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琴学储备】古琴《广陵散》减字摘要

 书法初步 2016-07-21

 

shuāngfúgǔnyīèr
双拂滚一二

古琴减字详细解释


是“双拂滚一二”五个字的减体连写。

弹法:以右手中指叠食指作“”入又“”出一、二弦,即“”的另一写法。杨时百先生在琴镜续广陵散古减字指法解中,释为“泼拂”谓“以即以剌作“”。后来有些人就跟着释“”为“泼拂滚”一、二,弹出的效果成为先“”一、二弦如一声,再“”一、二弦为二声,“”二、一弦为二声,共成五声之多。我认为这样的解释和弹法有问题;因为“”的谱字,原谱已在开指段中第一次用它的时候,就注明了“乃声”的解释,也就是说以,以,一下各段中凡是“”即应类推。但是其中也有谱字写法不同、用指不同之别,如“”、“”,或仅写作“”,或“”、“”、“”、“”等等。如若释“”为“泼拂滚”,岂不是过之后又再,这样弹法,有什么根据呢?何况弹成五声之多,更不是“泼剌声”了,实在是误认减体“”字为“泼”字的减体“”字之故。按“泼剌”这一指法,前面所考据的宋田紫芝太古遗音所辑溯源赵耶利手势图指法和同书名数丛端指法的原释,已说得非常明确,并且还特别提出广陵散的泼剌一、二为例,有了这样的根据,再结合广陵散原谱“乃声”的注释来理解,则“”应释为“双拂”,“”应释为“双拂滚”,应照“泼剌”的技法用食、中两指双抹一、二弦如一声,和食、中二指出入一、二弦得两个如一声,不应释为“泼拂”和“泼拂滚”,实已毫无疑义。


sǎnshífúyīèr
散食拂一二

古琴减字详细解释


是“散食拂一二”五个字的减体连写。

弹法:以右手食指一、二弦,即“”弦的另一写法。


zhōngshífúgǔnyīèr
中食拂滚一二

古琴减字详细解释


是“中食拂滚一二”六个字的减体连写。

弹法:即是右手中指叠食指拂入又滚出一、二弦。这一指法谱字在广陵散开指段中第一次出现时,原谱即注明“乃声”三个旁字,以后各段中凡有“”处,可以类推。按“”的技法,据宋田紫芝太古遗音所辑溯源赵耶利手势图指法:“泼剌”谱作“”,右手食、中二指双出弦曰‘’,二指双入弦曰‘’,出入二作曰‘泼剌’。同书所辑名数发端指法:“”泼剌字,四声如一声。假令泼剌一,谓一又剔一。若广陵散泼剌一、二,谓以食、中双抹一、二如一声,又以中历二、一如一声。又法,屈食、中二指出入一、二弦。


míngshíyīfúgǔnyīèr
名十一中食拂滚一二

古琴减字详细解释


是“名十一中食拂滚一二”九个字的减体连写。

弹法:以左手名指按一、二弦十一徽,右手中、食两指出。


dàqīliùtīsuǒqīsānshēng
大七六剔锁七三声

古琴减字详细解释


是“大七六剔锁七三声”八个字的减体连写。

弹法:古代“”的技法,是食指连作三声。若用中、食两指连作三声,就名“换指锁”。这里即写作“”,下面有注明“三声”,即是用中指剔、勾、剔连作三声,不是用食指挑、抹、挑连作三声,也不是剔过之后又再锁三声,与“”“”等同为一例。正声作气段之下,还注明了“亦可”,这就更明显地说明了“剔锁”的指法,是用中指剔、勾、剔连作三声,决不是剔后锁。


