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艺术家| Vicente Romero Redondo(维森特)[西班牙]

 四望亭 2016-07-21


Vicente Romero Redondo


  西班牙艺术家,1956年生于西班牙马德里,自幼对艺术学习充满热情。大学时期,他在马德里学习雕塑、绘画与哲学,1982年毕业后坚定不移地投身绘画事业。1987年,他迁居地中海布拉瓦海岸,用画笔描绘生活自成一派。十余年内,其作品在布拉瓦海岸声名鹊起,在全球范围拥有越来越大的影响力,成为当今国际粉画界知名画家之一。

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






(转载自法国杂志《Pratique des Arts》2015年7月刊)


“我深入研究如何通过粉画来表现透明效果,这也是我绘画中一个重复出现的主题。”

—— Vicente



1991年现粉画

在多年的雕塑创作后,我开始粉画创作。街头创作的经历让我快速投入到人物创作,尤其是女性,我想画出她们的内心世界。创作中,我运用强烈的笔触、故意留白,以营造一种未完成的状况。我喜欢色彩丰富的作品,并在画作中能看到很多细微的色彩变化。也许那时候我还没有完全掌握粉画的技巧,但是我找到了自己的主题。





1993年 明暗对比是一种戏剧化的表现

我尝试一些结构性非常强的画面。在这幅Brigitte的肖像画中,我用了一些戏剧化的表达,以织物作为背景,一些装饰品(中国伞),戏剧化的光线,昏暗和高对比的颜色,例如蓝和黄,橙和金。画面构图精心设计,几何形非常强,使整体非常稳固:穿过对角线的光线在右侧窗帘的褶皱处完成构图。我从这时开始表现明暗对比,但是这里的光线特别强烈。




1998年 —个循环的结束

我并不喜欢1998年到2005年的这个阶段。受画廊的影响,我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画变得追求细枝末节。藏家们喜欢这个,他们要求我这样。而现在,我不会再像当时那样商业和百依百顺了。虽然那些构图是好的,颜色准确,光线温暖而神秘,但画面浅薄,我不喜欢这样,而且还有比这更糟的。





2005-2008年 拒绝细枝末节

这是一段黑暗的时光。我被藏家的要求限制了,这使我不再有绘画的欲望。我变得忧虑,找不到灵感。慢慢的,我开始重新思考我的绘画方向,我意识到应该抛弃那些细枝末节的表现,重新回到画面本身上来。




2008年 重拾灵感

这幅作品代表我重新找到了灵感。首先里面有Silvana,她是一位非常棒的模特,优雅高贵,能摆出非常自然的姿势。还有我重新找到的本能的、生动的笔触。画作似乎没有完成,整体上,我对这幅画并不满意,尤其在构图上。但是我对Silvana的特殊情感发挥了魔力,她后来成为了我的妻子。





2009年 重新找到方向

危机之后,我意识到视觉的冲击可以带来画面感。就像这幅作品中,重点都在光线上。这束神秘的光透过窗射进来落在书上,书成为了视觉的中心。从打开的书籍,紧绷的手臂到放空的眼神,画面超越了细枝末节,产生了一个完整的故事。脸在半明半暗中,表情是柔和的。我喜欢这个构图,匀称而稳定。手臂、躯干、双腿构成了对角线。然后是技法,在床上特别明显,笔触自由而感性。对我来说不使用白色很重要:床单是由一系列亮色(粉色、橙色、黄色)及在光影中的丰富色调共同形成的。我想在笔触上靠近印象派的画法,紫色调的阴影和冷暖色的和谐。




透明的效果

同一时期,我进一步研究了如何用粉画表现透明效果,这也成为我的粉画中经常出现的主题。我一直都喜欢表现光线,比如背光下的轮廓,透过树叶的太阳光、透明的面料。这幅作品像一首诗,粉色和橙色的披肩,模特的白衣服……我们记不得半明半暗中的脸,但是我们看到画面的整体。这个主题我很喜欢,因为它可以营造出美好的氛围,同时它也是一个挑战,进一步提高我的技术。




2010年 尝试风景画

我试图通过这幅作品以爱好者的身份进入风景画的领域。当你住在海边时,你怎会不想画风景呢?这里我们跳脱了由人们细腻内心情感的表达,进入了另一个界面。真正的主题是大海,一个面向海平面的女性似乎在冥想。构图更加复杂,这里看不到水平或者斜向的线条,剩下的比较简单,随意的笔触,但必须要很精细。我将各种颜色的白层叠在纸上,尤其是在最后一遍过颜色时最为精细。这场景让我很想画一些真正的、完全没有人物的风景画。但我很快意识到,每个主题都有自己的秘密,要成为好的风景画家,就需要得到风景画的秘诀,以破解里面的陷阱。所以我还是决定画人物吧。




新的转折

这幅画代表了我职业生涯的转折,正是它将我真正推上了国际舞台。我的画廊每一年都会确定一个主题并且出版一本画册。这一年的主题是反射。我想到用舞蹈房里的两面镜子来加强主题。马德里的一位舞蹈家朋友做我的模特,拍了一组照片。开始时遇到一些困难,在拍了无数张照片之后,我终于找到合适的视角。这里大家再次看到我对构图的重视:非常匀称严谨,与穿着紧身胸衣和舞蹈鞋的模特的优雅甜美形成对比。


变化的契机

2010年也是我开始创作大尺寸作品的一年。我一直都喜欢大尺寸创作,可以让我挥洒自如,减少小细节。我喜欢大型的艺术作品,比如先贤祠里的雕塑作品,但是粉画有它的局限性。此前,我通常画65×50厘米的作品。后来Canson为我定做了一卷1.5米宽的画纸。我把它裁成想要的尺寸,裱在卡纸上创作。我开始画100×70厘米的尺寸,然后是130×90厘米。



2012年 打破习惯

几年来,有些创作对象会重复出现,比如主题(逆光的光线、透明的关系),地点(我的家以及家里露台和蓝色落地窗)以及模特(首选是我夫人)。有时需打破我的习惯。比如这幅作品中,我选择了表现直接的光线,鲜艳的色调和用长椅和手臂构成水平线的简单构图(元素较少)。这里,所有的重点都在稍稍倾斜的大腿上。我很喜欢对比:非常暗的背景和完全曝光在光线下的前景,红色的袜子和蓝色的地面,营造出完全不一样的氛围,但我很喜欢。




2015年 新挑战

这是我最新的作品。我将人物与风景融合在一起,构图变得非常重要,因为我要在众多图片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第一个挑战是风景,我将这个地方假设为地中海地区,远处是一座古老的宫殿。第二个挑战是要在画面中的两个人物之间立联系。大家当然也会看到我喜欢的光的效果以及服装表现出的透明感,阳光在海面上的反光。技术上的挑战在于我要抓住海浪的运动状态,水的活力,防止像照片一样把水变得僵硬。这是我迄今为止最大的粉画作品:130×97厘米。


(版权所有,转载请联系微信后台)



Vicente 2016 中国之行



主办单位:中国粉画艺术网、苏州市美术家协会、明·美术馆

展览时间:2016.7.2-7.17

展览地点:奥加美术馆(北京市朝阳区东直门外大街26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