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丰采君带大家回忆一段教育史,具体的说,是1904年7月4日那一天。
话说112年前的今天,一大早儿,从各地选拔产生的273名贡士入京殿试。上午10时,试题发下,开考;日暮,交卷。因为第二年大清国就宣布废除了科举,所以,这次殿试成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科举考试——虽然不准确,丰采君仍想称其为:大清国最后一次“高考”。 这次“高考”,考题是以皇帝名义提出的时务策问。卷子发下来,各地来的这些“优等生”马上开写!针对时务策问发表自己的见解和建议。一般来讲,当时答题文章不限长短,通常是2000字,但是对书写要求极其严格:字必正体,文必到行,工整有格!
咱先来看看题,再听丰采君简单分析几句。考试分三场,共十三道题。
(1)首先来说,考试分三场,核心内容各不同,第一场主要考历史;第二场主要考世界地理;第三场考的是语文。三场内容不同,但核心一致,都没离开“政治”! (2)试题深度、难度较现在的高考题而言,可以说不在一个水平线上。这273名考生,若没有扎实的传统文化修养,没有全球化的视野,没有对历史、国情的深刻认识,没有一手好字,他是甭想取得“高分”的! (3)实际来看,丰采君称其为“高考”,但其规格要比今天的高考高得多,或者与现在的公务员考试有些许相近吧,因为考中进士是可以去当县令的! 看完112年前的“高考试卷”,再看今天的高考作文题,是不是觉得:哇,根本不在一个频道上啊! 附:2016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 —————————————— 关注教育,反思教育,请您订阅本头条号“教育丰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