jìuzhōngwàichūzhǐtāoqǐ
就中外出指搯起

古琴减字详细解释


是“就中外出指”五个字和掐起两字的减体连写。

弹法:指既出弦,不能再“掐起”,当是“”之误。即晚期谱中的“”,就是徽外推出


dàzhùmǒsì
大八注抹四

古琴减字详细解释


是“大八注抹四”五个字的减体连写。大八下面的“”即“”的另一减字体式。


shízhōngmíngdǎwǚhuàsānzhǐ
食中名打五换三指

古琴减字详细解释


正字是:食、中、名打五,五个字的简体连写,旁字是:换三指三个字的减体。

弹法:广陵散小序止息二”这四个谱字,即是“叠指”的指法,也就是“倒抡”中的“双轮”,又叫“连珠声”或“推玉声”;而且诸家拾遗指法在叠指的注释中,特别提出广陵散小序止息引里面有这一指法的例子,当然就是指的这“”而言。至于运指的技法,则必须左右两手相应,左指食按、右食抹,左中按、右中勾,左名按、右名打,两手同时换指取声如“倒抡”法,而且左手每指按弹后都必须引过徽上少许,等次一指按到徽位再起前指,令隐隐有过度声,也就是使它有连带关系。又成玉涧指法“中指才到十徽,则食指末起”的“末”字,不可误认为是右手指法的“抹”字的减写,它是左手的另一指法;这“末”的技法,据日本狛氏琴手法说辑六朝陈仲儒琴用指法说:“末、左指按一弦向上起,绝余声也。”田紫芝太古遗音所辑唐赵耶利弹琴右手法说:“抹、左指按一弦向上起有声、为抹。”“推玉声”要使用“末”的技法是因为左手食、中、名三指要接连轮换着按这一条弦同一徽位,所以必须每指按弹后向上引过徽少许再起指,不但有过度的连带关系声音,也还有让路给次一指的意义。杨时百先生在他的琴镜续广陵散古减字指法解中,对这一“”的解释是:“右人、中、名三指抹勾打次第入弦,即‘倒抡法’”,所对了一部分。但下文接着又说:“此下小注‘’,即用三指倒抡后,左手按十徽“”也……”则大错。他只知正字“”是右手“倒抡”法,而对旁字“”,却不知“”字在这里不作“唤”字的减写认,而是“换”字的减写;“”字不是“复”字的减写,而是“指”字的减写,并且对于“三”字没有交代。下面他又再引出“亡计末段第一字用大九,第二字用,可知必是右手指法,与此同一例也”的说法,也不明确妥恰。更可怪的是已名指即倒抡,而在琴镜续的表式谱里面,将“”这一乐句,于弹过一次倒抡挑七之后,不再做三次倒抡五散挑七弹,而注出唱弦为“七五七五七五七”的“打圆”弹法,尤其是自相矛盾。这一错误的发展,有些人竟干脆连一次倒抡也不作,完全只做打圆唤复三作弹了,实是一误再误,以讹传讹。


qiánhòuzhǐfàncuōyīsān
前后指泛撮一三

古琴减字详细解释


是“前后指泛撮一三”七个字的减体连写,是指字的减体,是撮字的减体。这是广陵散正声烈妇段中的指法谱字。

弹法:根据“”的释义,这即是“撮一三”,是以右手名指前打、食指后挑;或中指前勾、食指后挑,泛撮一、三两弦。杨时百先生广陵散古减字指法解释“”为满足的足,谓“此足字即满足圆满意,不作‘跪’字”,大误。


dàqīànyīèrzhāièryītīèryīlìèryī
大七按一二摘二一剔二一历二一

古琴减字详细解释


是“大七按一二摘二一剔二一历二一”十四个字的减体连写为四个指法谱字。

弹法:广陵散谱中,并没有明显写有“三弹”指法谱字之处,只正声长虹段中有连用“”的谱字,而这一乐句的下面,却有“”的旁字,确与两次用之的说法相符;可知成玉涧即是引此为例。也可能在代时候另有一个广陵散传本,将这一“”的技法,是用“”谱字写的。我们现在弹这“”的时候,就应该按照“三弹”的技法去运指取音,才能得到正确的效果。这一段小标题是长虹古人形容一个人的气势浩大,往往拿天空中长大的虹霓来比喻;因此这一段曲意内容,是描写聂政韩王时义愤填膺,满腔热血的气概,所以必须用较沉重的“三弹”技法;不但如此,而且紧接着“三弹”之后,连续在同弦不同的徽位一再反复用“双拂滚”也就是“双泼剌”的技法,加重强音,来表达壮烈疾迅、激昂奋发的音节情感。管平湖先生将这“”照一般摘、剔、历的指法弹成六声三拍,又接这将“双拂滚”作“泼拂滚”弹成五声三拍,音节气氛,就显得柔弱迟缓,平淡松弛,不够轩昂紧凑,一气呵成,与小标题长虹的意义不相符合了。


