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甘薯天峨防治-图文识别技术

 私库皆书 2016-07-21

甘薯天蛾(Herse convolvuli)属鳞翅目,天蛾科。该虫近年在华北、华东等地区为害日趋严重。该虫为偶发性害虫。1991年在..

甘薯天蛾(Herse convolvuli)属鳞翅目,天蛾科。该虫近年在华北、华东等地区为害日趋严重。该虫为偶发性害虫。1991年在山东等省局部地区曾大发生,造成甘薯严重减产。以幼虫咬食叶片,能将叶片吃光,只剩下薯蔓,还可为害嫩茎,影响产量甚大。

甘薯天蛾蛹
甘薯天蛾蛹

【形态特征】成虫体翅暗灰色;肩板有黑色纵线,中胸有钟状的灰白色斑块;腹部背面灰色,顶角有黑色斜纹;前翅灰褐色,内、中、外各横线为锯齿状的黑色细线,后翅淡灰色,有4条暗褐色横带。卵球形,初产时蓝绿色,孵化前黄白色。初孵幼虫淡黄白色,头乳白色,1—3龄体黄绿至绿色;4—5龄体色多变,主要有2种色型:①体绿、头黄绿色,两侧各具2条棕色斜纹,气门杏黄色,中央及外围棕色。 ② 体暗褐色,密布黑点,头黄褐色,两侧各有 2 条黑纹,腹部斜纹黑褐色,气门黄色,尾角杏黄色,末端黑色。末龄幼虫中、后胸及 1—8 腹节背面有许多横皱,形成若干小环。蛹朱红色至暗红色。

【发生规律】东北及华北地区每年发生2代,江淮流域发生3—4代,福建发生4—5代,田间世代重叠。以老熟幼虫在土中5—10cm深处作室化蛹越冬。成虫于5月出现,以8—9月发生数量较多,为害最重。夏季雨量多少是影响该虫种群数量的主导因素。6—9月份雨水偏少,有轻微旱情,尤其是8月较干旱,此虫在虫源基数较高的情况下,即可能发生大为害。若夏季高温持续时间长,可以加速各虫态的发育,增加世代数,加重为害。秋末冬初耕翻土地,可破坏蛹的越冬环境,使其遭受机械创伤或裸露地面而被天敌啄食,越冬基数减少。赤眼蜂和黑卵蜂是甘薯天蛾卵的寄生性天敌。

【防治方法】冬、春季多耕耙甘薯田,破坏其越冬环境;早期结合田间管理,捕杀幼虫。用2.5%敌百虫粉剂或1.5%辛硫磷粉剂l.5—2kg/亩喷粉;或用下列药剂:90%晶体敌百虫800—1000倍液;80%敌敌畏乳油2000倍液;20%苏云金杆菌乳剂5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喷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