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低头族”眩晕要当心!耳石症发病趋于年轻化

 中单元东户 2016-07-19

发病诱因

●当人疲劳时。

●白领工作压力大、常熬夜、作息不规律。

●头部长期处于不正常体位。

●失眠、感冒、外伤,甚至坐过山车等情况下会复发。

预防建议

●“低头族”应控制上网和玩手机的时间,注意休息。

●平时起床或躺下、翻身动作不宜太快,洗头尽量不要低头洗。

耳石症发病趋于年轻化

发病率约为64/10000,特别是中老年女性最容易发作。成人、儿童均可发病,女性发病率比男性高约1.6:1或2:1。由于电脑的普及和广泛应用,长期伏案工作的人也成了危险人群,故目前耳石症越来越年轻化,但引发的确切原因不明。在潘丽接诊过的患者中,最小4岁,最大90岁,其中还有部分是准妈妈。

耳石症

临床上的标准名称是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它是指当头位快速移动到某一特定的位置时,激发的短暂的、阵发性眩晕。

长期伏案工作的王女士近来遇到烦心事,早上起床、晚上睡觉、往右侧翻身都会眩晕心慌,她四处求医,颈椎、头颅核磁共振等检查都做了,可都没发现异常。辗转到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做检查,也没发现啥问题。后来,神经内科医生建议她去耳鼻喉科检查一下,这下才发现,她得的是耳石症。经过手法复位治疗,终于解除了痛苦。

“王女士长期伏案工作可能是发病原因!”省一院耳鼻喉科主管技师潘丽介绍,大部分患者发病表现为起床、躺下、抬头、低头、左右翻身、转头,做伸颈动作,乘车时突然加速或减速时,容易发生天旋地转等症状,常伴随有眼震、恶心、呕吐、视物模糊等现象。眩晕发作时间短暂,几秒或几十秒,很少超过1分钟。

潘丽表示,虽然耳石症很高发,但了解的人却不多,不少人都是在三四个科室看过后,才到耳鼻喉科来试试的。

其实,耳石症引起的眩晕与如颈椎病等原因引起的眩晕在症状上有所不同。耳石症引起的眩晕多与姿势的突然改变有关,如起床、躺下或翻身时,如果患者静止不动后,眩晕多可在1分钟内缓解。不过在眩晕停止后,仍可能有走路时头重脚轻的感觉,就像喝醉酒后的感觉,这种感觉可能会持续数小时或数天。如果患者家属在身边,可以在眩晕发生时观察患者的眼睛,如果有明显的“眼震”(瞳孔会不停地转动),则患耳石症的可能性比较大。

“在诊断明确后,我们会为患者进行手法复位,这是目前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潘丽说,手法复位的原理是通过头部姿势的改变,让耳石顺利回到它原本所在位置。通常患者眩晕的症状会立即消失。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有时医生会开具一些改善内耳微循环的药物作为辅助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手法复位不适合有颈椎病的患者,以免发生颈椎错位导致严重后果。对于继发耳石症的患者,要积极治疗原发病。

除了复位,更要找到发生耳石症的原因,以减少复发。喜欢长期低头工作或者娱乐的人,最好能够多起来走动,如果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或者骨质疏松等全身性疾病导致的耳石症,就要控制和治疗这些慢性病。

春城晚报记者 王劲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