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知识 | 黄天美:徐渭的婚姻生活

 雪溪人家 2016-07-20


  嘉靖十九年(1540),二十岁的徐渭考取秀才。他的表兄童某在北京遇见山阴人潘克敬。潘克敬是绍兴富商子弟,学习名法,在锦衣卫当名法给事,因年久叙资,将外放为广东阳江县主簿。童某对他说起徐渭九岁能作举子文,十二三岁会赋雪词,十六岁写成《释毁》。当潘克敬得知徐渭还没有结婚时,便有意将自己十三岁的长女许配给他,遂乘去阳江之机,回到山阴,向徐家提出这桩婚事。山阴当时的风俗,男方求娶,富户要向女方交纳六七百两银子作聘金,中等人家也要交纳二三百两银子,否则会被人看不起。徐渭此时既无祖先遗产,又无固定职业,只是依靠长兄徐淮生活,迎娶颇为困难。潘克敬是个通达之人,他并不计较聘金,而且允许徐渭入赘。这在当时是十分难得的,因为按照习俗,招入赘女婿,一般是在没有儿子的情况下采取的不得已的做法,而潘克敬恰恰是有儿子的,他的儿子叫潘涛,比其女儿年龄大。这年冬季,徐渭便随着岳父潘克敬去广东阳江了。
  第二年夏天,徐渭和潘似在阳江县官舍中结婚(古人生女,往往只有乳名,而无正式名字。徐渭在《亡妻潘墓志铭》中给妻取名“似”,字“介君”)。潘克敬请当地士绅刘寺丞做媒人,婚礼的场面布置得十分隆重,十多年后,徐渭回忆起新婚情景时这样描写道:“华堂日晏绮罗开,伐鼓吹箫一两回。帐底画眉犹未了,寺丞亲着绛纱来。”“掩映双鬟绣扇新,当时相见各青春。傍人细语亲听得,道是神仙会里人。”(《嘉靖辛丑之夏,妇翁潘公即阳江官舍,将令予合婚,其乡刘寺丞公代为之媒,先以三绝见遗。后六年而细子弃帷,又三年闻刘公亦谢世。癸丑冬,徙书室,检旧札见之,不胜凄惋,因赋七绝》其二、其五)秋天,长兄徐淮来到阳江,带来二兄徐潞于去年秋季病死在贵州的噩耗,二嫂童氏已将徐潞的遗骸带回绍兴。到了冬季,徐渭就离别娇妻,随徐淮往绍兴奔丧。
  到达绍兴,已是嘉靖二十一年(1542)的春天。徐渭参加了徐潞的葬礼,并为徐潞撰写墓志铭。他在绍兴度过了整个春季,却无时不思念新婚的妻子,为此写下了《南海曲》:“一尺高鬟十五人,爱侬云鬓怯侬胜。近来海舶久不到,欲穿玳瑁簪未曾。”“十五人”是指潘似妙龄十五。此诗表露了徐渭对潘似的爱恋,情意绵绵。由于通讯不便,得不到妻子的消息,更加重了徐渭的眷恋。到了夏天,徐渭便冒着酷暑赶往阳江,与潘似团聚,并帮助岳父潘克敬处理一些衙门公文。徐渭自幼丧父,十岁时生母苗氏被赶走,嫡母苗宜人又在他十四岁时去世,依靠长兄生活却又多冲突,从而形成他孤独、偏激、倔犟、多疑的个性。而结婚后,潘似以一个少女特有的美丽和温柔,给予徐渭极大的慰藉,给他的生活带来了新的气息。
  徐渭在阳江度过了秋季,为了准备参加第二年的乡试,又在初冬启程回到绍兴。嘉靖二十二年(1543),徐渭到杭州参加乡试,依然名落孙山。冬天,潘克敬从阳江晋京入觐,将家眷迁回绍兴城内塔子桥,徐渭也就去潘家居住。嘉靖二十四年(1545)三月初八,潘似生下徐枚。次年十月初八,潘似病死。她本来身体较弱,怀孕前就患上了肺病,生育后病情更趋严重,以致卧床不起,死时年仅十九岁。
