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语伤人六月寒。 语言的暴力,足够让人死上好几次 作者|霁陆 1 很多人都有过“因为一个老师讨厌一门学科”的经历。
我最讨厌物理。我的第一个物理老师是一个以嘲讽学生为乐的胖女人。记得一个闷热的下午,我在物理课上走神,突然就被点名回答问题。“我看你好像没在听课啊,这道题怎么选你来说说看?” 我慌忙站起来给出了答案。我知道自己答对了,正想松一口气,她却阴阳怪气起来“有些人觉得都会了,就不听讲了,看看人家真正学习好的人都在干什么?和人家差得远了!”
我也曾发誓努力,要抓住机会证明自己,当我在物理考试中得了全班第三之后,物理老师却说:“是不是蒙的?你还觉得自己怪不错的呢,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和第一名的差距你永远也赶不上。”
赶不上就赶不上。从此我再也没认真听过物理课。即使后来换了老师,我也对物理提不起兴趣来。
就这样,一个想好好学物理的学生死了。 2 女孩被父亲教育要勤做家务。但凡懒怠一点,就会被教训“回家就是吃,睡,把家当旅馆吗?一点眼力见儿没有!以后工作了单位领导肯定也嫌弃你!”
本来只是一件小事,做不好就会有一堆话等着“你说你有什么用!找个东西找不到,你是不是眼瞎!”“交代给你才三件事,就忘了一件,你还能干成点什么?像你这样的人肯定一辈子没出息!”
一次,女孩反抗道:“能不能不要这么说话,我听了会难受。”父亲反而瞪圆了眼睛:“你还难受了?你懂个屁。我这都是为你了你好,以后你就知道了!”
不同年龄的人只会有经历上的差别,情绪感受上却是一样的。
你对我好,我自然明白,你对我不好,我也全都知道。
就这样,一个对家庭融洽怀揣希望的女孩死了。 3 今年参加高考的小斯,成长在一个父母极严厉的家庭里。在这个家里,考98分都会被骂,夹个菜都会招来父亲的耳光。
高考后第二天,父亲最后一次大骂了小斯,因为小斯想要出去打工,而不愿意去自己的中巴车上帮忙卖票:“养你在家是干嘛的?” 小斯问父亲是否会给自己发工资,又被父亲骂了一顿“挣钱挣到老子头上来了!真是养了个白眼狼!”
小斯在争吵后消失,在QQ空间里发布了长遗书,里面都是“我感觉不到父母对我的爱”“我觉得自己很不好”这样的话。他发布的最后一条说说写道“死了,我的心自由了!”
一天后,人们在河面上发现了小斯。
这一回,一个未来有着无限可能的男孩是真的死了。
4 “‘他是我的儿子,我怎么舍得打他,骂他。’父亲马先生说,小时候对儿子管教确实比较严,‘那都是为了他好’。 妻子孙女士解释,儿子说‘因吃饭夹菜遭到父亲殴打’的事,她也记得,儿子当时才四五岁,因为不好好吃饭,丈夫确实用手背拍过儿子的脸,‘没想到他这么记仇,他怎么就不想想我们的好?’”一篇关于小斯的报道里如是写道。 父亲教训女儿,是在履行自己管教的义务; 小斯的父母打骂小斯,只可能是为了他好,怎么会是故意要害他呢?
“我骂你都是为你好,十年后你会感谢我的。”
5 可是你要知道,感受比语言快十倍。
有的人虽然嘴里说着爱,但是听者根本感受不到一点爱。这中间的对比让人哑然失笑,也让人丧失了继续沟通下去的信心。 爱,不应该是如此痛苦的体验。爱里应该有耐心、尊重、呵护、倾听。以爱之名,行伤害之实,实在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为一个人好”的方式有很多种。 - 指出他的问题,但不必张扬 - 直截了当地告诉他你认为什么是应该的,什么是不应该的 - 听他说他的感受,别太相信自己臆想的 - 不吝啬对他的认可和称赞 - 当他遇到问题时,站在他身后支持他
但是讽刺、教训、打骂不在其列,也不应该被感谢。
父母、老师、领导,这些掌握着控制权和话语权的人们,尤其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辞。有意也好,无意也罢,激烈的语言可以变成暴力武器,形成巨大的杀伤力。
千万不要小看语言的暴力给别人带来的影响,它能让一个人去杀死别人,也能让他杀死自己。
最后,推荐给大家一则公益视频: 《暴力语言会变成凶器》 一项研究表明,中国青少年犯罪与童年时期遭受的语言暴力之间有很大联系。视频中,青少年罪犯所经历的语言暴力被制作成他们行凶的凶器,在公益活动中展出,给世人以警醒。 你被骂过最狠的一句话是什么? 那句话给你带来了什么影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