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0多年来,桃花源以其神奇的魅力吸引着无数中外游客,不少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许多佳联,惜几经沧桑,大多已付劫灰。民国时期尚存古代木刻楹联30余副;至上世纪90年代后期,保存完好的自古至民国时期的木刻楹联只剩21副。现已收集整理和征集到楹联达300多副,仅悬挂在桃花源景区内的楹联就有100多副,其集句和题句古联均为明、清和民国名土原作,其中原物已佚者,由后人(包括今人)重书重刻而成。这些楹联文字优美,意境隽永,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极高,深得游人喜爱,现选取部分古联供大家玩味。 桃花山牌坊,始建于1943年,后倾塌,1973年按原貌修复。牌坊雄踞在桃花源主景区东端。高16.8米,宽26.8米,中空净跨12米。具有宽绰的跨度、秀美的雕饰和雄浑的气势,集古今彩饰艺术和南北古建筑风格于一体,誉为目前我国横跨国道最大的“中华第一坊”。传说这里是人间和仙境的毗邻之处。坊内即是桃花源仙境。 红树青山,斜阳古道; 菊圃初建于明万历三年(1640)。因陶渊明酷爱菊花而建,菊圃建筑气宇轩昂,屋宇盘错,并点缀以亭阁。圃后有陈列馆,展陈古今名人题咏桃花源的字画和数百件文物。每当秋天,芍药凝霜,丹菊竞放,令人赏心娱目。 菊圃回廊集句联: 联语大意是:我一来到桃花源,就想寻访作过彭泽令的陶渊明先生;因他写的《桃花源记》而使武陵渔人的故事流传至今。 菊圃内文物室门联: 问津犹作吏,搴灵山香草,别开三楚乾坤。 木刻篆体联,上款是“清蜀东余良栋撰”,下款为“潮阳陈大羽补书”。余良栋为清光绪年间桃源县令;陈大羽,潮阳人,南京美院教授,全国著名书法家。 上联“避世”指归隐;“为贤”指做有道德的人。“六朝”指吴、东晋、宋、齐、梁、陈,都偏安江南,以建康(今江苏南京市)为首都,称六朝。下联“问津”:游桃花源;“搴”(qiān):拔取。“三楚”:指楚国。江陵为南楚,吴为东楚,彭城为西楚。 联语大意:辞官归隐的陶渊明,道德高尚,写出了一篇不朽的《桃花源诗并序》,六朝人物象大浪淘沙般地送走了,只留下千古芳名;我因为做桃源县令才问津桃花源,我诚心地拔取福地的香草敬献陶令,感谢他的文章为楚地境内另辟了一个“世外桃源”新天地。 菊圃廊右石圆门联: 山若有灵①应识我; 水如无意②莫回头。 木刻行书。上款“民国已卯夏”,下款为“曾杰书”。注释:①据说名山皆有灵气,因为是神仙居住的地方。②成语有“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句,此处是说水有情意。 联语大意:桃花山要是真有灵气,应该认识我这个热爱山水的游客;桃花溪的流水,假如没有情意,它就不会随着山势迂回流转。 问路桥集句联(已佚失): 问路桥。由陶记“既出,得其船,便扶问路”句命名。桥跨桃花山东涧,桥头悬岩百丈,古木挺立,葱葱郁郁,极为清幽。清光绪十八年修建桥和桥亭,桥与西涧遇仙桥对称,建筑形式亦相似。桥两端山崖陡峭,古木丛生,桥下流泉轻吟,环境极为幽静。 桃花流水杳然去; 穷林桥隐于桃林之中,单拱石栏,旁边便是水清如镜,汩汩长流的桃花溪。桥头立一块桃花碑,碑刻张旭吟咏桃花溪的名诗。穷林桥因《桃花源记》中“欲穷其林”而得名。 遇仙桥楹联: 遇仙桥原为横卧涧上的自然岩桥。明天启年间(公元1621--1627年),桃源县主薄孙廷蕙修成石拱桥。清末。湖广提督俞益谟于桥上修遇仙亭。1983年因桥左侧滑坡,将亭压倒,后由湖南省文化厅拔款修复。桥下菖蒲业生,松竹复阴,溪流潺潺,游人至此,遇仙之期冀油然而生。 乘兴访仙家①,带得红尘入幽谷②; 原联为木刻隶书,楚沩李元燮、泰河张敬之集句,衡山尹乐道书。联已佚。现联为木刻行书,今人杨炳南补书。 注释:①清桃源唐祺《游桃川》中诗句。②元代诗人萨都刺《桃源行题赵仲穆画》中诗句。③古诗有“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句。④明桃源人杜汝晦《桃川》中诗句。 联语大意:我们乘着浓烈的游兴来访问人间仙境,遗憾的是把外界的红尘也带进幽谷来了;不必向山中人询问什么年月,因为这里面是没有日历的,只要笑着叫他们准备家酿,就在桃林里品酒赏花买一醉。 花藏仙溪,落英何许流出; 水引渔者,春风不知从来。 原联为清吴玉麟集李白《奉饯十七翁二十四翁寻桃花源序》中句。已佚。现联为今人 陈国安补书。上联“仙溪”,指桃花溪。下联“从来”,指从哪儿来。 联语大意:桃花是藏在仙溪之内的,片片落花从哪里流出来的呢?正是那和煦的春风和这流淌着落英的桃花溪,引导武陵渔人进入了一个神秘奇异的境界。但是,阵阵春风又是何处吹来的呢? 渊明祠内联: 一杯聊共醉,还羡高贤采菊,篱边秋色最宜人。 木刻隶书。上款:“民国二十四年秋九月”。下款:“桃源县长长沙刘端廉归去留题”。上联中的“栖迟”:生活、居留。“寻”:不久。明桃源观住持道人曾世显,人称种桃道人;唐刘禹锡诗句中有“种桃道人归何处”。下联“高贤采菊”,指陶渊明采菊。陶渊明的诗中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还有“秋菊有佳色”句。“最宜人”指最使人感到适意。 联语大意:在桃源作官三年,不久前看过道士种桃,洞口的春风也应嘲笑我这个宦海沉浮的人;大家聊且共醉一杯重阳酒吧!我很羡慕陶渊明先生采菊东篱下的雅兴,不久我也将去领略那适意的篱边秋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