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小动作可能伤孩子一生,你这样做过吗?

 悠然6818 2016-07-21

曼彻斯特大学心理学教授埃德·特罗尼克做过一个静止脸实验:

一开始,母亲在跟孩子开心的互动,孩子积极响应;之后,母亲换成了一个没有表情的脸,无论孩子怎么做,母亲一直面无表情。

一个小动作可能伤孩子一生,你这样做过吗?

一个小动作可能伤孩子一生,你这样做过吗?

看看孩子会怎么做?他在发现不对劲之后,就开始想办法引起母亲注意,多次尝试而母亲仍没有回应之后,孩子就会崩溃哭泣。

一个小动作可能伤孩子一生,你这样做过吗?

一个小动作可能伤孩子一生,你这样做过吗?

关系产生焦虑。

想象一下,孩子在大哭时没人安慰,他的恐惧将继续蔓延甚至无限放大;

或者孩子的父母是一个情绪化的人,要么很冷漠,要么很容易焦虑,要么时而对孩子很好时而不理他漠视他。

这样的孩子在面对未知时会怎样?他可能觉得很不安全、无法预测,因此,他将不由自主地十分焦虑,且无法抑制。

最要命的是,这种焦虑很可能会伴随孩子的一生,并会导致诸多的人际困境。这些孩子要么完全无法与人建立亲密的、合作的关系;要么在关系里过于患得患失,充满依赖性。

一个小动作可能伤孩子一生,你这样做过吗?

如何帮助孩子克服焦虑呢?同样是关系,良好的积极的亲密关系,特别是早期的母子关系。

正是在孩子饥饿、伤心、无助与哭泣时,母亲积极的互动、温柔的安抚,给予了孩子积极的力量。孩子从中习得并内化了母亲的安抚,并积聚为自身成长的力量,他才能更好地觉察自己的情绪并驾驭它,哪怕是焦虑和不安。

当然,妈妈们还需要了解以下关于焦虑的发展心理学知识。

▌陌生人焦虑是孩子认知发展的表现

朋友问我:

“带孩子上早教班,刚去还好,看到各种好玩新奇的玩具,玩得还挺high,但一进早教教室就不行了,时刻粘着大人,不让妈妈离开,光拿眼睛盯着老师,却从来不跟老师互动。你说怎么办才好?”

我告诉朋友:这说明孩子开始认生了,心理学上称之为陌生人焦虑。一般开始于七八个月,到两三岁之后,孩子的这种情况会减弱并逐渐消失。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

我家开心小时候,见到她的人都特别喜欢,随便谁抱伸手就走,但八九个月之后,小家伙面对别人(哪怕是熟人)就变得十分谨慎了:她会紧紧地抱着我,然后目不转睛地盯着对方看。

一直到一岁半左右的时间,除了我,谁都抱不了,更是带不走。就连我上厕所,她都得搬个小凳守在门口,隔着门跟我说话。

一个小动作可能伤孩子一生,你这样做过吗?

陌生人焦虑并不都是坏的,它是孩子认知能力快速发展的一大表现,表明孩子已经能够区分最亲的人、熟人与陌生人了。

身体的本能正是通过担心、忧虑、害怕等情绪反应,告知孩子:这个人/环境可能是不安全的,需要赶紧寻求帮助。

而孩子的第一求助对象,正是一直给他温暖、食物和爱抚的母亲。可以说,陌生人焦虑能很好地保护孩子,避免其从不友好的陌生人那里受到伤害,虽然陌生人不一定都代表着伤害。

▌焦虑是人们对未知的忧虑和准备

父母对陌生人的态度,将决定孩子对陌生人的反应。因为孩子是时刻盯着父母的,父母是孩子模仿的榜样和社会参考,孩子会通过父母的反应来评估陌生人,也需要借助父母的帮助来适应陌生人。

那么父母要怎么做呢?

比如在带宝宝去早教班前,不妨语气轻松地跟孩子念叨,“我们接下来要去哪里?那里有什么好玩的?宝宝可以做什么?哪里还有些什么人,他们都是谁?……”等等,让孩子从心理上提前接受这些人和事。

当然,父母不妨早一些带孩子到早教中心,提前让孩子熟悉一下环境老师和小伙伴。父母可先向老师小朋友、小朋友的家人打招呼,并用热情的语调向孩子介绍大家,这能极大地减弱孩子对他人的担忧之情。

一个小动作可能伤孩子一生,你这样做过吗?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还会遭遇很多焦虑的时刻,大事件如入园,上学,住校、考试、妈妈要生二宝等,小一些如生病打针吃药、如厕、独自入睡等,都可能造成孩子的困扰。

因为个体对这些事的发生产生心怀忧虑,认为其可能会对身心灵构成威胁,故而我们会不由自主地产生不安、忧虑、紧张甚至恐惧的情绪反应。

可以说,正常的焦虑是一种警示,一种对未知的预期甚至是身心准备状态(当然过度焦虑或病理性的焦虑就另当别论了),对人类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父母接纳孩子的焦虑,淡定处之,孩子也就有了一个绝佳的情绪管理的榜样。

▌通过游戏,模拟与焦虑的对决

如上所说,焦虑是对未知的恐惧,而父母的稳定的支持是孩子战胜焦虑的能量来源。除此,对于孩子来说,父母还可陪孩子玩一些角色扮演游戏,帮助孩子预演未知的情景或是让孩子恐惧忧虑的事情。

如孩子害怕看医生,父母可跟孩子玩一玩“医生与病人”的游戏。最好给孩子准备一套小医生玩具,父母扮演病人,请“小医生”给自己看病,通过夸张搞笑的方式将平时小朋友可能害怕的情景表演出来,做出逃避、求饶、害怕等姿态,请求小医生“饶过自己”或是“轻一些”。

通常你会发现,父母越是害怕,孩子越是要求一玩再玩,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将“未知的焦虑”可视化、具象化,也是孩子在父母的陪伴下所做的对抗恐惧和焦虑的“练习”。让孩子知道,焦虑一点也不可怕,或没有想得那么可怕,我或许有能力战胜它。

一个小动作可能伤孩子一生,你这样做过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