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案诊见:痛苦表情,右腰及右下腹疼痛,影像学检查为:右肾积水;血尿;舌暗有淤点,苔薄白,脉弦紧。 西医诊断:泌尿系结石。 中医诊断:石淋。 辨证:气滞血淤。 治法:理气活血,通淋排石。 方药:金钱草汤加减。 药用:金钱草50g,车前子30g(包煎),王不留行10g,柴胡3g,煎服。 复诊:2剂后,尿出一块横径约0.6cm×0.5cm的结石,表面粗糙。患者自述在排石过程中,腹部突然绞痛,瞬间疼痛下移,结石排出后,疼痛消失,肾积水解除。又用石韦散善后。随访2年,未见复发。 脑血栓形成恢复期验案 脑血栓是在各种原因引起的血管壁病变基础上,脑动脉主干或分支动脉管腔狭窄、闭塞或血栓形成,引起脑局部血流减少或供血中断,使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出现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归属于中医学的“中风”范畴。 案1:王某,男,51岁。 主诉及现病史:高血压、高脂血症20年,经常头晕耳鸣,烦躁易怒,肢麻。2周前晨起自觉左半身酸软无力,勉强站起,不久瘫软,口眼歪斜,语言不利,神志尚清。 立即去某医院做CT及相关检查,由于发病时间较短,CT未显示病灶,MRI显示病灶,诊断为脑血栓形成。通过尿激酶溶栓,肝素抗凝,安克洛酶降纤,脑组织保护等治疗,病情缓解出院。 诊见:左半身瘫痪,口眼歪斜,语言謇涩,神志清。体温37℃,血压140/90mmHg(药后),心率88/分,心音纯,律整,各瓣膜区无杂音,双肺呼吸音清,大便干,小便黄;舌质红,苔黄腻,脉弦。 西医诊断:脑血栓形成。 中医诊断:中风(缺血性)。 辨证:肝阳暴亢,风火上扰,夹淤。 治法:平肝潜阳,息风通络。 方药:自拟息风化痰通络汤。 ![]() ![]() ![]() ![]() ![]() ![]() ![]() ![]() ![]() ![]() ![]() 素材:网络 编辑制作:杨凤弟老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