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情感|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座孤岛

 格物方可致知 2016-07-21

提示:点击上方“新浪博客”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齐邦媛说:“教”到所谓艰深的作品时,常希望自己能在时光的隧道中等二十年,待这些青年酸、甜、苦、辣尝遍,再将今日课题检出重读,大约会有相见恨晚之叹。

艰深者莫如人生的吧,便是孤岛,亦饱含了青年的酸甜苦辣,这也是我每三缄其口的苦衷所在。用了二十几年时光逃离一座飘浮的孤岛,于你则刚好新月一弯,满满的酒,浅浅的笑,神秘的诱惑……

我们需要适时抬头看一眼周遭,是不是我们可以赖以存活此生的所在。终有一日,即使没有修成以为着的庄严,亦不再招之即来的笃定,依自己的心,走自己的路,做自己的事。德不孤,必有邻。

从窗子望出去,多是别人的居所,别人的生活。同了《断章》支离的残句,我们用自己的生活装点起别人的风景,彼此成就。“我们是什么样子,只有自己能够负责。我们是自己过去的结果,未来就在自己双手中。”

人生有多少时光是在等待中流逝的?我们如何面对等待,取决于我们的见识修为,亦决定了人生的幸福指数。周作人写百余年前日本一个精通茶道的艺术家,有一回去旅行,每到驿站必取出茶具,悠然的点起茶来自喝。有人规劝他说,行旅中何必如此,他答得好,“行旅中难道不是生活么。”这样想的人才真能尊重并享乐他的生活。

许多时候我们想的不是该去做什么会更好玩更有趣,而是如何做才能活得再长久些。《徒然草》里说:“倘若阿太志野之露没有消时,鸟部山之烟也无起时,人生能够常住不灭,恐世间将更无趣味。人世无常,或者正是很妙的事罢。”

见得几回荒凉,便想到那亦不全是没必要的,没意义的,可有可无的。连同死亡,都是人生的一个部分。“白天和晚上,夏天和冬天,光和黑暗,全部都被接受。人会变得镇静、完整。”那才是一种真正的圆满,虽然许多时候人生是无法圆满的。

从生活到艺术,看得见摸得着的是越发的用力,却也越发的缥缈和不着边际。习惯了大声讲话,便错过了低声絮语的婉约和深厚。木心说:“可当众朗诵的诗,是粗胚。诗人的加冕之夜是寂静的。”睡眠里错过的美好,就让别人去尽情享受吧,我们总有属于自己的生活,羡慕不来。

我们以为着的生活的所谓重心,常常便是轻忽了生活本身。

许多想法虽不曾说出,却是已真实存在过了。我们活在有形的世界里,但生活的丰富常常在有形之外。起心动念,无一不是人生精彩。

当踉跄成为一种常态,也便有了自己的韵律和节奏,自然的走路反成为一种奇怪。偶尔抻个懒腰,坐直了身子,才发觉自己好久不曾正常呼吸了。

一年四季,大抵有三分之二用来生长和收获,剩下的三分之一得以收藏修整。如此看来,偶尔被动浪费掉些时日,也不至什么大逆不道的不可饶恕,心下释然。

飞得再高,天空之上依旧还是天空。藏得越深,大地之下依旧还是大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局限,人生看得几清明?于昏沉里读一些语句,豁然开朗,遍体清凉,便漂泊孤岛,亦总有一隅向阳。人需要具备偶尔不在此时的本领,人生储备适时打开,冬天里看春花似锦,格外灿烂。

文| 青竹

点击下方原文阅读看作者更多精彩内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