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老城门的历史,你知多少?

 静雅轩345 2016-07-21



北京老城门的历史故事,你都了解吗?

崇文门、宣武门、东直门、西直门……

提到北京这些地名儿,大家并不陌生。

每一道城门都有自己专属的名字,

也有各自特别的历史使命:

正阳门走“龙车”、崇文门走酒车、

朝阳门走粮车、德胜门走兵车……

时光匆匆,让我们慢慢重温北京老城门的光辉岁月吧~ 


内九城之正阳门



元时称“丽正门”,北京人俗称“前门”,与地安门(俗称后门)南北呼应。正阳门位于内城南垣的正中,是皇帝专用城门。皇帝每年两次出正阳门,一次是冬季,到天坛祭天,另一次是惊蛰,到先农坛去耕地。这两次出行,都是要走正阳门。


内九城之崇文门



元时称“文明门”,俗称“哈德门”、“海岱门”。此门主要走酒车,城外是酒道。以前的崇文门外,东北方向有一只铁龟,造型很是古朴,据说这一段儿护城河的桥下有一个海眼,于是人们就用一只乌龟来镇住海眼,保护北京城的平安。


内九城之宣武门



元时称“顺承门”,明永乐十七年,南拓北京南城墙时修建,延续了元“顺承门”之名。正统元年,明政府重建城楼,增建瓮城、箭楼、闸楼。取张衡《东京赋》“武节是宣”,有“武烈宣扬”之义,改成“宣武门”。宣武门外为菜市口刑场,囚车经常从此门出入,人称“死门”。


内九城之朝阳门



元时称“齐化门”,城内九仓之粮都从此门运至,故瓮城内刻有谷穗一束,逢京都填仓之节日,往来粮车络绎不绝。朝阳门是北京城东面城垣上的主要城楼,为京城东面的重要门户。城楼建筑庄严,城垣坚固,气势雄伟。清末在城楼下有环城铁路,并设有朝阳门火车站。


内九城之阜成门



阜成门位于内城西南面城楼,为三重檐楼阁建筑,面阔五间。其城楼上梁柱重重,气势雄伟。城楼附近,各种南窑煤炭、货栈云集,是煤炭储存之地。


内九城之东直门



元时称“崇仁门”,此门是内九门中最贫之门,东直门走百姓车。最早的东直门大概有三里多长,地上铺的是石板路,一共有150多家买卖铺子,过了冰窖口,柴米油盐酱醋茶,只要是老百姓日常生活所必须的,无论是吃的、用的,都可以在这条街上找到。


内九城之西直门



元时称“和义门”,是东直门的姐妹门,走水车。西直门的城门洞上面刻着水的波纹。过去的皇帝,不喝城里的水,嫌城里的水苦,专门喝玉泉山的水。现在科学进步了,人们专门把玉泉山的水送去鉴定,的确是杂质少,味道纯正。


内九城之安定门



元时称“安贞门”。整座城门建筑整洁、布局精炼。“安定真武”在诸门中颇有独特风格。安定门走什么车呢?北京的说法是兵车回城走安定门——出兵得胜,收兵呢,自然安定了。


内九城之德胜门



元时称为“健德门”,为出兵征战之门,寄语于“德胜”二字。有黄顶碑楼,碑极其高大,其它诸门的时刻难以比拟。德胜门为走兵车之门。每日午时,德胜门和宣武门同时一声炮响,城内的老百姓听炮对时。


外七城之永定门



永定门是当年北京外城7座城门中最大的一座,也是从城南出入京城的交通要道。永定门位于左安门和右安门中间。据有关史料记载,永定门是逐步建成的,跨越了明、清两代。永定门以雄伟姿态矗立于北京城中轴线的最南端,直到1957年被拆除。2004年重建。


外七城之左安门



左安门在北京外城东南,城楼呈方形,箭楼高15米、长6米,分为两层,共有箭窗6孔,进深6米,是外城东南城防屏障。


外七城之右安门



右安门位于北京外城西南,为方形城楼,高15米,进深6米,共辟箭楼14孔,为外城西南的交通要道。


外七城之广渠门



广渠门位于北京城东南。虽然其箭楼为两层,但是规模并不大,但位置居于城东交通要冲,是外城的重要门户。广渠门过往的商贩行人较多,因此这里有许多茶楼酒肆,热闹非凡。


外七城之广安门



明代称为“广宁门”,位于外城西面,由箭楼、瓮城和城楼组成,是北京城西防御的主要门户。广安门城楼高大,气势雄壮,为重檐三层城楼,楼上梁柱及三层廊檐,栏杆上均有精致木雕,是城外又一雄伟建筑。


外七城之东便门



东便门是京城东面连接内城与外城的主要出入口。东便门城楼矮小简陋,城门呈方形,是小商菜贩出城的主要门户之一。


外七城之西便门



西便门是西面内城与外城的主要出入口,和东便门一样,城门向北开。“拉骆驼跑城儿”是旧时北京一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