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开心阅读57 臭不可闻的主意

 博奥99 2016-07-21

开心阅读57  臭不可闻的主意

 

勾践的死对头就是那个赤心为吴的伍子胥。


伍子胥听说夫差将要赦免勾践,放他回国,不由心急如焚,立即赶到宫中去见夫差。伍子胥这个因为自身独特的经历而被复仇图式占满心灵的耿直之臣,本着对吴国的无比忠诚,又一次挺身而出!


伍子胥压制怒气,非常恳切地对夫差说:“当初夏桀囚禁了商汤、纣王囚禁了周文王而不杀,天道反转,转福为祸,结果夏桀被商汤流放,纣王被文王所杀。今天大王也囚禁了越王,却不杀了他。我担心夏桀、纣王的故事也要重演啊。”


伍子胥的爱国热忱无须怀疑,但他的说服能力却始终停留在简单、直接的层面上。就以他的这段话来看,如果伯嚭在场,马上又要吃瘪。你看,他以夏桀商汤和纣王周文王的事例来做比拟,道理是没错的,但是,当他将越王勾践视为商汤和周文王的同时,岂不是在暗指夫差也是夏桀和纣王之辈?溢美勾践倒也无伤大雅,但隐讽夫差却很可能激怒夫差,导致夫差更加固执己见。


幸好伯嚭不在场,没将这段话里的隐患点破,而伍子胥又罕见地压制了自己的火气。夫差看着他须发苍然,语气恳切,不由心下不忍,顿时想起了当初他一力辅助自己上位的功绩。


夫差其实是个心肠很软的人(而这后来则被人讥为“妇人之仁”),正好伯嚭又没在一旁作梗,伍子胥的话他就听进去了,起意要将勾践杀掉,以绝后患。


夫差派人去传召勾践。伯嚭很快得到线报,抢先派人去石室通报勾践。


勾践一听,顿觉如坠冰窖,彻骨深寒。范蠡却并不慌忙,说:“大王无须惊惧。吴王囚禁大王已经快三年了。难道他三年都能容得下您,却不能忍您这一日?所以,我觉得不用担忧。”


范蠡之所以做这样的推断,一是源于他最初的一卦(有惊无险);二是他对于夫差的“妇人之仁”已经有了深刻的认知;三是他相信伯嚭的能力,只要伯嚭在,伍子胥就掀不起多大的浪花。


短短几天来,勾践的心情就像坐过山车一般,忽起忽落,大起大落。刚刚还盼着吴王开恩,将自己释放回国,突然又传来吴王改变心意,将要斩杀自己的消息。这样的风云突变,顿时惊醒了马粪边上的“青蛙”。


勾践此前淡定平稳的心态被这意外的事件全盘打碎。惊慌失措、患得患失、怨天尤人等负面的情绪都一起涌上心头。幸好勾践已经淡定了快三年了,如果他一开始就是这样的不良心态,即便吴王夫差没有杀他,他自己也要死于心力衰竭。


此时此刻,范蠡的形象在勾践眼里变得高大无比。正是他卜中了最后的结果,也正是他说无须担忧。既然他能卜中最后的结果,也一定能说中今天的情势。心态大坏的勾践,这是在把范蠡当成最后的一根救命稻草了。


而范蠡等待的就是这样的一个机会,一个能够在勾践面前树立起自己权威形象的机会。范蠡一如往昔的淡定给了心急如焚的勾践极大的安慰。


勾践在范蠡的劝慰下,强抑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入城去见夫差。但奇怪的是,夫差说是要杀他,却一连三天没有召见他。


原来夫差这三天都没有上朝处理政事。后来,伯嚭出来让勾践暂时先回石屋。勾践深感奇怪,询问伯嚭。伯嚭说:“大王被伍子胥迷惑,想要杀你,所以把你召来。但不想他受了风寒,染病不起。我入宫问疾,借机说:‘大王抱病,应该禳灾求福。现在越王就匍匐跪在您的阶下等待您的诛杀,怨苦之气,直冲上天。大王啊,您应该三思啊。还是先把他放回石室吧,等您病好了,再做决定吧。’大王听了我的话,所以才让你出城回归石屋。”


伯嚭出马,果然灵验如神。这一场大风波就此安然度过,勾践再次对伯嚭拜谢不已。


再说夫差这次病得真不轻,一晃三个月过去了,还是没有好转。勾践内心焦躁不安,被希望撩动的心再也无法平静下来。他忍不住让范蠡再次卜卦,以占凶吉。现在他已经对范蠡的卦术深信不疑了。