  五年的婚姻生活对徐渭来说是短暂的,但它留给徐渭的回忆是甜美的,潘似成为徐渭一生挥之不去的思念。嘉靖二十六年(1547)秋天,徐渭带着三岁的儿子徐枚搬出潘家。他给即将去北京的潘涛送行,写有《送内兄潘五北上》诗:“去年八月吾入科,二妹开帷送五哥。今日五哥复北上,房空镜暗馀轻罗。二月梨花几树云,九曲黄河千尺波。忽然念此杳如梦,落日当舡烟雾多。”诗题的“潘五”和诗中的“五哥”均指潘涛,“二妹”指潘似。去年潘涛外出,徐渭夫妇为他送行。今年潘涛北上,潘似已成故人,只有徐渭为内兄送行,使徐渭不禁想起已去世的妻子,感到人生如梦,与妻子已成隔世之人。潘涛参加谒选,徐渭又有《送内兄潘伯海谒选》诗,其中写道:“见兄兼念妹,送舅只携甥。明岁承恩日,龙池万柳青。”伯海为潘涛的字。徐渭又一次由兄及妹,表达了与潘似的感情。
  一次,徐渭在睡梦中见到妻子,醒来后写下了两首《述梦》:“伯劳打始开,燕子留不住,今夕梦中来,何似当初不飞去?怜羁雄,嗤恶侣,两意茫茫坠晓烟,门外乌啼泪如雨。”“跣而濯,宛如昨,罗鞋四钩闲不着。棠梨花下踏黄泥,行踪不到栖鸳阁。”两首诗以梦中所见,结合以前的生活情景,写得悲切感人。在潘似去世七年后的冬天,即嘉靖三十二年(1553)冬天,徐渭搬迁书籍,看到媒人刘寺丞送给他的三首绝句,想起结婚时的情景,不胜悲伤,一口气写下七首七言绝句怀念亡妻,其中第七首写道:“箧里残花色尚明,分明世事隔前生。坐来不觉西窗暗,飞尽寒梅雪未晴。”潘似亡后十年的冬天,潘家叫徐枚送去潘似穿过的衣服用来祭奠,其中有一件潞州红衫,上面依稀留有潘似的汗迹。徐渭睹物思情,失声痛哭:“黄金小纽茜衫温,袖折犹存举案痕。开匣不知双泪下,满座积雪一灯昏。”(《内子亡十年,其家以甥在,稍还母所服,潞州红衫,颈汗尚泚,余为泣数行下,时夜天大雨雪》)五年的夫妻生活对徐渭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他所有回忆亡妻的文字都充满了温情和甜蜜。徐渭后来婚姻生活的种种不幸,也许与第一次婚姻的美满如意不无关系。
  

  嘉靖二十八年(1549),徐渭将生母苗氏迎接回家,离别十九年的母子总算团聚了。苗氏自徐渭十岁时被苗宜人遣出家门后,具体生活情况不得而知,但这段经历对徐渭造成的创伤是终身难忘的。因而,一旦条件允许,日子能过下去,他就把生母迎回家了。此时,长子徐枚已四岁,祖孙三代居住在一起,也可以说是享受天伦之乐了。这一年,徐渭还从杭州买回妾胡氏。起初,两人之间的生活是融洽的,徐渭为此写下了一首《纳妾》诗:“角枕覆衾长,新香异旧香。昔年曾射雉,此日复求凰。杏靥开春镜,鸦云换晚妆。夫君莫早起,初日未高梁。”诗中“射雉”出典于《左传》。周朝贾大夫长得很难看,娶了个美丽的妻子。妻子三年对他不言不笑。贾大夫带着妻子去野外打猎,射雉而获,从而表现出自己的才能,妻子才露出笑容。徐渭将此典用在诗中,意在说明他当年是以才华博得潘似的恩爱的。“求凰”即“凤求凰”,是汉代司马相如向卓文君求爱时所唱的一首恋歌。从诗的内容看,胡氏颇有几分颜色,而且对徐渭也挺体贴,劝他不要早起,因而,徐渭才会有“新香异旧香”的感觉。
