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还水浒一个公道》之尊君思想概述

 历史百家争鸣 2020-10-27

前面说过,《水浒》之所以能流传下来,原因是历朝历代统治者都没有认真的禁止过,这主要就是因为全书透露出的“尊君思想”,“男一号”宋江也是彻头彻尾的“忠君者”,统治者不但不会反对,反而特别推崇这样“愚忠”的人。而且全书的主题之一也是教导人效忠统治者,不然会有很惨的下场,所以统治者都不愿意看到《水浒》的消失。就像是欧洲推崇基督教一样,也是为了自己的统治,因为它教人忍受,有利于统治者的独裁等等政治原因。先看开篇,讲的就是“君权神授”的思想,这和历代封建统治者的宣传不谋而合,我们根据原著来说明。

宋徽宗

首先是“引首”这一部分,洋洋洒洒的几千字,写的全是宋朝各皇帝的“天降福祉”,“天之骄子”。通过抨击五代十国的混乱,引出上界霹雳大仙转世的赵匡胤,然后是周天子禅让,赵匡胤“上合天心,下合地理,中合人和”承继大统,完全是拔高嘛!陈抟老祖的抚掌大笑,以及上界赤脚大仙转世的宋仁宗,还有文武曲星下凡来辅佐的包拯、狄青,都是为了宣扬宋朝皇帝代周自立的合法性,真是从君到臣,全面肯定,毫无纰漏。这和刘邦的斩白蛇起义,隋文帝的天生异相,袁世凯的神龙附身等等又有什么两样。正因如此,书中难免有很多神话的色彩,包括武大郎的阴魂啊、张顺的附体啊等等。我在论述的时候尽量不去提这些太虚假的东西。因为即便是一部伟大的小说,也是人写的嘛,难免有一些瑕疵(比如书中的很多地理问题出现混乱),但是不妨碍它的超高的成就,瑕不掩瑜,大家别太在意就行,我们学的是它的精华。

我们都知道,在中国古代,后一朝代对前朝是要修史书的,这也是二十四史的由来,即便是对亡国皇帝有一定的抹黑(比如李世民抹黑隋炀帝),但是对前朝的开国皇帝还是有很高的敬意的(比如康熙祭祀朱元璋),因为这关乎一个朝代代替前朝的合法性、正统性。这也是为什么三国时期的魏蜀吴,只有魏国被晋国奉为正朔,因为他是代魏自立,晋国如果是合法的,魏国当然是合法的,因为魏国是从正牌天子汉献帝的手里接过来的。只不过因为后来的政治原因,大家又改变了看法,认为魏是篡逆,蜀汉才是正统,其实没有蜀国,刘备建立的是“汉”,因为地盘小,大家不承认,所以叫“蜀汉”,后来叫得顺嘴,干脆直接喊“蜀”,这才有魏蜀吴三国。《三国演义》老版电视剧,挂个大旗写“蜀”字,那不是自己骂自己嘛,导演没水平,大家也不要跟着学啊。这和历史上的南陈、北齐、西夏等都一样,西夏国的全称是“白高大夏国”,只不过后人感觉他就西方那一片地,所以称“西夏”。

说了一大堆,其实是为了说明《水浒》的严重的“尊君”思想,历朝历代的皇帝都是很欣赏的,即便是偶尔发个“禁书令”,那也是一时的政治问题,主体流通还是挺顺畅的。下面说说哪些地方“忠君”、“尊君”的思想比较严重、典型、鲜明,可以说是贯穿整部书,主要有四大点。

第一,全书对皇帝宋徽宗的态度。自始至终,作者没有说过一句宋徽宗是昏君的话,一直以来都是天子被蒙蔽,奸臣弄权,天子蒙尘一类的话。对宋徽宗的称呼,最不敬也是赵官家。例如,强盗王英拦住黄信的时候,说道:“莫说你是上司一个都监,便是赵官家驾过,也要三千贯买路钱。我们看一下,《水浒》最后一回说的话。书上写:且说宋朝原来自太宗传太祖帝位之时,说了誓愿,以致朝代奸佞不清。至今徽宗天子,至圣至明,不期致被奸臣当道,谗佞专权,屈害忠良,深可悯念。当此之时,却是蔡京、童贯、高俅、杨戬四个贼臣,变乱天下,坏国、坏家、坏民。没有皇帝的错,都是奸臣造的孽,如此种种,比比皆是。

