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电迷”落幕 产业布局正酣

 好风似水 2016-07-21

  

 

  6月9日至11日,迷笛电子音乐节在苏州太湖迷笛营举行。这已经是迷笛第三次举办电子音乐节。作为国内最早把音乐节品牌化、规模化运营的主办方,迷笛如今在更垂直和细分的领域探索出了一套同样成功的模式。

 

  不同于迷笛摇滚音乐节,“电子迷笛”让观众更注重自我舒适度的体验,迷笛也为此进行了大量细心的设计。首先在时间、地点上,6月的太湖还不是很热,偶尔的小雨反而会为观众跳舞提供更多乐趣,太湖迷笛营本身的湿地公园属性又比在城市体育场馆有更接近自然的体验。“户外电子主舞台”正好处于两个小山包之间,观众在此会有被绿色包围的感觉;“户外重低音主舞台”位于一个广场上,迷笛还在观众区中间设置了一个大型充气泳池,给观众提供了一个清凉的游戏空间,而且有很多观众都把充气池当成沙发,坐在上面随着节奏晃动。

 

  为配合电子音乐观众的习惯,“电迷”还设置了两个持续到凌晨三四点的室内电子舞台,给了观众一个“舞到天明看日出”的选择。在露营区,观众每天早上都会在鸟叫虫鸣中醒来。观众也会有更多自发的互动,比如用玩具水枪制造人工降雨给人们降温,还有不少人用彩色玉米粉玩儿起颜色大战。

 

 

  随着音乐节产业的发展,迷笛布局细分市场的尝试明显加快。“电子迷笛”之后,7月迷笛还会在湖北利川举办偏民谣风格的腾龙洞音乐节;“孩迷”音乐夏令营是专门针对小朋友的音乐项目,与音乐节的“孩迷”舞台形成互动;“迷笛考级”将让迷笛音乐学校和全国范围内的乐手以及迷笛音乐节形成三向互动,“迷笛出品”则成为每个迷笛观众必够的音乐周边产品品牌。更值得关注的是,在资本涌动的当前,迷笛一直坚持“做文化的慢公司”定位,一方面与投资方保持接触,另一方面拒绝急功近利的风投。每个来过一次迷笛的年轻人都不只认为自己是音乐消费者,更会对迷笛形成情感认同。这其实是迷笛在音乐节市场上最具竞争力的资源。(文/刘颖 摄影/闫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