簕菜簕菜,由于其枝节间带刺,刺呈弯钩状,其叶掌状复叶互生,小叶3枚,于叶柄基部亦长钩状刺三根,故称其为簕菜。 简介
形态特征灌木,高1-7米;枝软弱铺散,常依持他物上升,老枝灰白色,新枝黄棕色,疏生下向刺;刺基部扁平,先端钩曲。 叶有小叶3,稀4-5;叶柄长2-6厘米,有刺或无刺,无毛;小叶片纸质,稀膜质,椭圆状卵形至椭圆状长圆形,稀倒卵形,长4-10厘米,宽3-6.5厘米,先端尖至渐尖,基部楔形,两侧小叶片基部歪斜,两面无毛,或上面脉上疏生刚毛,边缘有细锯齿或钝齿,侧脉5-6对,明显或不甚明显,网脉不明显;小叶柄长2-8毫米,有时几无小叶柄。 伞形花序3-10个、稀多至20个组成顶生复伞形花序或圆锥花序,直径1.5-3.5厘米,有花多数,稀少数;总花梗长2-7厘米,无毛;花梗细长,长1-2厘米,无毛;花黄绿色;萼长约1.5毫米,无毛,边缘有5个三角形小齿;花瓣5,三角状卵形,长约2毫米,开花时反曲;雄蕊5,花丝长约3毫米;子房2室;花柱2,基部或中部以下合生。 果实扁球形,直径约5毫米,黑色。 花期8-11月,果期9-12月。 地理分布广布于我国中部和南部,西自云南西部国境线,东至台湾,北起秦岭南坡,但在长江中下游北界大致为北纬31度,南至海南的广大地区内均有分布,在广东主要分布在恩平及周边山区。生于村落,山坡路旁、林缘和灌丛中,垂直分布自海平面以上至3200米。印度、越南和菲律宾也有分布。 功能用途
食谱其中簕菜最受欢迎的烹调方法是:鲫鱼簕菜汤 《本草纲目》记载:簕菜有解百毒之称,味道甘醇,芳香浓郁,长久回甘。具有清热排毒、消暑解渴、解烟酒、减肥、抗疲劳的功效。四邑恩平一带的簕菜风味独特,甘凉爽口,带有清香的微苦,可谓恩平野菜一绝。以它滚鲫鱼汤,尤为鲜美可口,还带有淡淡的薄荷清香味,为消暑气的食养汤品。 材料:簕菜500克、鲫鱼1条、猪瘦肉150克、生姜3片、葱三段。 烹制:簕菜摘取嫩叶枝,洗净;鲫鱼宰洗净,抹干水,慢火煎至微黄,溅入少许水,猪瘦肉洗净,切片。在镬中加入清水1500毫升(6碗量)和姜,滚沸后下鱼和瘦肉,滚至刚熟,下簕菜至熟,下盐和少许油便可,为3~4人量。 |
|
来自: chao fan zi > 《我的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