪,甚至是多多益善,百性斗艳,万性争锋。从约40亿年前生命诞生起的原核生物到后来的真核生物是没有性别的,只是到了约11亿至12亿年前才出现了有性繁殖,即产生了不同的性别,而且那些比较原始和古老的生物具有无数性别,例如蘑菇有多达36000种性别,一种被称做黏菌的生物大约有13种性别。

  追踪世界不同人种的男性Y染色体的起源,研究人员推测,现代人最鲜明的性别分立可能起源于18万至20万年前。当然,从人是从灵长类动物进化而来的角度看,灵长类的雄性和雌性的起源可能更早,具体时间还有待科学的证明。这说明,即便是生物的性别这种事,自然演化也早就在向人们传递和说明一种信息,少已够用,多则何益。

  这是17世纪牛顿的顿悟和总结,在牛顿之前,还有一个人领悟得更早,他就是14世纪英国萨里的逻辑学家、方济各会修士奥卡姆。他提出,如无必要,勿增实体,也就是“简单有效原理”。在人类的性别上,也就是,只要有男性和女性就足够了,用不着再增加性别。

  由于人类社会有男女两性,生活在变得丰富多彩的同时,也使得有些问题变得更为复杂,是可以用奥卡姆剃刀把那些无用而复杂的东西和程序剔除的,能用较少的东西和资源同样可以做好的事情,就切勿浪费较多东西和资源去做。在公共厕所的建造和使用上也应遵循这个原理。

  人类有了男女才出现了男女厕所,但男女厕所出现的时间在各个国家有所不同,在中国有考证说是秦汉时期就在富人家中出现了,但是在城市中是不分男女厕所的,主要是因为古代女性几乎不出门,用不着浪费资源来专门修建女厕所。

  但是,这个事情拿到现在来说,似乎也是用不着单独建男女厕所的,因为,如厕这件事既与性无关,也与性别沾边不大。对于性来说,社会已经有法律和伦理规范了,人们在如厕时除了厕所的修葺不好让好色之徒有可乘之机偷窥和偷拍之外,与性是无关的。

  同时,如厕也与性别关系不大。如厕只不过是使用厕所,厕所只是一种工具,如果说非要与性别有关的话,就是厕具的高低大小和蹲位站位而已,并不像其他工具有性别之分,如男式自行车、手表和女式自行车、手表,这是根据性别差异而提供给男女两性更人性化和性别化的使用工具。但使用厕所并没有这样巨大的性别差异。

  另一方面,性别差异也涉及男女性的行为方式和语言特点,甚至语音的差异,以及嬉笑哭泣的不同。但是,如厕是一种个人私密化的行为,进了厕所一关厕门,就完全没有性,也没有性别,更不会出现像有人围观一个男人走路说话像女人而嘲笑这个男人一样的情境。

  如果非要强调厕所的两性属性(其实是因人的性别而规定的),当一个人进入一个密闭的厕所空间而不会有外人时,就让这个厕所有了变色龙的性质。如果是男人进去使用,就是男厕所,反之则是女厕所。因此,在修建公共厕所时区分男女厕所实在是一种复杂化和资源浪费,不区分性别的共用厕所则是删繁就简,简单实用。

  如果不分男女,共用厕所就能方便所有人,更能方便女性和儿童,而且用不着为变性者是该上男厕还是上女厕而争论不休。火车和飞机上的共用厕所早就做出了示范,为何不能推广呢?当然,推广共用厕所也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除了要照顾两性的特点,如设计蹲位站位等外,还需要解决一些性别心理问题,如女性看到男性的小便斗和男性看到卫生巾可能会不舒服。其实,这些都可以从设计掩饰来解决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