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州古城通济门对岸的观音阁旁,有座特别的牌坊——周母陈太老夫人节孝牌坊。据有关方面考证:乾州这座雕有凤居上龙在下图案的牌坊,在全国牌坊中是独一无二的,雕刻这样图案的时间在全国是最早的,在苗族、土家族与汉族聚居区的节孝牌坊是唯一的,因其孙子获战功由朝廷诰命封为一品夫人并由皇帝圣旨旌表建立节孝牌坊在全国也是唯一的。 龙为百兽之尊,凤乃百鸟之首,在封建社会分别象征至高无上的皇帝和高贵华丽的皇后。在中国漫长的男权社会和封建帝制时期,男女不平等,皇权象征的龙凤图案,总是龙在上凤居下。只有在大清朝慈禧太后垂帘听政并执掌大权后,凤才翻了身,使得凤居上龙在下。 1.正面中间: 令子能读父书,移孝作忠,尽获高风垂懿范; 文孙克勤王事,既贞且寿,含饴累世沐恩纶。 落款是监运道衔辰沅永靖岳备道翰林编修杨翰拜书。 上联是对周母陈太老夫人的儿子继承父志、“移孝作忠”的赞美;下联先赞其孙辈,后夸周母陈太老夫人本人,并对其表示祝福。该联中间一个分句采用自对。下联“文孙”:本指周文王之孙。《书·立政》:“继自今文子文孙。”孔传:“文子文孙,文王之子孙。”后泛用为对他人之孙的美称。“文孙”对“令子”非常工稳,但“含诒 2.正面两旁: 家庆国恩,紫气来迎王母寿; 言坊行表,徽音长奉女宗贤。 下款为岁次乙丑季夏月上浣,辰州府正堂张越拜书。 上联“来”字笔者疑为“东”字。一是“来迎”对“长奉”欠工,二是繁体字“东”与“来”相近,重修时未按联律辨析所误。 3.反面中间: 上尽孝、下抚孤,茹蘖含冰,独向庭帏完大节; 内治家、外忧国,指囷募士,允从巾帼见奇人。 落款为清同治四年岁次乙丑季夏日,赐进士出身上书房行走翰林编修贵粮贮道愚侄陈簠顿首拜书。 该联与“冰清”“玉洁”“松贞”“柏操”8字,是对这位80多岁的周母陈太老夫人恰如其份的评价。上联“茹蘖含冰”指生活清苦,为人清白。同“饮冰食蘖”。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三》:“节妇非素有定志,必不能饮冰茹蘖数十年。”“蘖”即黄蘖,又名黄柏,气苦性寒,无毒。下联“指囷募士”的意思是:指着谷仓里的粮食,招募士兵。“三国志”中有“指囷相赠”的历史典故:鲁肃家道殷实,存粮两囷各有万斤之数。周瑜在江东起兵,一无军粮二无兵器,遂向鲁肃求援。鲁肃即指一囷相赠,又以另一囷做保,雇工开始为周瑜打造单刀5000口。周瑜命兵卒取来麻袋200个,每袋装50斤,将粮食搬回营地。为扩大招兵影响,周瑜向鲁肃借得纸笔,大书“兴复汉室”四字,亲手贴于粮囷墙上。 4.反面两旁: 止水怀贞,久见波澜平古井; 青霜比节,方知松柏抱冬心。 下款为两广总督都堂翰林院编修毛鸿宾拜书。 据《乾州厅志》记载:“乾州四面环山,武溪萦绕,前有炮台竿子之镇,后有吕洞喜鹊之竣,左处清江镇溪之奇,右倚三门高岩之险,称固塞要害之地。”正是在这个兵家必争的固塞要害之地,在150年前发生过战争,周母陈太老夫人的孙子周洪印等战功卓著,清廷褒奖周氏祖考并圣旨旌表兴建了这座节孝牌坊。 杨良华主编、湖南美术出版社2013年2月出版的《乾州》画册第24面—25面刊载了该节孝牌坊的照片及文字说明,文字介绍为:“节孝牌坊为清代乾州厅人周洪福、周洪印、周洪宾向皇上请旨为他们的祖母陈氏所立。周洪印字金台,外号长二,生于清道光十三年(1833),行伍出身,从戎于湖北、安徽两省。咸丰同治年间,曾任湖南西路统领,驻扎湘边。长兄周洪福(1830--1866),字寿山,常年随洪印掌管营务,升任副将。三弟周洪宾,曾任乾州左营守备。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的部将李福猷率军乾州时,周洪福在乡奉祖母之命‘创捐招募’,并亲招周洪印回师护城,固守乾州,保全了辰州、常德。周洪印被提升为督衔总兵,获‘劲勇巴图鲁’(巴图鲁乃满语译音,为勇将、能干之意;也可转译为英雄)称号。洪福被擢升副将,后战死于贵州。周氏一门均获封赠,其祖母‘上尽孝、下抚孤’,诰封‘一品节孝老夫人’。乾州节孝牌坊,是展示周氏家族所蒙‘皇恩’的历史建筑。” 《吉首市志》记载:“1863年(同治二年)9月6月,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部将李福猷率30000多名太平军,由永绥入乾境,在茶油坪(今寨阳乡矮板村地)遭乾州协副将周洪印部狙击,激战一昼夜,于9月8日晨突围入凤境。” 乾州节孝牌坊原址在现今人民南路,那个地方叫田家园,老百姓习称田家园牌坊。1966年破“四旧”时被毁,断石残片堆在一边,后来修小溪桥大队部时把部分残石做了墙脚,遗存的断石残片现存放在小溪桥405队附近的太虚寺。原牌坊只有赵胜武在上世纪50年代拍的照片了,各位如今看到的节孝牌坊是2007年9月改迁现址竣工的,2007年8月10日,《潇湘晨报》作了题为《乾州节孝牌坊将再现历史遗韵》的报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