第二,重视座次排位的意义。最早的第三回说:到了酒店,鲁达坐了主位,李忠对席,史进下首坐了。《水浒》里面有很多次坐位,包括后来的排名,都是阶级思想的体现,也正是这个思想,全书都不可能有反抗宋徽宗的一丁点闪光,这是现实中文学家的顾忌所致(政治原因,不能不从)。也正体现了《水浒》的“尊君”思想,喊得出的口号,也是“替天行道”,这个天自然是朝廷。所以无论是林冲、杨志,还是其他人,都对体制内的地位特别重视,这也是最终走向“招安”的根源,思想决定出路嘛!而且在古代社会,沙场征战,建功立业,博个封妻荫子,和科举及第一样,都是寒族子弟出人头地的途径。人往高处走,好刀使在刃上,这本身就是很可贵的品质,很值得赞扬的豪情壮志,像薛仁贵、岳飞、狄青、苏定方等等都是这样,所以我们也没必要太过苛责招安,太过苛责宋江了。

第三,全书主要人物的语言。前面说过,梁山的主要任务招安,替天行道,本身就是“尊君”的体现。不说宋江、卢俊义这些铁杆的招安派。即便是招安的反对派,喊得口号也是安坐梁山,哪都不去。唯一说过要造反的,就只有李逵一个人,而且每次只说一句就被宋江给呵斥住了。我们看一下,阮氏三雄上梁山后,打官军的时候唱的歌。书上写:那歌道∶打鱼一世蓼儿洼,不种青苗不种麻。酷吏赃官都杀尽,忠心报答赵官家!另一个:老爷生长石碣村,禀性生来要杀人。先斩何涛巡检首,京师献与赵王君。这就是《水浒》的尊君思想的体现,谁要是再说梁山是农民起义,这真的可以找块豆腐撞死了。况且在那个封建时代,专制的时代,有哪个人(不管是普通百姓还是知识分子)敢宣扬起义思想?敢号召起义?敢不说尊君?宋江不敢,阮氏三雄不敢,施耐庵、罗贯中等人也不敢,我们如果生活在那个时代当然也不敢,那可是诛九族的罪过啊!

第四,全书主要人物的结局。《水浒》的这一主题也是统治者最喜欢的。主角人物宋江等人一味的愚忠,不分青红皂白,不分善恶忠奸,只是一心效忠皇帝,哪朝哪代不愿意它的传播流通?梁山108将的结局也是一个道理,功成名就之时,及时抽身而退,方能保全身家性命,贪恋富贵功名者都不得善终,这不正是最高统治者想要的吗?至于反朝廷的方腊、田虎、王庆等人更是死无葬身之地。没有统治者喜欢功高震主的属下,白起之于秦昭襄王,文种之于勾践,徐达之于朱元璋,韩信之于刘邦等等。统治者通过宋江等人的例子告诫后来人,只能一心报国,而不能要任何的回报。这都是为了自己的统治,为了自己的江山,统治者的出发点当然是为了自己,怎么可能是为了老百姓呢?如果《水浒》的主题是所谓的农民起义,统治者还会欣慰的放任它的传播吗?这不是鼓励大家造反,威胁自己的统治吗?所以大家要放平心态,冷静的思考,不要让一时的片面的认知,蒙蔽了自己的双眼。

总之一句话,《水浒》不是一句话、一段文字就能说清楚地,任何人妄图一句话、一段文字总结《水浒》都是很可笑、很幼稚、很荒唐、很滑稽的,任何人一句话、一段文字对《水浒》的总结,都是片面的,或者是错误的,都不可能是完全正确的,我读的也是皮毛,十分欢迎大家的补充(不过要以原著为论据,瞎扯的不行)。用《水浒》的两首诗做结尾,这两首诗真是意味深长啊!史官有唐律二首哀挽,诗曰:

     莫把行藏怨老天,韩彭赤族已堪怜。

     一心报国摧锋日,百战擒辽破腊年。

     然曜罡星今已矣,谗臣贼子尚依然!

     早知鸩毒埋黄壤,学取鸱夷范蠡船。

 又诗:

     生当鼎食死封侯,男子生平志已酬。

     铁马夜嘶山月晓,玄猿秋啸暮云稠。

     不须出处求真迹,却喜忠良作话头。

     千古蓼洼埋玉地,落花啼鸟总关愁。

未完待续

作者:独孤冷沦,所选章节来自笔者所著《还水浒一个公道》,现在天涯、猫扑、百度等论坛连载中。笔者从小喜欢读《水浒传》,各种版本已经读了几十遍了,希望通过自己的理解,转变成通俗易懂的文字,让更多的人了解《水浒传》的真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