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救下小狼,养大放归,她发现《狼图腾》作者的预言竟成为现实

 楚科奇0118 2016-07-20

李微漪:野生动物画家

原标题:能否让狼群重返?

李微漪还是打算把《重返狼群》先送至国外参展。

影片早就剪辑好了,片花也出了好几个版本,但她拿不到电影放映许可证。除放映资质外,还有一个原因,“这部片子太特殊,无法归类。”

“这是一部冷门(作品),既是纪录片又是故事片,国外有一个单独的门类叫做真实电影,譬如《海豚湾》。在国内,人们要的是娱乐、搞笑、快餐,他们简单定义这种片子为纪录片,没有人愿意花钱去电影院看‘动物世界’。”李微漪言语间透露着无奈。

这部影片,记录了李微漪重返若尔盖草原寻找狼群的真实经历。

2010年,在若尔盖草原写生时,李微漪听说一只公狼被猎杀后,哺乳期的母狼吞食了有毒的诱饵,并用毒奶水喂养狼崽,决意“殉情”。

李微漪找到牧民,救下了最后一只奄奄一息的小狼崽,取名“格林”,并把它带回成都喂养。

作为《狼图腾》的忠实读者,李微漪明白,“爱狼,就要给它自由。”几个月后,她带着格林回到若尔盖草原,亲自对它进行野化训练。2011年2月,这一草原遗孤被送归狼群。

时隔一年,听说格林被抓,“救子心切”的李微漪再次回到若尔盖草原。她痛心地看到,原来训练格林的山野烂漫之地,已经荒漠化;跟格林三去三回、依依惜别的山梁,修成了藏家乐;多车道的公路直通草原深处,对很多珍稀动物的繁衍生存造成了不可逆的影响。

李微漪朝思暮想的格林,携妻带子,已经长成狼群头领。但是它的一窝小狼崽,在一年中不断被盗猎者掠杀,接连死亡。格林见到她,很激动,然而始终只是远远地站着,“本来以为是美好的团圆,最终成为沉重的、有距离的对望。”

这些内容,写在李微漪的两部长篇纪实小说《重返狼群》中,并得到了《狼图腾》作者姜戎的力荐,称李微漪为“中国第一狼女”。

《重返狼群》第一部的封面,采用的是深蓝色湖水般的基调,犹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童话;第二部则用了黄色,乃是若尔盖草原现今荒漠化的真实写照。

2010年,航拍无人机刚兴起时,李微漪曾用它在若尔盖草原试飞过。草原腹地一湾湾亮晶晶的“水泡子”,在无人机的镜头里闪闪发光,像一滩滩珍珠。5年后,为《重返狼群》纪录片补拍湿地镜头,她率航拍团队再次回到草原。

一路上,她兴奋地跟大伙儿描绘湿地的美景,到达目的地后,发现完全是两码事,有人问她:“这是你说的地方吗?”

李微漪自己也迟疑起来,尽管所在之地跟印象中山脉起伏的轮廓是一致的。等航拍机飞起来一看,“以前那些亮晶晶的水泡子,全都没有了。”

“干了。就是一片干地。”李微漪记得,格林曾经在这里的水泡子里抓鱼,周围全都是水湾,风景旖旎,黑颈鹤等许多珍稀动物也在这里筑巢。

寻找格林的一年中,李微漪见到了草原上太多的生生死死。不光狼的生存状况堪忧,黑颈鹤、狐狸、牦牛……也都是死的死,散的散。

牧民曾告诉李微漪,在草原上,“放不下生死,会扛不住的。”但面对生死,令李微漪无法释然的,除了天灾,还有很多“人祸”。

她曾亲见几只狼围猎一只母牦牛,眼见群狼要得胜,母牦牛忽然膝头一跪,头杵地,发出怪异的悲鸣。头狼围着母牦牛转了一圈后离去。第二天,李微漪看到母牦牛躺在原地,身下多了一只小牦牛。小牦牛在清晨的一片细雨中出生,她给它起名“毛毛雨”。

