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快递行业,存量还是增量,刘强东与马云的思维方式 关于京东自建物流体系的质疑,坊间一直有不同的疑问,有传言称京东因物流已亏损300亿元。近日京东集团CEO刘强东在央视《对话》节目上对此传言回应称,“财报显示按照美国会计准则京东去年亏损94亿元,但真正亏损额为8亿元。” 为了表达自己在核心竞争力的投入正当性,刘强东特别强调了在买地、建仓储等固定资产上的费用,并表明固定资产算是投资,并不能算是烧钱。同时,刘强东还强调了京东物流的高效率以及创新性,即其他公司的物流,搭建的初衷是围绕周转来展开的,而京东的逻辑是围绕不周转,两者截然相反。京东物流由于是自营,所以思考的出发点是整个供应链的成本,而其他物流公司,比较单纯,其业务就是接单送货,所以为了自身利益,只能增加产品的周转率,从而造成商品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物流效率差等顽疾。 在表达完这些观点的时候,刘强东还表达了对菜鸟物流和四通一达之间的“担忧”,刘强东认为,四通一达已经被菜鸟绑架,将来的利润也会被菜鸟物流拿走,并认为没有和菜鸟合作的顺丰反而比较明智,未来顺丰将还会继续生存,其他的可能都会泯灭。 一石激起千层浪,紧接着菜鸟物流的新闻发言人就站出来进行了反驳:“明明物流是可以赚钱的行业,却被塑造成‘亏损才是常态’,以此搪塞投资人。资本市场是很公平的,这样的企业一年市值蒸发掉一半也就不奇怪了”。菜鸟发言人还说:“一家没有平台共享思维的企业,眼界只能停留榨取合作伙伴利润养活自己上,不可能理解赋能伙伴、提升行业、繁荣生态的意义。” 在电子商务的模式上,阿里和京东代表了两种模式,也代表了两种思想。 在刘强东眼里,互联网属于工具,工具思维是效率思维。所以,京东倾向于把市场分成规划成一个整体,提高效率,然后再去思考属于京东的蛋糕会有多少,京东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分得更多的蛋糕。这是一个总量不变的思维,属于零和思维,竞争思维,是一个存量思维。 而在马云眼里,互联网更像是一种思维方式,提供的更多的是方法论的价值。所以,在马云眼里,会比较习惯性地把原有的蛋糕做大,然后通过做大蛋糕来获取更多的利益和价值,而不是把原来的蛋糕看成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大家为了这个固定的蛋糕去相互争夺。马云的思维更多的包含了增量思维,协作思维,共享和共创的思维。 思维不同,世界观就不一样,所表现的具体执行策略也就会不同。所以,我们也能够看到,京东具有很强的攻击情绪,京东也更善于虎口夺食,而反观马云的操作模式,更多的是在提倡赋能伙伴,用相互的优势来进行互补。 在商业竞争中,看似马云的思维维度更高,更合理,但是在现实环境中,大部分人并不会那么有远见,战略的价值也是相对的,商场即战场的思维始终围绕在人们的周围,所以,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的事情也并不鲜见。 有时候,鹿死谁手,未为可知,除了战略,还有执行力,除了执行力,还得有一些运气。往往,改变历史的都不是理性,感性才是那个转折点的推动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