  然而,好景不长,不久矛盾就出来了,问题出在婆媳关系上。徐渭只用一个“劣”字来判定胡氏,而没有说出具体事实。虽然胡氏对徐渭很体贴,可对婆婆就不那么恭敬了。徐渭买回胡氏的本意,是想让她伺候母亲的,胡氏的行为恰恰违背了徐渭的初衷。而徐渭却是一个极重亲情的人,容不得胡氏的行为。此外,恐怕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即此时徐渭的经济状况并不宽裕,这从《将牧羊,庚戌元旦筮之,得明夷之上六》诗中可以得到印证,其中说:“入地登天两不妨,从来作戏在逢场。门前昼静堪罗雀,城上春深好牧羊。披褐家门孙令尹,入山经纪卜中郎。已知此意无人会,闲坐看云点太阳。”诗下原注:“孙叔敖事见《史记》,余先子宦归,家甚贫,故引用其事。”明代的官员俸禄很低,徐渭的父亲虽官至同知,名列大夫,但去世之时并没有给家庭留下太多的财产,又由于两位兄长先后过世后,家产被他人夺去,家中的财产几乎荡尽,所以,徐渭感到“家甚贫”。从诗题来看,此诗写的是嘉靖二十九年庚戌(1550)正月初一事,可见徐渭当时生活是较为艰难的。而艰难的生活更容易激化婆媳矛盾,最后,徐渭不得不将胡氏卖掉。胡氏提出诉讼,徐渭为应诉花费了许多精力。
  徐渭还经历了一次没有成为事实的婚姻,这一经历造成他终身的悔恨,以至多次在诗文中提及。嘉靖三十年(1551),徐渭从绍兴来到杭州,在玛瑙寺陪伴湖州富家子弟潘釴读书。两个月的伴读生活使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次年五月,已回到湖州的潘釴给在绍兴的徐渭写信,说是替他在归安双林乡求得继室。徐渭急忙赶到湖州,见到了严翁。严翁与徐渭交谈得很投机,同意将长女许配给他。徐渭的多疑性格在此又起了作用,他观察严翁的举止,以为许配给他的长女是痴呆的,便坚决谢绝了。
  嘉靖三十四年(1555)十一月,一股倭寇从柘林(今上海奉贤柘林镇)大举入犯嘉善县,然后越过嘉兴府向西进犯湖州诸县。湖州归安双林乡严家遭到倭寇的洗劫,严翁被倭寇砍断一臂而死,两个女儿被掳走。消息传到绍兴,徐渭写下了《宛转词》诗:“宛转一臂断,流落二乔轻。覆水已无及,通家如有情。归来妆粉暗,啼罢泪痕清。莫道红裙怯,官家盛甲兵。”不久,传来确切消息,严氏长女在被掳后投河自杀,二女放还后也死去。徐渭又写下了《湖严氏有二女,其翁以长者许渭继室,渭自愆盟。顷闻为海寇断其翁臂,二女俱被执,旋复放还,便已作宛转词怜之。后知其长女被执时,即自奋坠桥死,幼女放还亦死,因复赋此。宛转词中覆水句,正悔愆盟也》诗:“讶道自愆盟,天成烈女名。生前既无分,死后空馀情。粉化应成碧,神寒俨若生。试看桥上月,几夜下波明。”徐渭在前后两首诗中均言及自己对拒婚的后悔。在他看来,如果当时接受了严翁的许婚,也许严氏女就不会有如此悲惨的结局了。
  嘉靖四十一年(1562)秋天,徐渭跟随胡宗宪抵达龙游。他去拜谒贞女徐莲姑祠墓,睹物思情,想起归安严氏的事迹已被湮没,因而写下《予过龙游,拜贞女徐莲姑祠墓,因感湖严氏女迹久湮,次壁韵》一诗,其中两句云:“独立荒坟悲往昔,却惭良友负幽冥。”对严氏女表达了愧疚之情。后来,徐渭又写了《严烈女传》,其中说:“渭痛之如室焉,且悔。以为当其时,苟成之,或得免。”表明他虽然没有娶严氏长女,却将她视同妻子。他在晚年写《畸谱》时,又两次提及此事,均称“悔”。可见,此事对徐渭造成巨大的精神刺激。
  嘉靖三十七年(1558),徐渭与杭州王家议好婚事,打算于次年三月十八入赘王家。这是他的第三次婚姻。但这次婚姻极其短暂,当年秋天,徐渭便离开了王家。《畸谱》记载:“夏,入赘杭之王,劣甚。始被诒而误,秋,绝之,至今恨不已。”至于王家女怎么个“劣甚”,徐渭没有留下具体文字,但从他叙述的语气看,好像是被人设局而受骗了。此事对徐渭影响很大,以至晚年还表示“至今恨不已”。
  

