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法海寺绝世无双的壁画

 雲泉 2016-07-20

法海寺绝世无双的壁画

坐落于石景山区模式口地区的法海寺始建于明正统四年(1439年),是明英宗敕建的皇家寺庙,不知道是不是法海寺庇佑,寺庙建成后第十年发生了明朝历史上最匪夷所思的事情,明英宗朱祁镇亲征土木堡被俘,正当满朝文武以为要痛失天子的时候,有如神助的英宗皇帝又被敌人送了回来,而且还毫发无损;同样的幸运也眷顾了法海寺内明代宫廷画师历时四年八个月绘制的巨型佛教壁画,五百多年一路走来“容颜未改”真是幸莫大焉!

法海寺绝世无双的壁画

在大雄宝殿中现存的壁画是法海寺的镇寺之宝。法海寺壁画是我国明代壁画之最,也是我国元明清以来现存凤毛麟角的由宫廷画师所绘的精美壁画,在北京城留存的壁画无出其右,与敦煌、永乐宫壁画并驾齐驱。不谦虚的说,超越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壁画不在话下,米开朗基罗看后也会深深的发出周瑜当年的感慨。法海寺壁画具有极高的不可替代的历史价值、研究价值和艺术价值。

法海寺绝世无双的壁画

推开大雄宝殿厚重的密不透光的殿门,国宝壁画就在暗处若隐若现,现存壁画分布在大殿的扇面墙、东西山墙和后墙壁,为了避免法海寺壁画真品受到风化侵蚀以及二氧化碳和灯光照明等多种不利因素的破坏,现在进入殿内参观不但限制人数停留时间,还取消了大殿内的一切照明设施,人们只能在配发的手电筒灯光下,通过睁大双眼局部观看。即便如此,赞叹之声还是不绝于耳。明代宫廷画师在绘画技法上,没有束手束脚循规蹈矩,反而天马行空,创造和表现了明代人的气质与内涵,使人物与动物塑造突破了僵硬的传统表现模式。法海寺壁画在绘制技法上采用了传统的重彩设色和难度很高的沥粉堆金的技法,其中最为突出的是运用了贴金、混金、描金、拨金等多种用金的装饰技法,这在国内壁画中是仅有的。

法海寺绝世无双的壁画

复杂而精细的绘制技法,使法海寺壁画精美绝伦。在人物的刻划上,壁画中各类人物的形象神态、服饰衣冠、动物的神情、毛发,无不精细入微,惟妙惟肖,并突出体现了佛教人物的内心世界,它的显著特点是塑造了诸佛的外部威严与内心悲悯相统一的形象,达到了刻画佛教人物艺术的最高境界。

法海寺绝世无双的壁画

壁画中的四大天王分别有金黄、绿色、青蓝色、红色四种面色,各自眼神完全不同,人们很容易感到他们忠厚、老练、刚强、智慧等不同的性格,唯一共同的只有法相慈悲。

法海寺绝世无双的壁画

黑暗中我看到壁画中一只狐狸耳朵里的毛细血管都清晰可见,不知自诩为写实派鼻祖的西方画家看后做何感想,@郎士宁大人。

法海寺绝世无双的壁画

法海寺壁画的细腻笔法绝对超乎想象。以法海寺壁画中最受推崇的水月观音为例,其最为人赞叹之处是观音菩萨所披的透明纱巾,披纱上的图案是六菱花瓣,每一个花瓣都是由40多根金线组成,沥粉贴金,闪闪发光,细如蛛丝,薄如蝉翼,其细微与精妙至今难以复刻。

法海寺绝世无双的壁画

法海寺壁画历经近600年至今仍金碧辉煌,保持着鲜艳的色彩,在国内现存的古壁画遗址群中也并不多见,其主要原因首先是在用色颜料上使用了纯天然矿物质和植物颜色,包括朱砂、石青、石绿、石黄、花青、藤黄、胭脂等,这是明显区别于明清壁画的水墨渲染风,而直接继承并发展了唐宋时期重彩的画法。

法海寺绝世无双的壁画

法海寺绝世无双的壁画

法海寺壁画在颜料使用上的考究及奢华程度则是敦煌壁画和永乐宫壁画所无法比拟的。尤其是法海寺壁画所用金粉之多令人惊叹,皇家画师们将贴金、混金、描金、拨金等难度极高的沥粉堆金技法都用在了创作中,令每一条轮廓线都独具浮雕般的立体效果,这亦是敦煌壁画或永乐宫壁画所不具有的皇家美感。

法海寺绝世无双的壁画

500多年前参加寺庙建筑、壁画绘制的画师工匠共有169人,他们的名字现在不能一一考证出来了,文章的最后,让我们一起念出部分宫廷画师的名字吧,让他们代为转达我们的由衷敬意。他们是宫廷画士官宛福清、王恕,画士张平、王义、顾行、李原、潘福、徐福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