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朋友圈疯传了一篇牛逼鸡汤文,标题为《年薪10w和年薪100w的人,差在哪里?》。让我震惊的不是文章构思何等巧妙,文采何等了得,而是避重就轻,上演了一出偷天换日的好戏,却获得大量自媒体转载和超高的阅读量。
解读《年薪10w和100w,差在哪里?》 作者在文章开头抛出问题,引发大家对在同样时间里,不同价值观的人,会取得不同职业发展结果的好奇,并从自己的故事说起:年少初入杂志社,吊儿郎当,不思进取,却获得高人指点,从此开始脚踏实地做媒体工作,最终用10年时间获得财富和地位上的巨大收获。
然后作者在文章中段,用5个经典职场谎言:
1. 女孩子工作要清闲,钱多,事少,离家近。 2. 人际关系要搞好,领导同事不得罪。 3. 给你的工作不能做得太快,做得越多活儿越多 4. 挑活儿要挑,容易干出彩的 5. 不是我的事,凭什么要我多做?
来回应开头抛出的问题,为什么不同的人在同样的时间内拉开了如此大的差距。乍一看是不是觉得很有道理?广大网友们纷纷阅读,点赞,转发,评论,不亦乐乎
撕开《年薪10w和100w,差在哪里?》的面具:
文章标题说的很清楚:年薪10w和100w的人差距在哪儿?对不起,我只看到了作者洋洋洒洒写了一大堆职场谎言,告诉你只要规避了这些就可以成功,却没看到任何关于弥补90w差距的方法。 就好比《乔布斯传》里,作者总是强调乔布斯如何如何暴躁,喜欢穿牛仔裤之类的现象,让你误以为只要和乔布斯一样脾气暴躁,穿着牛仔裤就会成功,你以为光靠规避这些谎言能获得100w年薪?too young too simple。
此文的聪明在于作者非常清楚自己的读者是怎么样一群人---生活压力大,没安全感,职场勾心斗角,职业发展遇到天花板,而且身边没有能一起愉快玩耍且年薪超过100w的小伙伴。因为年薪100w的人是不会和年薪10w的人在一起愉快的玩耍。
一个年薪100w的人,一定不会看鸡汤文。因为他根本没有时间看这个。 一个年薪100w的人,一定是不会是光靠拿月薪作为唯一的收入来源。 一个年薪100w的人,一定不会告诉你,我为什么能拿到100w。
年薪10w和100w最本质的差距并不是扯什么价值观,更不在于规避这些谎言,而是在于职业选择和不断学习。如果你选择了奶茶店职员的岗位,即使你非常非常努力,除非人民币贬值100倍,否则你永远也拿不到100w年薪。有人说,我现在脚踏实地的做,说不定以后能当上公司高管,从此走上人生巅峰,拿到100w年薪。呵呵,谁说脚踏实地和成功存在必然联系? 鸡汤文偷梁换柱的功夫,让读者看着爽,让自己粉丝增的爽。这就是我深感不安的来源,人们沉浸在精神麻醉而无法自拔,文字的力量实在可怕。
还原鸡汤文的真相:
鸡汤文是一种慢性毒药。这里我给大家讲个案例。国内顶级鸡汤大师于丹与一个大学生之间的对话,摘录如下:
一个大学生问于丹:“我和女朋友,毕业留在北京,真没什么钱。我买不起房子,就租一个房子住着,我们的朋友挺多,老叫我们出去吃饭,后来我们就不好意思去了,老吃人家的饭,我俩没钱请人家吃饭。我在北京的薪水很低,在北京我真是一无所有,你说我现在该如何是好?”
于丹答:“第一,你有多少同学想要留京没有留下,可是你留下了,你在北京有了一份正式的工作。第二,你有了一个能与你相濡以沫的女朋友,第三,那么多人请你吃饭,说明你人缘挺好有着一堆朋友,你拥有这么多,凭什么说你一无所有呢?”
大学生:“哎,你这么一说我突然间还觉得自己挺高兴的。”说完,于丹似乎对她的回答挺满意,露出会心一笑。
我们如果不假以思考,便会像这位大学生一样,满心欢喜地接受于丹的答案,因为她的答案看起来似乎有理有据。但如果你仔细思考,便会发现问题所在:大学生阐述自己的问题,诸如买不起房、没钱请人吃饭、薪水低,实际上问的是物质上的一无所有,他寻求的是怎样解决这个经济问题。而于丹巧妙的绕过了他这个问题,采取诡辩的方式答别人的问题,答的全部都是精神上的东西:你看,换个角度看,你其实很富有呢。
看到没有,鸡汤恰恰是用其诡辩的逻辑,看起来似乎解决了你的心里问题,这就是为什么当一个人看完鸡汤以后,浑身解气,而过了一段时间烦恼又起来了,因为鸡汤没有解决任何实际问题,就好像鸦片一样,只是暂缓了精神压力。
如果再一次遇到鸡汤文,我该怎么办:
当你经济困难,读到一篇《老板不会告诉你,10大赚钱的秘密..》,你似乎学到了什么,当你又读到一篇《2016年最赚钱10大行业》的时候,你似乎有上了一个台阶。实际上,你还是那个你,什么都没有改变。
鸡汤文的本质就是选择一些故事,选择一些有利于宣扬他观点的事实和逻辑,他讲的内容并没有错,只是包装的更阳光。但他讲的不是客观,严谨,正确的方法。所以读者的思维依旧混乱,问题没有解决。
鸡汤文并不可怕,我也读过无数鸡汤文。怕的是本末倒置,就像现在中国很多大学老师,只顾自己所为的文章和职称,却忘了作为“先生”应该有的传道受业解惑的天职和本能。作为消遣尚且了得,莫让鸡汤文利用了自己的无知自嗨不已,甚至与他人分享津津乐道。
我们学习知识,最终的目的是为了通过理性思维,逻辑推理,解决问题,而这是鸡汤所无法解决的。只有学会独立思考,抛弃人云亦云,你才能放下手中的鸡汤,去打开人生的另一扇大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