dàqīànyīèrzhāièryītīèryīlìèryī
名十二摘七六剔七六历七滚六五

古琴减字详细解释


是“名十二摘七六剔七六历七滚六五”十四个字的减体连写为三个指法谱字。这是正声沉思段中的谱字。

弹法:日本狛氏琴手法所辑六朝陈仲儒琴用指法:“逆抡、假令右无名、中指相逐武文度,头(即食指,下同)指仍相逐历武、文,或历至四弦、五弦无定。”又“节逆抡、依其本,须暂停,使有节也。”(乌丝栏琴谱同)

宋田紫芝太古遗音所辑唐赵耶利弹琴右手法:“送抡,名指、中指相逐反历武、文度,食仍相逐历武至徴。”又“节送抡,如前‘送抡’缓节作之。”(琴书大全同)

”三个谱字,即是“逆抡”或“送抡”的指法,而将运指的次第,更明显地分别写成减体谱字。至于或应相逐,或应相缓节,则视节奏的疾徐所宜而定。又“逆抡”、“送抡”是二名一法,逆、送二字的字形相近,两者必有一误。考古代初期的“抡”法,用指的次第、方向都与后期的“抡”法相反。太古遗音所辑赵耶利弹琴右手法“抡”的解释是:“食、中、名指递相勾度三弦无定。”狛氏琴手法所辑陈仲儒琴用指法“历”的解释是:“右头指甲向前逆搂二弦或过七弦。”而同书“搂”法的解释是:“右指按弦向内顺勾。”据此可知古代初期以先食次中、名向内顺勾度为“抡”,以头指甲向前逆搂为“历”;则先名次中、食逐历武、文至徴,正是指甲向前,不但方向与“抡”相反,用指的次第也与“抡”先后不同,所以就较作“逆抡”。可能“逆抡”是原来正确的名称,传抄转刻,将逆字误为送字了。


chūzhǐhuànqǐ
出指唤起

古琴减字详细解释


是“出指唤起”四个字的减体连写。

弹法:这是小序止息一段中的指法谱字。指既出弦,不能再“”的技法,当是“”误写颠倒了,即晚期谱中的“”。也是左中指用于一弦的指法。


dàjǐuzhōngshíyīmǒyīduìànqiāqǐ
大九中十一抹一对按搯起

古琴减字详细解释


是“大九中十一抹一”七个字的减体连写,旁字是“对按”两字和“掐起”两字的减体连写。

弹法:以左大指按一弦九徽,右食指作,左中指对按一弦十一徽,大指掐起


dàjǐuzhōngshíyīmǒyīduìànqiāqǐ
大九名十一抹一对按搯起

古琴减字详细解释


正字是“大九名十一抹一”七个字的减体连写,旁字是“对按”两字和“掐起”两字的减体连写。

弹法:以左大指按一弦九徽,右食指作抹,左名指对按一弦十一徽,大指掐起


文章摘自:管平湖古琴网 由博古琴轩整理


关注【西安博古琴】轩公众平台或登录www.guqinxuan.com,了解更多古琴资讯。

本琴轩旨在为传承中国古琴文化、古琴培训及琴友活动。

博古琴轩古琴同修福利

1:会定期举办多样会员活动、雅集、音乐会、古琴知识讲座、户外醒心等!

2:古琴技艺交流、切磋、探讨。目前已有会员两百余人,不乏琴艺娴熟者。一起探讨、一起进步,比自学要好很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