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班级管理重点内容
2016-07-21 | 阅:  转:  |  分享 
  


1.班级

(一)班级的定义

班级是学校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将年龄和文化程度大体相同的学生,按一定的人数规模建立起来的教育组织。

班级是班级授课制的产物。、

班级的特点

1.学习性

2.不成熟性

3.社会性

4.教育性

2.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的定义

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全班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过程。

班级管理的基本要素

1.班级管理的对象

2.班级管理的主体

3.班级管理的目标

班级管理的五层境界(管理目标)

第一层境界:维持班级秩序

第二层境界:营造学习氛围

第三层境界:形成班级合力

第四层境界:学会自主活动

第五层境界:提升生命质量

3.班主任

4.班主任的地位和作用

(一)班主任是班级的领导者

合理使用班主任的权力性影响力

1.防止放弃权力性影响力

2.防止滥用权力性影响力

3.坚持班主任工作的民主性

班主任过度使用权力对学生的负面影响:

反抗

撒谎、逃避、揭发他人

许多学生会产生失败者的心态

顺应、不敢冒险、不敢求新

(二)班主任是班级的教育者、引导者

发挥非权力性影响力

1.品格因素

2.能力因素:教学能力、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应变能力、自制力等

3.知识因素

4.情感因素

(三)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协调者

协调各种教育力量

1.组织教师集体

虚心听取科任教师对本班学生情况的反映

维护科任教师的形象

加强与科任教师的沟通和了解

2.组织和协调学生家长的力量

3.组织班委会工作

5.班级管理的功能



1.班集体

集体是一个有意识地加以组织的群体,是具有共同规范、共同活动目的和共同活动组织的群体。

班集体是将学生按年龄和知识水平分成固定人数的教学班,经过一定的培养,使其成为具备集体特征的正式群体。

2.班集体的特征

(1).共同的奋斗目标。

(2).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坚强的领导核心。

(3).合理的规章制度,自觉的纪律。

(4).健康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

(5)

联系:

(1)品德是道德在个体身上的具体表现,其内容来自社会道德。

(2)品德对道德也有影响作用。如果个人品德具有典型性,对社会风尚、道德有影响作用。

道德与品德的区别:

(1)道德是社会现象,品德是个体现象。

(2)道德是伦理学、社会学研究的对象,而品德是教育学、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7.说服教育法

教师借助语言劝导学生,使学生理解并接受某种道德观念,改变或形成某种态度

1.尊重、平等是有效说理的基础2.教师选择合适的方式表达观点3.注意反馈调整4.重视环境的因素

8.实践锻炼法

9.德育(品德培养)原则

10.德育(品德培养)的方法

一、说理教育法(说服教育)教师借助语言劝导学生,使学生理解并接受某种道德观念,改变或形成某种态度

二、价值辨析法(价值澄清)

以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拉斯(L.Raths)?等人为代表,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形成。

1.教师鼓励学生作出有意识的努力去发现自己的价值观。

2.教师通过提问、讨论、交流帮助学生思考自己的价值观念。

三、小组道德讨论法

1.课程要素:内容是由一些能引起学生认知冲突的道德两难故事构成。

2.小组要素:小组必须由不同阶段的学生混合而成,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到高于他们推理水平的道德判断,触动原有道德经验结构,以达到改变自己原有的道德经验目的。

3.教师行为要素:应具备道德发展的理论知识,根据特点启发学生思考、协调分歧。

四、激励法

目标激励、责任激励、奖惩激励、情感激励等。

五、情境体验法

情境引发,培养情感:创设情境

说明情境、实验情境、体验情境、体谅情境、冲突情境等

六、榜样示范法

1.榜样的相似性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的实验发现:“榜样可以是同一课堂里的另一个儿童,也可以是影片中的一个孩子,或是卡通片上一个特写的动物等等。榜样与真实的人越不相像,导致受试的模仿越少。”

2.榜样的地位或身份

一般说来,地位高的、受人尊敬的身份易于成为人们模仿的榜样。对此,班杜拉曾指出:“与受试有关的榜样的年龄性别和地位是各种各样的,地位高的更会被人模仿。”

3.榜样行为的性质

班杜拉等的研究发现,侵犯行为易于激起儿童模仿而成为模仿行为。

4.榜样行为的后果

受到奖励的行为易于激起儿童模仿。

七、实践锻炼法



1、学习指导

含义:依据现代学习理论,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心理规律加以分析、研究并给予指导,以优化学习心理,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

学习指导目标:愿学、能学、会学

2、学习指导的内容

依据现代学习理论,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心理规律加以分析、研究并给予指导,以优化学习心理,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

