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

 老刘tdrhg 2016-07-19

不断创新的企业家

——记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

《科技广场》记者 吴 肇 贵

2003年2月

 

    张瑞敏,1949年出生,山东省莱州市人,中国科技大学工商管理硕士,高级经济师,青岛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

    1984年以来,青岛海尔集团在张瑞敏不断创新的经营理念引导下,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地方小企业,发展成为享誉世界的知名企业。2001年青岛海尔集团被美国《家电》杂志称之为“全球制造商中增长最快的家电企业。”在2002年中国最有价值品牌的排行榜上,“海尔”品牌以价值489亿元超越红塔山而名列第一位。在2003年第17届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排行榜上,青岛海尔集团以销售额711亿元雄居第一位。因此,张瑞敏荣获了“中国经营大师”称号,以中国最有影响力的企业家,人选“全球30位最受尊重企业家”名录。

张瑞敏以不断创新的经营理念,引导海尔不断走向成功。张瑞敏的创新思想和创新实践突出地体现在观念创新、战略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等五个方面。

 

一、观念创新是先导

   

    张瑞敏认为,“观念创新是一切创新之源”。海尔的每一步发展,每一项成绩的取得,都是从观念创新开始的。

    1984年张瑞敏上任不久,接到消费者来信反映,海尔冰箱有质量问题。他通过调查发现,当时的海尔冰箱确有质量问题,为此他当众宣布:有质量问题的产品就是废品,必须砸掉。从此,质量观念就在海尔人的头脑里扎了根。

    当海尔产品经过一段时间的快速发展后,出现了供过于求的迹象,张瑞敏适时提出了“创造需求,创造市场”的市场观念;为了取得用户的信任,提出了“为用户服务,真诚到永远”的服务观念;为了开拓国际市场,提出了“无内不稳,无外不强”的发展观念;在海尔名气大了以后,为了防止盲目骄傲,又提出了“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的生存观念。

 

二、战略创新是方向

   

    为实施名牌战略,张瑞敏提出了:“要么不干,要于就争第一”的创名牌战略。海尔人,在张瑞敏的领导下,经过近20年的艰苦努力,“海尔”品牌终于成了中国家电的第一品牌、中国最有价值的第一品牌。

    为实施多元发展战略,张瑞敏领导海尔人将产品从单一的冰箱,发展到包括空调、洗衣机、热水器等多个白色家电,又扩展到以彩色电视机为代表的黑色家电,以及涉足电脑、手机等信息家电领域,形成了69大类,品种规格达到10800个的多元产品家族。

    为实施做大做强战略,张瑞敏带领海尔人,利用“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的做法,成功地实施低成本扩张,兼并企业18家,盘活资产18亿元。“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的案例,使张瑞敏成为登上哈佛讲坛的中国第一位企业家。

 

三、管理创新是基础

 

    张瑞敏带领海尔人创造的“日清日高”管理法,荣获国家企业管理现代化成果一等奖。海尔“日清日高”管理法,要求海尔人每天在完成当天工作的同时,必须在原有基础上提高1%的质量或数量,降低成本、改进工艺、革新技术。

    张瑞敏带领海尔人创造的“内部市场链”管理体系,荣获国家现代企业管理成果特等奖,并收进瑞士国际管理学院案例库。“内部市场链”模拟市场对企业内部进行管理,强调“下一道工序是上一道工序的用户”的观念。

张瑞敏还带领海尔人建立了“以三个零(质量零缺陷,服务零距离,运营零成本)”为目标的业务流程。该流程以订单信息为中心,带动物流和资金流运行,激励员工创造性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使海尔集团人人都对用户负责,实现了企业管理的新飞跃。

 

四、技术创新是手段

    

    张瑞敏要求海尔的技术创新要坚持国际化,并将创新定位在全球行业先进技术水平上。为此,建立了国际化信息网络、国际化科技开发网络和国际认证中心。海尔除了在国内建立了实力雄厚的高科技开发公司,还在国外的东京、里昂、洛杉机、阿姆斯特丹等城市建立了海外开发设计机构。

    为使海尔技术创新具有超前性,1998年投资5亿元建立了“海尔中央研究院”,涉及研究领域11个,专门开发超前5-10年的新产品。目前,他们已经开发成功诸如太空系列家电,纳米抗菌系列家电等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的新产品。

   为使海尔技术创新具有雄厚的实力,从2000年起,海尔每年用于技术研发的资金,占集团销售收入总额的6%。海尔以雄厚的研发实力和资金投入,创造了技术研发累累硕果。.目前,海尔平均每一个工作日就要开发新产品l~2个,申报专利技术2.3项。

 

五、组织创新是保证

    

为使海尔适应多元化和大规模经营,张瑞敏将过去纵向一体化的“工厂制”,改为横向扁平化的“事业部制”。其结构和职能是,集团由总部、事业本部、事业部、生产厂四个层次组成,分别承担战略决策与投资中心、专业化发展中心、利润中心和成本中心的职能。

    为有效统一调配全球的供应资源和用户资源,改变原来各个事业本部采购服务自成体系,供应和用户资源利用率不高的问题。张瑞敏领导海尔建立了物流、资金流和商流三大块的本部,其中,商流又分为国内和国外两个商流本部。

    为使海尔成为“学习型”企业,张瑞敏创办了“海尔大学”。每周六的上午,上至首席执行官、总裁,下到各个事业部的部长,都要聚集到海尔大学听课或研究分析企业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研究制定新对策。其创办“海尔大学”的目的,就是要用先进的科技知识武装企业员工,尤其是企业领导的头脑,从而推动企业不断创新和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