  徐渭自嘉靖三十七年正月入胡宗宪总督府以后,替胡宗宪起草了大量的表文和往来文书,使胡宗宪博得了明世宗的欢喜,也取得了严嵩的信任。胡宗宪对徐渭的文才十分满意,为了使徐渭安心于幕僚工作,他于嘉靖三十九年在杭州为徐渭聘定张氏为继室。徐渭对此事非常感激,写了《谢督府胡公启》一文,说:“渭失欢帷幕,动逾十年,俯托丝萝,历辞三姓。过持己见,遂骇众闻,诋之者谓矫激而近名,高之者疑隐忍以有待。明公宠以书记,念及室家,为之遣币而通媒,遂使得妇而养母。”文中所说的“历辞三姓”,是指杭州胡氏、王氏和归安严氏。徐渭叙述了婚姻失败的原因在于“过持己见”,也就是说要求过高。胡宗宪是豪爽之人,不仅为徐渭聘张氏,而且聘金也是他支付的,徐渭完全是坐享其成。
  次年,徐渭将张氏迎娶到绍兴,与老母和长子徐枚生活在一起。此时,徐枚已是十七岁的小伙子,母亲已步入老年,难以操持家务,迎娶张氏,使徐渭解决了后顾之忧。与前两次婚姻状况不同,在现存的徐渭诗文中,没有留下对张氏负面的评价。应该说,张氏是比较称徐渭意的,既能照料老母,婆媳关系融洽;又能主持家务,使一家人过上平静的生活。而他自己依然跟随胡宗宪往来于宁波、杭州、衢州和福建等地,从事抗倭战争,与张氏分多聚少。
  嘉靖四十一年(1562)十一月,胡宗宪被弹劾押往北京,总督府解散,徐渭回到家乡。恰好在这个月的初四,妻子为他生下次子徐枳,给徐家增添了不少欢乐。然而由于徐渭失去了职业,过了近一年的平静生活之后,以前的积蓄已花费殆尽,生计又成了必须考虑的问题。恰好在此时,远在北京的礼部尚书李春芳邀请徐渭入京掌文书。与入胡宗宪幕时犹豫再三正好相反,徐渭没有任何推托,接受聘金后,便于嘉靖四十二年冬天动身北上。李春芳以善写青词而得到明世宗的重用,他聘用徐渭,主要是看中徐渭的文才,可以替他撰写青词。他的尚书府里养有不少文人,徐渭并没有受到特别的重用。同时,徐渭认为李春芳将胡宗宪视为严嵩的党羽是不公正的,为此拒绝撰写青词。双方产生矛盾,徐渭拂袖离去,却因此受到李春芳的威吓,花了大量精力才解除了与李春芳的关系。经历了这一事件,使徐渭感到政治势力的无比强大与个体的绝对无能,从而在精神上产生了深重的忧虑。加上胡宗宪被捕入京后案情迟迟没有了结,徐渭担心自己会受到牵连,于是间歇性精神病复发,并于嘉靖四十四年多次自杀,幸而都被救活。
  第二年,徐渭杀死了继室张氏。关于杀妻的原因,当时众说纷纭。徐渭晚年在《畸谱》中说:“易复,杀张下狱。”这说明杀妻是在精神病发作的情况下发生的。至于具体的情形,由于缺乏文字记载,不得而知。杀妻事件对徐渭造成了深重的影响。首先,徐渭被革除秀才资格,从此与科举断绝了关系。徐渭一生热衷于科举,从二十岁到四十一岁,总共参加了八次乡试,却屡试屡败。其次,徐渭为此度过了七年的狱中生活。后来虽然经过众人营救,于万历三年(1575)被无罪释放,但整个案件从发生到了结整整花去了徐渭十年时间,他在精神和肉体上都经受了严重的磨难。再次,徐渭的家庭从此支离破碎。生母苗氏受徐渭入狱之事刺激,于隆庆二年(1568)离开人世。徐渭出狱后没有再续弦,而长子徐枚也与他关系不融洽,他基本上与次子徐枳生活在一起,度过了凄惨的晚年。


2015.1.13


转载自:文汇学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