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马军队的“蛮族”化
不过,公元9年瓦鲁斯的失败只是一个孤立事件。公元1至2世纪时,罗马帝国国力强盛,尤以“五贤帝”时代(编注:又称“五贤君”,公元96至180年统治罗马帝国的五位皇帝。他们分别是涅尔瓦、图拉真、哈德良、安敦尼·庇护、马可·奥勒留)为最。图拉真皇帝是罗马历史上最后一个伟大的征服者,“罗马军队战胜了同他们作战的一切军队”,从不列颠岛到幼发拉底河畔,罗马帝国的版图扩张到了最大范围。但也正是在图拉真统治时期,罗马帝国的支柱——罗马军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量的“蛮族”战士开始进入罗马军队。 罗马帝国军队是在共和国时代公民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主体是公民,公民的身份资格同服兵役紧密结合在一起,只有“辅助部队”是一支由非罗马人构成的“蛮族”部队:“许多来自行省的人加入到罗马军队中,在服役期满后得到公民权。在军队中服役并不只是参加战斗,而是殖民、修筑道路和要塞等。军人们为未来的城市奠基,并对这些城市进行管理和负责这些城市的安全。” 大规模对外征伐是图拉真统治时期的主要内容,出于不断用兵的需要,他把罗马军团数量增至30个。然而,已经习惯于安逸生活的罗马人越来越讨厌战争,富人固然穷奢极欲,穷人也乐于享受帝国提供的“面包与马戏”。传统征兵方式遇到难以克服的困难,一些有钱人不再愿意到军队服役,“另外一些服役者则四处逃散,在被抓住后像奴隶一样打上烙印”。 帝国兵员的匮乏与维持庞大军队之间的矛盾迫使统治者另辟蹊径,在“蛮族”中征召兵员,既然“蛮族”大多好战,“让他们保卫帝国远比入侵帝国好得多”。在这种情况下,到了公元100年,军团士兵5人中只有1人为意大利籍,此后的情况更是愈演愈烈,哈德良治下的军团士兵中,真正意大利公民所占比重已微不足道。随着时间的推移,罗马常备军军团中的意大利公民更少了,“从奥古斯都(屋大维)时代的65%”,到212年已经“下降到不足10%”。 结果,来自罗马各行省和没有被征服国家的“蛮族”成了罗马军团主力,“一支从边民和野蛮人中招募来的雇佣兵是唯一一支保护他们(罗马人)的独立,同时又破坏他们独立的力量”。与此同时,“有几万,也许有几十万日耳曼人进入了罗马帝国”,“以‘同盟者’的名义居住于边境各省内”,以服军役为条件领取耕地,或以隶农身份“移殖到人烟稀少或荒芜的地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