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许愿后,生日蜡烛该不该吹灭?

 灻沐鑫佛艺 2016-07-19
许愿后,生日蜡烛该不该吹灭?

    根据史书记载,魏晋南北朝之前,中国人是不过生日的。魏晋以后,史书中才陆陆续续有了过生日的文字记载,描述了汉地百姓在生日当天吃喝一顿的讲究。

    入唐以后,由于唐玄宗将自己的生日定为 “千秋节”,并作为国家法定节假日,而此后历朝皇帝则纷纷效仿,上行下效,百姓过生日、做寿的习俗也逐渐风行。

    根据一些学者研究,过生日的讲究实际上是随着印度佛教的传入而兴起的。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兴起于魏晋,唐朝以后大盛。佛教文化很重视生日,很多佛教节日实际上就是各个佛和菩萨的诞辰日。当佛诞日等其他宗教节日成为中国的传统节日后,个人的生日也被统治者和百姓重视起来,成为一个值得各个家庭纪念和庆祝的日子。

    追根溯源,在佛教的发源地印度,人们一直都很注重庆祝自己的生日。印度人庆祝生日的方式受宗教信仰影响很大,生日和神佛息息相关。印度人过生日实际上是向神佛感恩,感谢神佛在以往的日子给予的各种关照,祈求在今后的日子里继续施予恩典。因此印度人过生日在很大程度上是精神活动。

    印度人在生日这天有几件重要的事情要做,一是全身药浴;二是冥思默想;三是额头点痣;最重要的内容就是要向穷人施舍:过生日的人到庙里,给每一位乞讨者发一点零钱,会使自己得到长寿和美丽!

    当然,印度人受世界文化影响,在过生日时也吃蛋糕、点蜡烛;可是与其他国家不同的是,一些印度人对许愿后把蜡烛吹熄的做法持否定态度。

    在印度教传统中,灯烛之火是非常吉祥和神圣的,跳动着的火焰代表对神佛的忠诚,寄托着要传达给神佛的期望。除非油蜡耗尽,否则不会主动吹熄。因此一些传统的印度信徒坚决反对吹灭蛋糕上的烛火。

    其实许愿之后,不吹熄蜡烛,让它在一边静静地燃烧,直至燃尽,也真的具有一种虔诚的氛围,说不定有助于愿望的实现。但吹不吹蜡烛,最终还是寿星们说了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