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雅虎衰亡的镜鉴:互联网神话走向落幕

 功城 2016-07-22

雅虎定位模糊,方向迷失。创始人杨致远和大卫·费罗并没有鲜明的色彩,没有形成灵魂作用——因此,与其他互联网巨头不同,雅虎没有清晰的价值观。雅虎21年换了7任CEO,这七人中最长的任期六年,短的仅四个月,他们的思路和重点各不相同。

雅虎也未能投入火力主攻技术创新。杨致远曾正确地预言,在电商之外,社区、内容、搜索、个性化,是未来互联网的四个战略核心,但雅虎却没有在技术上攻克其中任何一个堡垒。

商业化是雅虎起家早期的特长,但是唯利润论的追求,使得雅虎因小失大。在和谷歌微软的协议中,雅虎看重的都是搜索广告营收的主要分成,而把更重要的搜索领域的核心市场、技术人才和更加宝贵的用户数据拱手相让。雅虎表现出浓厚的取巧性格(如一再借用对手的搜索技术而不自己开发),相比之下,早期模仿雅虎的搜狐公司,一直坚持技术路线,到现在也还活得比较稳健,2016年第一季度的最新数据显示,搜狐的业绩大幅上涨,其中重要来源就是自主开发的搜狗搜索引擎。

雅虎大体上预见到了未来的趋势,并因此做过许多方向正确的投资和并购,例如收购阿里巴巴40%的股权、投资日本雅虎等,并曾经想收购Facebook。但是雅虎的并购项目往往管理不善,最后彻底沦为败局,例如图片社区Flickr、博客平台Tumblr、 搜索引擎Inktomi、付费点击业务模式发明者Overture等等。并购后管理,本来是一个很传统的管理学命题。雅虎似乎并不重视管理,例如组织架构长期饱受批评,却难见改革铁腕。

在一个技术变化快速的行业里,行业环境和产品服务也在快速变化,企业要踏准节奏,踏浪而行,确实相当不易,像IBM这样能够踏准几个浪潮的近乎凤毛麟角。也正因如此,互联网企业普遍“短命”,一个商业模式不可能永久有效。只有不断创新、自我更化乃至自我颠覆,才是互联网行业的生存之魂。

雅虎曾经走在中国互联网前面一步,中国的互联网企业们也即将进入雅虎的年龄段。雅虎谢幕,足可让中国的同行们警醒,而且这种警醒意义不仅限于互联网行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