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桃花源里好玩联

 江山携手 2016-07-22

       桃花源位于洞庭湖畔的湖南省桃源县境内,背倚巍巍雪峰山,面临滔滔沅江水,藏风聚气,环境幽雅,风光秀丽。晋代大诗人陶渊明《桃花源记》问世后,文以景传,景以文盛,文景交融,声名远播。桃花源还有很多动听的别名:世外桃源、桃源仙境、洞天福地……桃花源分桃花山、桃源山、桃仙岭、秦人村4个景区,其中桃花山、秦人村为桃花源的中心,有桃花山牌坊、桃花溪、桃树林、菊圃、方竹亭、秦人古洞、集贤祠等70余处景点。

1600多年来,桃花源以其神奇的魅力吸引着无数中外游客,不少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许多佳联,惜几经沧桑,大多已付劫灰。民国时期尚存古代木刻楹联30余副;至上世纪90年代后期,保存完好的自古至民国时期的木刻楹联只剩21副。现已收集整理和征集到楹联达300多副,仅悬挂在桃花源景区内的楹联就有100多副,其集句和题句古联均为明、清和民国名土原作,其中原物已佚者,由后人(包括今人)重书重刻而成。这些楹联文字优美,意境隽永,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极高,深得游人喜爱,现选取部分古联供大家玩味。

    桃花山牌坊联之一:

桃花山牌坊,始建于1943年,后倾塌,1973年按原貌修复。牌坊雄踞在桃花源主景区东端。高16.8米,宽26.8米,中空净跨12米。具有宽绰的跨度、秀美的雕饰和雄浑的气势,集古今彩饰艺术和南北古建筑风格于一体,誉为目前我国横跨国道最大的中华第一坊。传说这里是人间和仙境的毗邻之处。坊内即是桃花源仙境。

红树青山,斜阳古道;

   桃花流水,福地洞天。

    该联原为石刻隶书,款署唐伯球题。联为桃源县人甘澍撰,已毁。现为石刻行书。上红树青山出自欧阳修《丰乐亭游春》中句: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斜阳指夕阳。古道:旧时的官道;桃花源前的大道就是古时的官道。下联桃花流水出自李白《山中问答》中句: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福地洞天:唐代杜光庭在《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中将神仙居住的名山胜境分为十大洞天 卅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桃花源为 卅六小洞天中的第卅五洞天,曰白马玄光之天。

    联语大意是:此处桃树红艳、青山葱郁,夕阳下的古代官道,光景尤其奇绝。看到这灼灼桃花,清清流水,绝得这里真不愧为神仙居住的洞天福地。

    桃花山牌坊联之二(已佚失)

 楚国山川周甲子;

    秦人鸡犬汉桑麻。

    该联集自清人高屯、田斗光诗句。集句人不详。上联大意是:桃花源乃楚国土地,这里一直用以纪年的仍是周朝的历法。下联是说洞中鸡犬都是避秦人留下的,避秦人的子孙后代,传到汉代依然务农,桃花源仍种有茂盛的桑麻。

    菊圃大门联:

菊圃初建于明万历三年(1640)。因陶渊明酷爱菊花而建,菊圃建筑气宇轩昂,屋宇盘错,并点缀以亭阁。圃后有陈列馆,展陈古今名人题咏桃花源的字画和数百件文物。每当秋天,芍药凝霜,丹菊竞放,令人赏心娱目。

     却怪武陵渔,自洞口归来,把今古游人忙杀;

    欲寻彭泽宰,问田园安在,惟桃花流水依然。

    木刻行书,上款:民国三十年冬月,下款:益阳夏受惺畊甫识。 甫识即初识。

    上联大意是:只怪那武陵渔人,从洞口回来后说出了桃花源的隐秘,几乎忙坏了古今游人;下联大意为:我要去寻访陶渊明县令,问问他所写的良田美池在哪里?因现在看到的只有桃花流水依然如故。

菊圃回廊集句联:

    且欲近寻彭泽宰

    至今传者武陵人。

     该联原悬于二门,集句人:桃源县许开椿。上联集自唐代崔曙诗句: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彭泽宰指陶渊明,因他曾作过80多天彭泽县令。的下联集自韩愈《桃园图》中诗句:世俗宁知伪与真;至今传者武陵人。

联语大意是:我一来到桃花源,就想寻访作过彭泽令的陶渊明先生;因他写的《桃花源记》而使武陵渔人的故事流传至今。

菊圃内文物室门联:

    避世乃为贤,看流水桃花,送尽六朝人物;

问津犹作吏,搴灵山香草,别开三楚乾坤。

木刻篆体联,上款是清蜀东余良栋撰,下款为潮阳陈大羽补书。余良栋为清光绪年间桃源县令;陈大羽,潮阳人,南京美院教授,全国著名书法家。

上联避世指归隐;为贤指做有道德的人。六朝指吴、东晋、宋、齐、梁、陈,都偏安江南,以建康(今江苏南京市)为首都,称六朝。下联问津:游桃花源;qiān):拔取。三楚:指楚国。江陵为南楚,吴为东楚,彭城为西楚。