学习指导目标:愿学、能学、会学

3、学生学习动力的激发

学习动力是指引起、推动和维持学习者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力量。

协调师生关系

对学习过程进行积极强化,及时反馈

适当的课业负担

采用直观、生动的教学方法

设置问题情境

确立合理的学习目标等等

4、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

(一)学生的预习与指导

1.端正预习态度,激发预习兴趣

2.指导学生在预习中发现问题

3.指导学生尝试解决预习中出现的疑难问题

4.明确不同学科的预习要求

(二)学生的听课与指导

1.学生听课指导

(1)听课前的准备

①生理准备

②心理准备

③知识准备

④物质准备

(2)听课方法的指导

①让学生会看

②让学生会听

③让学生学会记笔记

④学会积极思考

(三)学生的复习与指导

1.及时复习

2.采用多样化的复习方式

自我复述法、自我默记法、自我测验法、互相提问法、角色变换法等。

(四)学生的作业与指导

1.学生作业的基本程序

先复习后作业

认真阅读审题

独立做题

验证修改

及时总结

2.学生作业存在的问题

为了应付教师、家长的检查,视作业为负担

做作业马虎,常出现错字、漏字、看错题等现象。

对做错的题目不会正确对待

抄袭作业

作业拖拉

作业不规范、不整洁等等。

五、学习动力的激发

六、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一)学习习惯的主要内容

1.与生理卫生有关的学习习惯

科学用脑习惯

科学用眼习惯

写字握笔习惯

看书习惯

有规律的作息习惯

2.与学习方法有关的学习习惯

预习习惯

思考习惯

提问习惯

阅读习惯

检查习惯

作业习惯

3.与学习态度有关的学习习惯

专心习惯

仔细习惯

惜时习惯

独立学习习惯

虚心习惯





5、影响学习动力的内部因素

(1).学习需要

(2).学习目标

(3).自我效能感(指人对自己能够进行某一行为的能力的推测和判断)

(4).兴趣与选择性

(5).意志力与体力

(6).成功感

(7).结果归因(对学习结果进行归因分析,寻找成功或失败的原因)



撰写操行评语的基本要求

(一)善于观察和研究学生,积累丰富的第一手材料

(二)实事求是,切忌使用套话、空话

教师在给学生写作评语时,要客观公正地对学生做出评价,不要凭个人好恶来给学生写评语,在写作时要真实表现学生的情况。

(三)抓住特点,写出学生的个性

要具体、真实,看了某个学生评语之后要有“如见其人”之感。

(四)批评要含蓄

(五)评语对学生要有鼓舞、激励的作用

(六)重点突出,不必面面俱到



1.组织主题班会的基本要求

1.主题鲜明,目的明确

2.计划周密,准备充分

3.形式灵活多样,富有吸引力

4.内容充实,集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为一体

5.全员参与,群策群力

6.巩固深化,注意实效性

2.主题班会方案格式

1.主题

2.背景分析

3.设计理念

4.活动目标

5.活动形式

6.活动准备

7.活动过程

8.活动延伸

3.主题班会

主题班会是班主任根据教育、教学要求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主题、围绕主题开展的一种班会活动。



1.指导家庭教育的内容

1.了解各年龄阶段学生的年龄特征

2.了解相应的教育内容

3.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

2.指导家庭教育的途径

(一)家访

(二)家长会

(三)举办家长学校

(四)建立家长委员会

(五)通讯联系

(六)班级网站

3.班主任家访应注意的问题

(1)做好充分的准备

间接准备:不断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

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学生家长中不断提高班主任的影响力

直接准备:明确家访的目的

巧选家访的时机

(1)分析家访对象、确定谈话策略。

(2)调整好情绪,从关心学生的角度出发与家长探讨有关问题。

(3)家访应让当事学生在场。

(4)可以单独家访,也可以同任课教师或学生干部一道家访。

十一

1.班级文化的构成.

物质文化——教室环境

制度文化——规章制度

精神文化——价值观念群体意识心理氛围等

2.如何建设班级文化

(一)班级的物质文化

班级物质文化主要包括班级的环境布置、座位编排、墙报以及班级卫生状况。

1.适当物化班级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以合适的形式体现在合适的位置。

2.设计动态信息发布栏

3.结合班级教育教学进展,办好黑板报和墙报

4.结合学生发展与成长,设立作品展示区

5.适度的绿化可让班级更显活力

(二)构建班级的精神文化

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内容,具体表现在班风、学风、班级舆论和班级人际关系等方面。

1.确定班级发展目标

2.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

3.培养健康的班级舆论

4.培育优良的班风

5.用班歌、班旗、班徽、班训等提高班级凝聚力

(三)制度文化

班级全体成员共同制定、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形态称为班级制度文化。

班级制度文化主要包括班级中各种条例化的规章制度、管理模式、行为规范以及组织纪律等

献花(0)
+1
(本文系唯闻最美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