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犹有今人遇古人——高旭奇国画小品

 d大羊 2016-07-21







高旭奇作品



高旭奇作品



高旭奇作品



高旭奇作品



高旭奇作品



高旭奇作品




高旭奇作品



高旭奇作品



高旭奇作品



高旭奇作品



高旭奇作品



高旭奇作品



高旭奇作品




高旭奇作品



高旭奇作品



高旭奇作品



高旭奇作品



高旭奇作品



高旭奇作品



高旭奇作品



高旭奇作品



高旭奇作品



高旭奇作品



高旭奇作品



高旭奇作品



高旭奇作品





求奇、求险、求不与人同,差不多是20世纪画家的普遍追求,大约是时代风尚。之前有石涛登高一呼,近百年来更有西方观念涌入,对个性的刻意追求超越了千载而下的正脉。但大多画人(包括画外的人)忘了与西方人平起平坐,竟对西人作仰视观,而无视中国画传统中一直具有时代基因。比照西洋画画中国画,结果离西洋画越来越近,离中国画越来越远。 

旭奇似乎注意到了这一点,从时代潮流中跳出殊为难得。旭奇有强烈的个性,在一个尊崇共性的氛围里,他生活得肯定是很压抑的,所以,才有了他的那批浓度高,含量也高的作品。他选择的是人物画。人物画很难,陈老莲往下,逸格几已不见。雅俗共赏的要求降着画格。旭奇画中尚有些许禅机,是画家旭奇不同于寻常人之处。

禅者,不着意、不执着,意到笔随,一片天机,那是“墨受于天”的自然境界,是遥接老子心境的大道,是中西文化最本质的差异。

以笔墨而不仅仅以造型表现风骨和个性,高旭奇是一家。中国画以心象见长,于是有了陈老莲,上朔到粱楷等皆为写神高手,高旭奇出手奇崛,用笔放达恣肆,属彰显个性一路。

人物画难,难在不失法度的个性张扬,而高旭奇却解决了这一问题。

旭奇重骨,有生死刚正之气。中国画画到最后是人格,格高骨自奇。旭奇重视人格的自洁,有意识的与世俗泥淖保持距离,应着古训——“笔墨虽出于手,实根于心,鄙吝满怀,安得超逸之致?予今情未释,何来冲穆之神?”    我对旭奇看好。 

程大利 丁亥中秋月下于京师心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