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喝茶,在我生活的圆周边几乎已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了。量不一定要多,但非要不可。大概是早上10点下午4点,体内似乎淤积成一条堵塞的下水道,开水强力不足,非喝几杯茶下去,冲一冲,身体才通畅了。出门尽可能带有茶叶茶具,随便把我抛在一个什么地方,我泡着喝着茶,最好还要有本喜欢的书,乌烟瘴气或一片荒芜,世界这样的就可以与我无关了,或是说,至少在一段时间里与我无关。有一次从广州去四川,买的软卧火车票行程39小时,卧的坐的站的,硬的软的,飞机火车汽车,忍耐的时限过了,车厢再舒适,都不过是移动的监狱。车厢里有源源不断的热水,39小时里,除去睡觉,我屈坐在上铺,看北岛的《青鸟》,喝了两三泡茶,后来有点烦闷了,但那是过于逼仄的空间对人的感官自然不过的压迫,而时间过得不算太慢。降一格的保温杯,出门也要装上茶,茶憋屈在密闭的杯胆里,同病相怜,发苦发涩,大口喝不下,旅途中小口抿一抿,提神而已,过瘾而已。陆羽《茶经》——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
嗜茶如斯,以至于我的生活,可以分为有茶的和没有茶的两种日子。前些年,一年通常有一两次,戒茶十来天。嗜茶如斯,怎么可以没有茶呢?胃病犯了——胃酸过多,打嗝反胃,胃气上逆,食欲大减,消化不良,半点腥腻吃不得,闻嗅已作呕了。凡茶皆否,尤是生茶,即喝即犯。有某某茶类养胃护胃之说,我一听就不怀好意地微笑,茶多酚咖啡碱对胃黏膜的刺激性,物理化学原理我一看头就疼,我是以身试法作则的——凡为茶者,多喝无益。但也见过一些从早到晚喝茶晨起空腹喝茶而无半点恙的,老辈人居多,像我的父亲,我猜想多半是因为旧时生活苦缺,胃也被磨砺得不近人情。
近半年来胃病似见好了。
近一年来,每日大体聚精会神评饮一次茶,自愿勉力当一只被茶汤浇灌的辛勤的小白鼠。神经严苛,胃紧张起来,对茶之优劣渐敏感了,趋炎附势,生的熟的劣质茶一喝就反胃,生的熟的优质茶海喝也无大碍,胡乱添加乱七八糟的更甚,直咽不下。三百多天的刻意训练,小白鼠的神经细胞分裂,关于茶,树起健康与否的界石,肠胃卫戍。于是工作状态时不得已良莠齐下,休闲状态时,宁少喝,也要喝好一点的茶,一个平民这样的挑肥拣瘦,有时想想不大好意思,无奈肠胃牵制。
择茶喝茶,兼以运动锻炼,加以风雨欲来时未雨绸缪服点中成胃药,近半年来胃病似见好了。
陆羽《茶经》上述引语接下去是,“采不时,造不精,杂以卉莽,饮之成疾”。还有,“阴山坡谷者,不堪采掇,性凝滞,结瘕疾”,还有,“知人参为累,则茶累尽矣。”茶圣早提醒过我们,不是茶就好,我们却总是愿意相信“相濡以沫”,不肯记起“不如相忘于江湖”。
唐代久远古文晦涩,关于茶之不健康者,农药残留直截易懂,采不时造不精杂以卉莽阴山坡谷,盖而论之,老弱病残也。再者,茶味至寒,野茶若无经驯化,或寒上加寒。此三者,劝君日常择茶,须审慎对待。然而只见家家夸茶好,不见包装上标明茶有弊端,理论易懂,鼻舌未必刁钻,小白鼠虽狠了心大义灭亲,小白鼠又不是人人可当得。日常择茶怎么办?察言观色看人性吧,那个卖茶的,要专业,还要有良心。心理学也不懂,太便宜的茶,就少喝吧,实在口渴了,喝开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