范蠡依言,卜了一卦。他对着卦象沉默良久,一直没说话。勾践在旁,看得心惊肉跳,却又不敢妄加打断。


范蠡突然长长地出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坚毅的神情,仿佛是做了一个极为艰难的决定。只听他一字一句地对勾践说:“从卦象来看,吴王是不会死的。到了己巳日病情就会减弱,到了壬申日一定就会痊愈。我想恳请大王向吴王请求去探望病情。如果能够得到这个机会,再请求尝一尝吴王的大便,然后如此这般称贺吴王,告诉他病愈之日。等到日期一到,吴王的病好了,他一定会被深深感动,大王就有望被赦免了。”


范蠡一口气说完这些话,冷汗竟然湿透了背脊。这简直是一个闻所未闻的骇人建议!他竟然让勾践去尝夫差的臭大便!都说士可杀而不可辱,那么,比士更尊贵的君,难道能做如此下贱无耻的事情吗?


范蠡为什么要给勾践支这么一个“臭不可闻”的招儿呢?


实际上,这一段时间以来的风波,不但让勾践的归心荡漾,也让范蠡的心思活络起来。这个胸怀大志的人,怎么可能甘心一辈子陪着勾践在吴国为奴呢?而随着年月迁延,范蠡也已经迈进了人生的中年了。


人到中年,却一事无成。对于成就需要极为强烈的范蠡来说,“中年危机感”自然也更为强烈。而当夫差的心思松动后,范蠡一直在苦苦思索该如何利用这一难得的时机,尽快脱困归越。


当范蠡从卦象上得知夫差的病情演变趋势后,在一股强烈的冲动驱使下,他想出了这么一个“臭不可闻”,却一定可以感天动地的求赦策略。


那么,范蠡又为什么敢给勾践支这么一个“臭不可闻”的招儿呢?


原因有三。


首先,范蠡通过这三年来的贴身观察,认定勾践确实在坚忍方面远超常人。


其次,范蠡对吴王夫差的“妇人之仁”也深有体会,认定他一定会被“尝粪”感动。


第三,范蠡知道,勾践对自己的卦术已经深信不疑,知道夫差的病情必然会如卦象所言而愈。


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而范蠡之所以下定决心一搏,就是因为他觉察到了这三个条件都已经水到渠成。如果没有把握住这个机会,在吴为囚的日子还不知道要拖延多久,而范蠡事实上也是一天也不想再等了。


范蠡早已做好了勾践勃然色变,暴怒痛斥自己的准备。但没想到,勾践不但没有大光其火,反而热泪长流,黯然说道:“范大夫,我虽然没出息,但毕竟也曾南面为王。您怎么能让我忍辱含羞,尝别人的粪便呢?”是啊,就算是玉皇大帝的粪便,勾践也不想尝,更何况这是吴王夫差的粪便呢?


范蠡听了勾践的话,也忍不住流泪了。但他还是硬起心肠,继续劝道:“大王,当年纣王把周文王囚禁在羑里,暗中杀了他的大儿子伯邑考,做成肉羹,故意送给周文王吃。周文王精通先天八卦,早已算定儿子遇害,他明知道纣王送来的这碗肉羹就是用儿子的肉做成的,但还是忍痛把它吃下去了。周文王当年的心情岂不是也和大王今天一样?一个王者,要想成就天下霸业,就不能在细节上婆婆妈妈。吴王有妇人之仁,却缺乏大丈夫的决断力。他本来想要赦免大王,却又中途变卦。如果大王不采用这样的办法,又怎么能感动他呢?”


勾践听了,默不作声,内心里天人交战。


如果事先告诉勾践,必须以在吴为奴为代价才能换得和议,勾践必然会拼死一战。如果事先告诉勾践,必须以尝夫差之粪才能从吴国脱身,勾践必然会拼死一战。


但生活从来没有如果,只有后果和结果。勾践只有直面现实,他知道范蠡说的是对的,只要使出尝粪这一招,必然能够一击成功。但是,以这样的屈辱代价来换得失去已久的自由,勾践能够接受吗?


后世的匈牙利诗人裴多菲曾经写过一首被广为传颂的名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那么,对于一个梦想着称霸天下的昔日王者,当生命与自由紧密地连接在一起的时候,他又该如何选择呢?


心理感悟:坚忍的后裔将不再是坚忍,而是残忍。


﹙未完待续,相约下周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