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暑, 已是夏日的尾声。 只愿你我不再仓促, 多停留一会儿, 去好好欣赏今年最后的夏日光景。 ——国馆君按 古人说:绿树阴浓夏日长。漫长的白天显然减缓了许多生活的节奏,一个蝉鸣聒噪的午后,我们都可以带着些许慵懒将它过得惬意十足。 然而逝者如斯夫,夏季特有的惬意是有限的,但回忆可以是无限的。 其实,在秋天第一片落叶归根之前,不妨在夕阳溶尽天边的黄昏时刻多驻足停留一会儿,相信在那样的情境下,那些你所憧憬的美好景象总会与你不期而遇。 最理想的夏日生活 晚唐诗人高骈有首诗说:“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寥寥四句,无不勾起了许多长期囿于钢筋水泥的人的雅致,古往今来,夏日景致,最有禅意: 无事听雨丨夏日的雨,时而伴有阵阵轰雷,屋外池塘边停靠的舟船,伴着池荷乱跳雨,如琴瑟白雪之音。 芭蕉绿晕染窗纱丨雨打芭蕉,让人不禁联想到烟雨江南:铜绿的大宅门门环、宣纸上的泼墨山水…… 小楫轻舟,误入芙蓉浦丨到了晚间,寻寻觅觅,渡鸟沙沙,静夜澄明流萤细语,别有一番仲夏夜景致。 大暑习俗 大暑为六月中,暑热至极,那么自古以来,大暑又有着怎样的风俗雅趣? 伏贴与伏食丨伏贴意为俯首帖耳以对酷暑;老北京有谚曰:“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吃伏食则有“伏日作汤饼辟恶”之意。 河朔饮丨三国曹丕《典论》里叙述了刘松与袁绍字第共饮的典故,故河朔有“三伏之际昼夜酣饮极醉,至于无知,云以避一时之暑”一说的'避暑饮'。 玩月丨诗人元稹有一句'江树悬金镜,深潭倒玉幢',故而除却春江花月、中秋桂月之外,农历六月十五玩月赏月亦不可略。泛舟湖上,待酷暑褪尽,以轻风月香度酒,周边睡莲红翠相偎,清芬相拥,岂不美哉? 夏天是雨季,每次迎来一场雨,都是给予庄稼人的恩赐,老天爷给他们放了假,不用下地干活。 大雨滂沱的天气里,当然也不会有亲朋好友的突兀造访,那稚童守着屋檐,看着水泱泱的院子,几片树叶在小水坑里打转,越是接近夜晚黄昏,池塘里的蛙叫声越是喧嚣,狗也不安生,四脚都是泥,浑身都是水,一股脑地随意甩动着…… 而夏日渐渐老去,对于即将迎来的新秋,你有着怎样的展望?又或许,对于即将告别的炎夏,你是否有些许未曾释怀的心绪? 销夏 白居易 · (唐) 何以销烦暑,端居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热散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此时身自得,难更与人同。 萤 徐夤 · (唐) 月坠西楼夜影空,透帘穿幕达房栊。 流光堪在珠玑列,为火不生榆柳中。 一一照通黄卷字,轻轻化出绿芜丛。 欲知应候何时节,六月初迎大暑风。 大暑水阁听晋卿家昭华吹笛 黄庭坚 · (北宋) 蕲竹能吟水底龙,玉人应在月明中。 何时为洗秋空热,散作霜天落叶风。 大暑 曾几· (宋) 赤日几时过,清风无处寻。 经书聊枕籍,瓜李漫浮沉。 兰若静复静,茅茨深又深。 炎蒸乃如许,那更惜分阴。
六月十八日夜大暑 司马光 · (宋) 老柳蜩螗噪,荒庭熠燿流。 人情正苦暑,物怎已惊秋。 月下濯寒水,风前梳白头。 如何夜半客,束带谒公侯。 承蒙馆友们的支持, 绿檀木梳 · 青丝两日1000把已售罄 相聚有时,还请期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