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史上最奇葩的皇帝:不爱美人爱袈裟

 华书馆 2016-07-21



梁武帝萧衍是中国第历史上第一个信奉佛教的皇帝。这不只是表现在他的日常行为中,他还倾注了大量精力研究佛学,对中国佛教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萧衍的佛学理论深湛,著有《涅萃》、《大品》、《净名》、《三慧》等数百卷佛学著作,真正可说得上是一位佛学家!


梁朝的皇帝自萧衍开始,每个都是一些古古怪怪的人,但都极有才华,不是文学家就是经学家,偏对政治了无兴趣。自萧衍灭了南齐后,开始也注意励精图治、自奉俭约,但不久就着痴迷于佛教不能自拔。他在位期间,全国僧尼几乎占了全国人口的一半,以至于田地荒芜,兵役短缺,因为青壮男子都出家当和尚去了


他本人更是有过三次出家的荒唐之举,都是被大臣三次捐钱赎回来,几番折腾下来,把国库的银子花得没剩下多少了。


关于萧衍为何由儒转佛,野史有许多记载,其中一个流传最广的说法是受到次子萧综的刺激而有出家当和尚的行为。


萧综是萧衍的次子。他的母亲吴淑媛原来是齐朝东昏侯的妃子,跟了萧衍后,仅七个月就生下了萧综,萧综有可能是东昏侯的儿子。


但萧综并没有因此受到歧视,萧衍把他视为已出,与诸子一样,生下来就被封为王,还被委以重命,挟制一方。后来萧综的母亲吴淑媛失宠,出于对萧衍的怨恨,就把七个月生萧综的事告诉了萧综。从此,萧综就觉得自己是东昏侯的儿子,和萧衍疏远了。


后来,梁朝和北魏在边境发生冲突,萧衍让萧综领兵,督率各军作战。但萧综却率军投奔了北魏。北魏当然很高兴了,这可是绝对有说服力的统战人物!北魏授予萧综高官厚禄。萧综还改名为萧缵,并表示为东昏侯服丧服(即斩衰,一种生麻布做成的简单衣服)三年。萧衍听说后,非常生气,不但撤消了给他的封号,还把吴淑媛废成庶人。


后来,萧衍听说萧综有回来的意思,就让吴淑媛给他送去小时候的衣服,但萧综还是没有回来。不久,吴淑媛病逝,萧衍又起了恻隐之心,又下诏恢复萧综的封号,给吴淑媛加了谥号为“敬”。萧综最终还是没有回来,这次事件打击对萧衍来说是很大的,于是产生了出家的念头。


对于这种传说,稍微有点逻辑的人都知道,这绝不是萧衍酷爱佛教及后来舍身入庙的缘由。因为他的儿子不只是萧综一个,他还有更为出色的儿子萧统与萧纲。再说,吴淑媛也不是他最宠爱的女人。


另外,从流传下来的文献材料看,萧衍对男女之情不甚在意。史书记载,他不到五十岁就独居生活,断了男女情事,所以他不会为情至此。事实上,萧衍的佛家思想以至后来的舍身入庙等行为,主要还是来自于他本人的性格及信仰,从下面他的几次舍身出家的行为可以看出来。




公元520年,萧衍改元“普通”。这个年号令人费解,其后的几个年号更是令人摸不着头脑,甚至感觉有点搞笑,它们分别是“大通 中大通 大同 中大同”。一般而言,大多数年号的定名,主要是围绕了皇权天授、江山永固、国泰民安等主题考虑的,如天赐、神瑞、元和、永乐、长庆、嘉庆、康熙、光绪等,而萧衍的这几个年号让人想破头都想不出个所以然来。


这一年被历史学家视为梁朝发展的分水岭。在这年开始,萧衍多次舍身出家。普通八年(公元527年)三月八日,萧衍第一次前往京城附近的同泰寺舍身出家,做了三天的住持和尚,亲自给众僧讲解经书,不过这次行为艺术的持续时间很短,仅三日就返回了宫廷,所以并没有引起宫廷内外的太大的震动。


就在这一年,萧衍改年号为大通。


大通三年(公元529年)九月十五日,萧衍第二次至同泰寺举行“四部无遮大会”,他脱下帝袍,换上僧衣,再次决定舍身出家,并于九月十六日亲自到寺中为众僧讲解《涅盘经》,这次出家,持续的时间较上次,并且态度也很坚决,一下子就让朝中乱成一团。


国不可一日无君,皇帝撂挑子不干了,这可是个天大的事!太后在宫中痛哭不已,文武百官多次前往庙中恳请他回朝理政,萧衍都不答应,看样子是铁了心要当和尚了。最后,萧衍终于在二十五日由群臣捐钱一亿,向“三宝”祷告,请求赎回“皇帝菩萨”,二十七日萧衍才还俗离庙。算下来,萧衍在庙里生活了的整整十二天


大同十二年(公元546年)四月十日,萧衍第三次出家,这次回朝的代价是群臣用两亿钱的将赎回;太清元年(公元547年),三月三日萧衍又第四次出家,在同泰寺住了三十七天,四月十日朝廷出资一亿钱赎回。


这样几次折腾下来,把国库的银子差不多要掏空了。写到这里,不由让人感叹:这萧衍真是何苦呢!银子是自己的,国家是自己的,如果把赎他的钱投入到国防建设上,何至于后来落下了国破身死的下场!


萧衍是位有雅量君主。尽管他对佛教的迷恋达到了狂热的程度,但他从不动用权力强迫别人信奉自己的信仰,并且还宽容持不同见解者。大臣范缜却是个无神论者,他不仅从行动上反对萧衍崇佛,多次上疏批评,还针对性地写了一篇灭佛文章《神灭论》,广为散发萧


衍虽然不高兴,但却没因此打击与责难范缜,甚至都没有罢免他的官职,这与后来的唐代韩愈因反对皇帝佞佛而“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洲路八千”的遭遇真是天壤之别!


一千多年过去了,从古到今,因一言不慎,因一个眼神或动作,冒犯了君王的龙颜,而被下大狱、被砍掉脑袋的人层出不穷。


而梁武帝萧衍对反对自己的人虽然也心情不爽,但他却能用巨大的克制力,不用皇权来滥杀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人,尤其是反对自己的人。在中国历史上,这样的君王少之又少。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武帝的雅量是值得称赞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