这只在狼口脱险的小牦牛,却在不久后爆发的口蹄疫灾难中失去了母亲。李微漪记得,那次口蹄疫几十年不遇,草原上牛羊尸横遍野。牧民们不愿意将这些尸体留在牧场,纷纷丢弃河中,导致下游的牲畜也全部被传染上。

疫情严重,人们方想起了狼。狼被称作“草原上的清道夫”,但人与动物之间早已失去了信任,狼群根本不敢前来吃肉。

李微漪在草原的尸群中发现了幸存的“毛毛雨”,它的母亲已经腐烂,而它尚未染病。她急忙带它逃离秃鹫盘飞的现场,但“毛毛雨”看不到妈妈,突然挣扎起来。“它的眼睛就像是褪了色一样,开始麻木。”

她托人把“毛毛雨”送归原主人,不久后得知了小牦牛的结局:主人不在家,牧民把它放在了门口。小牦牛挣扎了一天,瘫软无力,“好像整个世界都跟它没有关系”。过了好久,它摇晃着站起来,主动走到看家的藏狗面前,被藏狗咬死。主人回来时,只剩一个脑袋和蹄子了。

草原上还有太多动物的“深情”令李微漪不能自已。一对黑颈鹤夫妇刚刚在水草丰美的繁殖期产下一窝蛋,却被人掏走。它们抓紧时机,又孵下两枚蛋,不料赶上草原发生特大暴雨,洪水上涨,危巢难护。透过望远镜,李微漪看到黑颈鹤夫妇像是下了某种决心似的,放弃其中一枚蛋,协力用彼此的尖嘴托起另一枚蛋,歪着脖子转移到母鹤的翅膀下。雨中,“鹤妈妈”不吃不喝挺立守护着这唯一的蛋,直至暴雨停歇。

不久,顽强的小鹤出壳。在黑颈鹤父母悉心喂养的过程中,“十一”黄金周来临,本是核心保护区的地方,竟出现了游客的身影。为了拍到“白鹤亮翅”的照片,有游客点燃炮竹,希望鹤能飞起来,翅膀尚未发育完全的小鹤,在笨拙的逃跑中不幸受伤,最终夭亡。

出版《重返狼群》时,李微漪曾问姜戎,“40年前的内蒙古草原真的那么美?有过那么多的狼群吗?”姜戎告诉她,“也许十年后,没准五年以后,别人就会问你同样的问题。”李微漪当时觉得“老爷子危言耸听,不至于”,没想到姜戎的预言这么快就变成现实。

李微漪痛心地方政府为了开发旅游,把“自然保护区”移换成“国家公园”的概念。她更痛心公路粗暴地修建。以前,她进入草原核心区,得“像蜗牛一样”盘山,慢慢旋进去,里面没有人打扰,但现在再进去,里面有电线杆子,有围栏,有观景台,有藏家乐,一条连接县城的公路直接就深入进去了。

李微漪开始花更多时间演讲,参加电视节目录制,但她觉得自己不是很善于交际,演讲的话,“影响力也没有那么大。”虽然出版了两部图书,但她觉得书相对来说“小众”,希望借纪录片的力量产生更大影响力。

如果影片能够上映,她希望有资金支持,可以在若尔盖草原建立一个“真正的”自然保护区。但截至目前,影片的命运跟格林的族群一样令人心忧。

2014年,离开若尔盖草原时,一位牧民家的小男孩来跟李微漪告别。从盗猎者手中救下格林的两个孩子时,小男孩每天都过来看“小邦克”(藏语:小狼),和它们一起玩耍。吃饱饭后,小男孩和狼崽们一起遥望远山,那是狼群的家园。

小男孩舍不得李微漪离开,“你们走了,谁帮我叫小邦克出来呀?那两只小邦克回家了吗?找到妈妈没有啊?”

所有的人都沉默不语。

那两只小狼,后来一只被打死,流着两行血泪,冻在盗猎者的地库里,另一只瘸了腿,下落不明。

车窗慢慢抬起来,牧区风景在李微漪视线里一点点远去,“就好像把我和过去的故事裁成了两半。”她说,“梦的入口就这样被封住了,还看得见过去,但是,够不着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