联语大意:辞官归隐的陶渊明,道德高尚,写出了一篇不朽的《桃花源诗并序》,六朝人物象大浪淘沙般地送走了,只留下千古芳名;我因为做桃源县令才问津桃花源,我诚心地拔取福地的香草敬献陶令,感谢他的文章为楚地境内另辟了一个世外桃源新天地。

菊圃廊右石圆门联:

山若有灵应识我;

水如无意莫回头。

木刻行书。上款民国已卯夏,下款为曾杰书。注释:据说名山皆有灵气,因为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成语有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句,此处是说水有情意。

联语大意:桃花山要是真有灵气,应该认识我这个热爱山水的游客;桃花溪的流水,假如没有情意,它就不会随着山势迂回流转。

问路桥集句联(已佚失)

问路桥。由陶记既出,得其船,便扶问路句命名。桥跨桃花山东涧,桥头悬岩百丈,古木挺立,葱葱郁郁,极为清幽。清光绪十八年修建桥和桥亭,桥与西涧遇仙桥对称,建筑形式亦相似。桥两端山崖陡峭,古木丛生,桥下流泉轻吟,环境极为幽静。

桃花流水杳然去;

   嬴颠刘蹶了不闻。

    该联集句人:湖南慈利县吴恭亨(1857-1937),字悔晦,近代古文家、诗人。上联出处:见桃花源牌坊联注释;下联集自韩愈《桃园图》中诗句。嬴是秦朝嬴政的姓,刘是汉高祖刘邦的姓;嬴颠刘蹶指秦汉的灭亡。了不闻指什么也没听到。

       联语大意是:这里只能看到桃花随着流水悠然而逝;至于秦与汉的灭亡,桃花源里的人却一无所知。因为他们的祖先还是秦始皇在位时逃入洞中的,子孙后代都与世隔绝了。

   穷林桥集句联(已佚失)

穷林桥隐于桃林之中,单拱石栏,旁边便是水清如镜,汩汩长流的桃花溪。桥头立一块桃花碑,碑刻张旭吟咏桃花溪的名诗。穷林桥因《桃花源记》中欲穷其林而得名。

    山鸟似犹啼往事;

    桃花依旧笑春风。

      该联集句人:也是吴恭亨。上联集自清代陈士本诗句。下联集自唐朝崔护《题都城南庄》诗句: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联语大意是:在这桃花源里,无数山鸟啼鸣,好像仍在诉说着过去渔樵仙隐的传说往事;人们在桃花源里看到盛开的桃花,好像在对着春风欢笑,但是只有桃花仍依旧绽放,而其他的却发生了巨大变化,有抚今追昔之感。

遇仙桥楹联:

遇仙桥原为横卧涧上的自然岩桥。明天启年间(公元1621--1627年),桃源县主薄孙廷蕙修成石拱桥。清末。湖广提督俞益谟于桥上修遇仙亭。1983年因桥左侧滑坡,将亭压倒,后由湖南省文化厅拔款修复。桥下菖蒲业生,松竹复阴,溪流潺潺,游人至此,遇仙之期冀油然而生。

乘兴访仙家,带得红尘入幽谷
不须询甲子
,笑呼村酒醉桃花

原联为木刻隶书,楚沩李元燮、泰河张敬之集句,衡山尹乐道书。联已佚。现联为木刻行书,今人杨炳南补书。

注释:清桃源唐祺《游桃川》中诗句。元代诗人萨都刺《桃源行题赵仲穆画》中诗句。古诗有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句。明桃源人杜汝晦《桃川》中诗句。

联语大意:我们乘着浓烈的游兴来访问人间仙境,遗憾的是把外界的红尘也带进幽谷来了;不必向山中人询问什么年月,因为这里面是没有日历的,只要笑着叫他们准备家酿,就在桃林里品酒赏花买一醉。

花藏仙溪,落英何许流出;

水引渔者,春风不知从来。

原联为清吴玉麟集李白《奉饯十七翁二十四翁寻桃花源序》中句。已佚。现联为今人

陈国安补书。上联“仙溪”,指桃花溪。下联“从来”,指从哪儿来。

联语大意:桃花是藏在仙溪之内的,片片落花从哪里流出来的呢?正是那和煦的春风和这流淌着落英的桃花溪,引导武陵渔人进入了一个神秘奇异的境界。但是,阵阵春风又是何处吹来的呢?

渊明祠内联

 三载此栖迟,寻看道士种桃,洞口春风应笑我;

一杯聊共醉,还羡高贤采菊,篱边秋色最宜人。

木刻隶书。上款:民国二十四年秋九月。下款:桃源县长长沙刘端廉归去留题。上联中的栖迟:生活、居留。:不久。明桃源观住持道人曾世显,人称种桃道人;唐刘禹锡诗句中有种桃道人归何处。下联高贤采菊,指陶渊明采菊。陶渊明的诗中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还有秋菊有佳色句。最宜人最使人感到适意。

联语大意:在桃源作官三年,不久前看过道士种桃,洞口的春风也应嘲笑我这个宦海沉浮的人;大家聊且共醉一杯重阳酒吧!我很羡慕陶渊明先生采菊东篱下的雅兴,不久我也将去领略那适意的篱边秋色。

        (此文刊登在《中华楹联报》2013115日第二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