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隙性梗死验案 腔隙性梗死大都发生在终末支阻塞,没有侧支循环,尚无有效治疗方法,临床往往只对症处理或干预其危险因素,如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 实践证明,腔隙性梗死反复发作易形成重症脑卒中。中医药对该病有优势,除能消除症状及体征外,还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案1:范某,女,72岁。 主诉及现病史:高血压及高脂血症25年,平素头晕耳鸣,五心烦热,腰膝酸软。3天前由于饮酒及激动,突觉头晕加重,进而右上下肢无力。家人认为是中风,送进某医院,MRI显示腔隙性梗死。给予阿司匹林及尼莫地平,稍平稳后,来沈阳皇姑协和中医门诊。 诊见:体温36.8℃,血压150/100mmHg,心率92/分,音纯,律整,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神志清,无语言障碍,喝水不呛,右上下肢无力,但搀扶可行走,二便通畅;舌质暗红,有淤点,苔少,脉弦细。 西医诊断:腔隙性梗死(纯运动性轻偏瘫) 中医诊断:中风(缺血性) 辨证:阴虚风动夹瘀 治法:滋阴潜阳,息风通络。 方药:自拟滋阴息风通络汤。 药用:熟地黄20g,山茱萸10g,墨旱莲20g,女贞子15g,黑芝麻20g,石决明20g,北沙参15g,生龙骨30g,紫贝齿20g,天麻15g,三七10g,牛膝15g,鸡血藤15g,地龙10g,全蝎10g,赤芍15g,葛根30g,陈皮15g,木香10g,炙甘草5g。水煎服,200ml,日2次。西药:尼莫地平20mg,日2次;阿司匹林150mg,日1次。 二诊(五日后):上方用5剂,血压140/90mmHg,右侧肢体肌力稍增,头晕耳鸣、五心烦热减轻,二便通畅。上方继续口服。 三诊(九日后):上方又服7剂,血压135/85mmHg,头晕止,右侧肢体活动基本自如,又服7剂愈。随访2年,未见复发。 ![]() ![]() ![]() ![]() ![]() ![]() ![]() ![]() ![]() ![]() ![]() 素材:网络 编辑制作:杨凤弟老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