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已经到了安卓6.0时代,系统优化已经做得很好,面对复杂的安卓系统,很多用户使用起来难免会陷入一些使用上的误区,有时候你的使用方法只是心里上的安慰,没有起多少手机作用,接下来我们就盘点下安卓系统使用中容易陷入的几个误区。 RAM和ROM分不清? ![]() 很多用户安装新应用时有时会显示“系统内存不足请及时清理空间”,但打开手机空间一看还剩十几G,这就不明觉厉了,明明还有这么多为何连个几十M的应用都安装不上呢?实际上系统本身运行程序的空间是没那么大的。遇见空间不够用问题。就试试这个方法肯定有效果 打开“设置-应用-点击应用-清理数据”按照这个流程就可以看到手机实际的运行空间剩多少了。还可以清理空间,再次尝试新的应用程序就可以安装上了。 软件不使用一定要退出? ![]() 安卓系统刚刚设计出的时候,并没有想到以后会扩展到很大的应用,起初只有256M,如今按起来已经不够看了但这在当时已经算是很好了,运行大程序时后台内存就会非常吃紧,如果不强制清除一些没有用的进程,桌面和软件会非常卡 顿。 这就让很多认产生这样的认知,Android软件如果使用后一定要关闭,关闭不了的话就要通过内存管理或者设置中的应用管理去强制关闭。但事实果真如此?其实并不是。 Android 软件的内存管理机制进程一结束就采取挂起状态,目的是让用户再次启动进程时 获得较快的访问 速度。挂起的进程会保留在内存中,但一般不会运行,除非是需要推送的服务,是以极小的内存占用空间保持激活状态。后者是在进程停止后就立即结束 那么遇到手机卡顿怎么办呢?最佳的办法,重启手机。引起卡顿的原因主要是内存不足,导致每次开启程序都会重新载入进程。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后台运行的程序 过多,并且争抢保持运行的内存资源。这种状况往往出现在一些质量较次的程序中,即使你没有使用过它也会偷偷载入到进程中,如果它实在干扰了你的正常使用, 那就卸载了它吧。 管理手机流量不一定非得使用第三方软件 ![]() 手机用户打都很关心流量使用问题,很多用户都选择安装流量管理软件如360手机管家等来帮助监控流量变化, 在Android 4.0系统之后,系统已经加入了流量使用情况监视功能,它可以监视系统中所有程序的前后台流量使用情况,并可以通过设置上限进行流量超出提醒。担心流量消耗过快的人还可以设置移动数据流量上限,当超出后直接关闭移动数据,就不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Android 5.0系统对这个功能进行了一定增强,可以单独选择应用程序进行后台流量限制,方法是点击设置——流量使用情况——应用名称——限制应用流量后台。这样就能防止使用移动网络时,应用在后台偷跑流量了。 Android系统不安全? ![]() 苹果手机,没有越狱的设备,只有iTunes。一种途径来安装iOS应用程序,让iTunes以为其运行在已付费使用者的设备上,而不对其进行付费判断。这样一来,所有的iOS未越狱使用者,他们的应用来源只有iTunes,这样也就相对安全。 Android而言,这种情况则相对复杂。因为PlayStore覆盖范围不完善,应用开发者可以通过其他平台来分发应用,这也就造成了第三方应用商店泛滥,监管不健全,为恶意软件的传播埋下了隐患,安卓系统相对于苹果的安全性防护是差了一点,但是安卓设备应用安装途径多元化很方便扩展,苹果软件安装途径单一。使用习惯也会导致的安全问题,不仅威胁到Android系统,其他系统也会因此导致很严重的安全问题,在不安全的网页中随意输入个人信息,以及随意打开浏览器下载好的APK安装包等等。 Root比没有root好很多? ![]() 在 Android系统是否Root这个问题上,用户都有自己不同的观点,首先,个人是不推荐Root的。为 什么不推荐呢?主要还是从安全和稳定性方面去考虑。从安全性角度讲,一旦用户获取了Root权限,就代表系统将大门面向所有人敞开。所有恶意软件可以控制 “超级权限管理器”来对系统内部组件进行修改、控制,而这一切都可以在你不知不觉的环境下进行,你的隐私将不再是隐私。而稳定性方面,Root设备或多或少都会影响系统稳定性,当然不排除这会增加系统稳定性的可能,但是考虑到日后系统升级时要保证系统完整性,Root就会对后续升级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