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sǎnshífúyīèr | 散食拂一二 | 古琴减字详细解释 |
| 是“散食拂一二”五个字的减体连写。 弹法:以右手食指拂一、二弦,即“ ”弦的另一写法。 |
|
 | | míngshíyīfúgǔnyīèr | 名十一中食拂滚一二 | 古琴减字详细解释 |
| 是“名十一中食拂滚一二”九个字的减体连写。 弹法:以左手名指按一、二弦十一徽,右手中、食两指拂入滚出。 |
|
 | | dàzhùmǒsì | 大八注抹四 | 古琴减字详细解释 |
| 是“大八注抹四”五个字的减体连写。大八下面的“主”即“注”的另一减字体式。 |
|
 | | dàqīànyīèrzhāièryītīèryīlìèryī | 名十二摘七六剔七六历七滚六五 | 古琴减字详细解释 |
| 是“名十二摘七六剔七六历七滚六五”十四个字的减体连写为三个指法谱字。这是正声沉思段中的谱字。 弹法:日本狛氏琴手法所辑六朝陈仲儒琴用指法:“逆抡、假令右无名、中指相逐武文度,头(即食指,下同)指仍相逐历武、文,或历至四弦、五弦无定。”又“节逆抡、依其本,须暂停,使有节也。”(乌丝栏琴谱同) 宋田紫芝太古遗音所辑唐赵耶利弹琴右手法:“送抡,名指、中指相逐反历武、文度,食仍相逐历武至徴。”又“节送抡,如前‘送抡’缓节作之。”(琴书大全同) “ ”三个谱字,即是“逆抡”或“送抡”的指法,而将运指的次第,更明显地分别写成减体谱字。至于或应相逐,或应相缓节,则视节奏的疾徐所宜而定。又“逆抡”、“送抡”是二名一法,逆、送二字的字形相近,两者必有一误。考古代初期的“抡”法,用指的次第、方向都与后期的“抡”法相反。太古遗音所辑赵耶利弹琴右手法“抡”的解释是:“食、中、名指递相勾度三弦无定。”狛氏琴手法所辑陈仲儒琴用指法“历”的解释是:“右头指甲向前逆搂二弦或过七弦。”而同书“搂”法的解释是:“右指按弦向内顺勾。”据此可知古代初期以先食次中、名向内顺勾度为“抡”,以头指甲向前逆搂为“历”;则先名次中、食逐历武、文至徴,正是指甲向前,不但方向与“抡”相反,用指的次第也与“抡”先后不同,所以就较作“逆抡”。可能“逆抡”是原来正确的名称,传抄转刻,将逆字误为送字了。 |
|
 | | dàjǐuzhōngshíyīmǒyīduìànqiāqǐ | 大九中十一抹一对按搯起 | 古琴减字详细解释 |
| 是“大九中十一抹一”七个字的减体连写,旁字是“对按”两字和“掐起”两字的减体连写。 弹法:以左大指按一弦九徽,右食指作抹,左中指对按一弦十一徽,大指掐起。 |
|
 | | dàjǐuzhōngshíyīmǒyīduìànqiāqǐ | 大九名十一抹一对按搯起 | 古琴减字详细解释 |
| 正字是“大九名十一抹一”七个字的减体连写,旁字是“对按”两字和“掐起”两字的减体连写。 弹法:以左大指按一弦九徽,右食指作抹,左名指对按一弦十一徽,大指掐起。 |
|
文章摘自:管平湖古琴网 由博古琴轩整理
关注【西安博古琴】轩公众平台或登录www.guqinxuan.com,了解更多古琴资讯。
本琴轩旨在为传承中国古琴文化、古琴培训及琴友活动。
博古琴轩古琴同修福利 1:会定期举办多样会员活动、雅集、音乐会、古琴知识讲座、户外醒心等! 2:古琴技艺交流、切磋、探讨。目前已有会员两百余人,不乏琴艺娴熟者。一起探讨、一起进步,比自学要好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