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热!穿越回宋朝吃冷饮吧~

 伯乐书香小屋 2016-07-22

今年夏天似乎格外炎热,前不久更是爆出大妈在汽车后备箱顶煎鸡蛋,烤肉的新闻。真是“万瓦鳞鳞若火龙,日车不动汗珠融。”套用网上的一句话,命是空调给的。在现代,人们消暑的手段多种多样,待在空调房内吹冷风,去游泳馆游泳,去避暑胜地避暑。那么古人在这“大暑小暑,上蒸下煮”的难耐夏日是如何纳凉的呢?

诗人白居易曾为如何度过酷暑夏日写过这样的一首诗;“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说得更直白一些,就是心静自然凉的精神胜利法。所谓精神胜利法当然是要靠个人的心境来达到,但是,在平均气温远超个人承受能力的今天,根本行不通啊!我相信古往今来,一定有人可以达到这样的境界,但绝对不是大多数忙于工作学习的普通人。

从古代到近代,普通百姓最常见的纳凉工具还是扇子。扇子最初称为“五明扇”,据传是虞舜所制。骄阳似火的夏日里,人们优哉游哉的坐在摇椅上,手握蒲扇轻轻挥动,在树荫下喝茶纳凉,好不悠闲快活。有一首《扇子谣》是这样说的“扇子扇,有凉风,天天在手中,有人问我借,等到明年冬。”从这首简短易懂的歌谣中我们不难看出,扇子绝对是普通民众在夏日里不可缺少的良友。《西京杂记》里有这样一段记载:“长安巧匠丁缓者……又作七轮扇,连七轮,大皆径丈,相连续,一人运之,满堂寒颤。”从“满堂寒颤”四字我们可以想象,这把巨大的扇子在工作时一定十分清凉,只是那个让扇子工作的人会不会挥汗如雨呢?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在《醉花阴》中有“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的诗句,其中写到的玉枕即为青白釉瓷枕。古时,瓷枕表面会有一层釉面,使人们枕在上面感到清凉舒爽。不仅如此,瓷枕内部和下端会制作成中空的,这样一来可以方便透气。炎炎夏日,枕在这样的枕头上,一定是一种享受。瓷枕可不是仅仅只能是用来避暑消热,它还有其他作用呢。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我们了解到:人们长期枕在瓷枕上,可以清心明目,到老仍然如此。看来长久使用瓷枕对眼睛是有好处的。古人的风雅情怀处处可见,不仅要枕着外观精致,剔透清凉的瓷枕安然入睡,还会在夜帐中悬挂一些芬芳的花朵,譬如茉莉一类。这样一来,花香四溢的纱帐中,不仅雅致有趣,还能起到催人入睡的效果。下图为北宋定窑白瓷孩儿枕。

《楚辞·招魂》中有“挫糟冻饮,酹清凉些。”的相关记载,这一句是赞赏冰镇糯米酒的,说它喝起来醇香又清凉。看来春秋时期,诸侯们喜爱在宴席上饮用冰镇米酒。到了汉代,人们夏日里会选择饮用井水解热消暑,井水清澈凉爽。为了使味道更加好些,人们会兑一点蜂蜜进去,冰冰凉凉的蜂蜜井水算是当时的冷饮了。隋唐时期,长安街头出现了很多“饮子店”,相当于今日的冷饮店。这样的小店在夏日里受到消费者们的热烈欢迎。“饮子”用水果或者草药熬制而成,具有清热解毒,解渴消暑的功效。在唐代开这样一家小店,是可以养活全家人的。可以想象到了炎热的夏季,这样的小店一定是人满为患。所以在唐代,街头买冰算是一种谋生手段。王定保的《唐摭言》中便记载了一则街上卖冰故事,话说,从前有个姓蒯的小商贩在街头卖冰,有客人被炎炎夏日热得十分难受。于是想在这个蒯姓小商贩处买上一些,蒯姓小商贩自认为自己这里有冰很了不起啊。竟然坐地起价,想要数倍的价钱卖给客人。客人因为他的贪得无厌十分恼怒,愤然离去。结果不一会儿,蒯姓小商贩的冰也融化了。真是弄巧成拙、得不偿失啊!

