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该何时带你第一次远行看世界?
2016-07-13 父母堂
飞机上的不眠之夜 “咦……啊……” 我身后两个座位后的男孩已经声嘶力竭地叫了几个小时,机舱中的其他孩子只是在一起一落的时候会发出几声不满的哭声。 可是这位长胜冠军,大概2-3岁的样子,却撕心裂肺地从喉咙中挤出“令人发指”的声音。这怪声断断续续,总是在我恍惚入梦时野蛮地把我拽出来。我已经疲惫不堪,甚至懒得回头给他家长“询问”的目光。 但是,我心里对他们的评判确实连连不断,“为什么不给他一个安慰奶嘴?”“听声音他是在发脾气,而不是单单身体觉得不舒服。”“没有听到家长出一声来安慰或询问孩子,任凭他哭喊。”…… 不知读者是否有过类似的国际航班经济舱不眠之夜的经历,我可是每次飞国际经济舱都遇到至少一位带幼童的乘客,来分享小小的机舱,虽然没有这次这位哭声这么绝望,但家长想要带幼童安静不吵闹地飞国际线绝对是个“神话”。
一、孩子们最初的记忆 我是家长带孩子看世界的忠实支持者, 中国有句老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我的最早记忆 小学毕业,我就开始利用寒暑假的时间,跟着父母一起走遍祖国大好河山。这些经历培养了我对不同景致、食物、方言的兴趣和包容,也奠定了我出国留学的心理基础。 我的最早记忆是在3岁时,和爸爸坐别人开的车去承德爬山。留存在我大脑中支离破碎的信息是:我吃了桃子,晕车呕吐后,胃里翻江倒海的感觉……还有因为下雨,不能爬山,我趴在爸爸肩上哭得伤心欲绝。 也许如果我没有晕车,天没有下雨,我的早期记忆会是不同的情景,但是确定的事情是,我没有记住避暑山庄身后的历史以及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如果我父母带我出游的目的是如此狭隘,他们定是要失望的。 >>>>他们的最早记忆 当我22岁留学美国的时候,我没有和华人同学天天飙在一起,而是好奇地探索不同文化、语言、种族给我带来的新鲜信息。我的挚友也大部分是留居他国的国际人,其中不少有着丰富的童年旅游经历。 当我对他们进行调查:你从什么时候开始对旅游充满享受和记忆时,几乎所有人都回忆到6岁。 1. “我记得6岁那年,我的父母带我去意大利,我很喜欢那里的景致和食物。” 2. “我是在非洲出生的,但在美国长大,上小学前的经历对我是一片模糊。” 每个人的最早记忆时间可能是不同的,有的人2岁、3岁,有的人4岁、5岁。本体心理学认为,通过肢体探索,我们可以启动肢体回忆,因为很多信息储存在大脑的感官和情感区,尤其是在大脑的认知区还未发育成熟前的记忆,可能被存储为某种感觉或情绪。
二、孩子几岁出游比较好 谈到携童旅游的目的,现今国际化的大环境下,家长带着孩子去跨国进修、实习、读书、出差都是很正常的。 随着移民的增加,国外移民带着孩子回乡探祖非常频繁,只要看看美联航旧金山飞北京的航班量就知道了,也有不少爸爸妈妈急不可待地带着宝宝去看世界。 很多家长都曾问过我,孩子几岁带他们去旅游比较好?这真是个难以回答的问题,缺乏一刀切的答案。通常我会考虑几个因素: 1. 孩子的年龄 一般来讲,如果不是情非得已(比如老人家病卧在床急着看孙子孙女),我是不建议带2岁以下的孩子飞国际线经济舱的。宝宝的免疫系统还不完善,自我控制能力也有待培养,飞机上起飞降落的气压对耳膜的影响可能比你想象得要强烈。 2. 孩子的性情 对于性情温和、灵活、适应性强的超级宝宝来说,随父母旅行的绿灯我还是给的。但是对于敏感、固执、适应力较弱、对刺激反应强烈的'黑驹子'类的宝宝,爸爸妈妈可要考虑清楚,还是往下看吧。 3. 孩子的成长阶段 如果孩子处于敏感期,平日里容易带的宝宝也可能尥蹶子,'黑驹子'类的宝宝处于敏感期的案例,我们下面继续分析。
4. 路途远近以及行程的复杂性,当地的各项配套措施:比如医疗、卫生、安全等。 短途坐长途车不如开小轿车,长途坐飞机经济舱不如商务舱,这道理大家都懂,只要经济允许,舒适旅行应该是首选。还有就是如果要倒几次航班,又要倒车才能到目的地,我看还是要三思,每一次过度都会增加携童旅行的挑战。 安全性日本、西欧这种发达国家的医疗、卫生、安全配套设施周全,不用自带瓶装水,出了状况可以马上送急诊,奶粉用完了还可以去超市续上。比起印度、非洲等舒适度增加,安全性上涨。 语言当然如果家长不懂当地语言,又没有随行翻译,当地没有亲朋帮助,还是要三思而后行。 探险: 关于探险这种事适合20-30岁的单身来做,带着幼童一切还是以安全稳妥为重。
5. 家长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育儿能力 如果你的宝宝处在敏感期,平时都搞不定,请想象一下,当条件成倍恶劣时,你又饿又累,找不到出租车,孩子又大哭不止时,你的状况会是什么样?如果你是个淡定的人,在这种情况下还能保持冷静,且面对突发事件还能胸有成竹地应对,那还等什么,快点去订机票酒店。 带“黑驹子”类宝宝出游的秘笈 a 提前制定日程计划 用适合孩子发展年龄阶段的语言来解释日程,让孩子有更多的安全感。 b 随身携带帮助孩子过度的物件 如:公仔、奶嘴、毛巾、小被子、玩具、书籍等。在陌生的环境中,不可预见的情况下,这些孩子熟悉的物件,可以用作平静孩子的有效工具。 c 想好可以帮助敏感孩子适应的贴士 如果你的孩子吃东西比较挑剔,如何帮助他适应新的食物?还是自己带一些他喜欢的吃食?如果你的孩子换地方容易便秘,你有什么帮助他缓解的秘方?对于神经中枢系统敏感的宝宝,睡觉也许比较困难,如何防止他过度兴奋,难以入眠? d 让孩子学会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感 日常注重培养孩子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感,减少孩子发脾气,完全失控的情形(比如文章开端的情形)。 最后,在旅途中,请家长保持灵活的态度,共情首肯孩子的情感;增加肢体接触提供安慰;保持规则的一致性。 本文来自父母堂特邀专家:赵一 媒体机构转载需经授权! 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新闻的观点和立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