食冰消暑真正走进寻常百姓家的时代应该从宋代开始算起,诗人杨万里有诗云;“帝城六月日停午,市人如炊汗如雨。卖冰一声隔水来,行人未吃心眼开。”宋朝人过着宋瓷一样精致的生活,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看看宋朝时期人们夏日里的冷饮便可知了。宋代人们把冷饮称为“凉水”,这种叫做凉水的冷饮属于果汁类饮料。《武林旧事》中记载的冷饮有;“雪泡缩皮饮、梅花酒、香薷饮、五苓大顺散、紫苏饮。”《东京梦华录》还有 “砂糖绿豆、“冰雪凉水”、“荔枝膏”等等,这些多达几十种的解暑冷饮听听名字便让人产生无限神往,可惜的是年代太过久远,今日的我们根本无法得知这些名字清雅的冷饮究竟是怎么做的。但是光看着这些琳琅满目的名字便知道宋朝时期,人们的解暑饮料是多么的丰富繁盛。

宋朝时期,农历六月的汴京和现在很是相似,卖冷饮的小商贩们会在街边放上桌椅撑起伞。人们坐下来吃冰时,会选择自己喜欢的水果放在里面,搅拌后食用。是不是很像现在的冰激凌。开封府的“冰雪冷元子”是当时的热卖冷饮,这种冷饮是由蜂蜜、砂糖和黄豆制成而成。黄豆炒熟去壳后磨成豆粉,用蜂蜜拌匀,兑上水制作成一个个小团子。再将它们浸入冰水中冰镇后,一道冰凉可口的夏日甜品就呈现在眼前了,想想就有些嘴馋。到了南宋时期,市集上的冷饮变得更加丰富多彩,那时的夜市,冷饮铺甚至要卖到三更时分才会打烊。

用冰降温的方法早在三千年前的周代便已经产生了,《周礼·凌人》记载;“春始治鉴,凡外内饔之膳馐鉴焉,凡酒浆之酒醴亦如之,祭祀共冰鉴。”这种叫做冰鉴的器物就是最早的冰箱。1978年湖北随县曾侯乙楚墓曾出土过两件冰鉴,上面还放置了一柄专门用来舀冷饮的勺子。冰鉴由两件器物组成,外面是一个大方鉴,里面是一个方形的尊缶。造型古朴,工艺严谨。在两千年前的夏季,人们将酒食放入中间,再将冬日里储藏的冰块放入其中的空隙内,食物酒水经过冰镇后便可解暑消热了。

明朝时期,冰鉴成为皇亲贵族们的重要避暑器物。这时的冰鉴多用黄花梨木和红木制作而成,口大底小呈方形,两侧装有铜环便于搬运。盛夏来临,将上面的活动盖板打开,再将时令瓜果或者饮料放入用冰镇上,随时取用。真是夏日里难得的惬意啊!

清人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记述,京城中从三伏天的夏季到立秋这段时间,各个衙门都会赐冰。届时会发冰票,可以自行领取。各个衙门的官员们领取的冰票用不完便流传到民间,于是乎,普通百姓也可以享受到这夏日里难得的清凉了。买来一块冰放在地中央,孩子们围着冰欢腾雀跃,凉爽的气息似乎跃然纸上。这是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清代乾隆掐丝珐琅冰箱。

箱体外部为掐丝珐琅,遍饰缠枝宝相花纹。夏季来临,将冰块放在冰箱里面,通过盖面的两个铜钱状的通气孔,冰箱会散发出冷气以达到降温的目的。在没有空调的古代,酷暑难耐的夏日里,人们苦于清凉的夏夜如此短暂。于是打开一扇扇轩窗,微微凉意随风进入屋中。枕着凉意十足的瓷枕,清嗅暗夜花香,手持团扇,品尝着各式各样的冷饮。如此低碳环保的纳凉方式真是别有一番情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