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分两大部分: 一、“炎夏”时间范围辨析; 二、“永昼”辨析。 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一日,炎夏永昼。士隐于书房闲坐,至手倦抛书,伏几少憩,不觉朦胧睡去。梦至一处,不辨是何地方。忽见那厢来了一僧一道,且行且谈。
戴不凡在《红学评议·外篇》的“时序错乱篇”中写道:按贾宝玉生日在四月二十左右,今炎夏尚未入世,故其诞生最早应在翌年(可见香菱实长宝玉3岁或更多)。
仅根据“炎夏”二字,就判断贾宝玉出生是此“炎夏”后的第二年,因为贾宝玉生日推测在四月二十左右。这个“炎夏”之前贾宝玉既未出生,那么贾宝玉的“四月”出生自然是在此“炎夏”后的第二年了,即英莲出生的第四年,也就是英莲比宝玉大三岁。
我认为这个观点是错的。因为这个年份关系到时序问题,又是第一年的确认,很重要,所以有必要辨析清楚。贾宝玉生日一般推为四月二十左右,本文也取此大致日子。
“炎夏”范围辨析
一、三种季节划分(农历、节气、风俗) 1、农历四季划分。这是最为普遍的纪事历法,以一二三月为春季,四五六月为夏季,七八九月为秋季,十、十一、十二月为冬季。每季以孟仲季分别表示三月,如孟春为一月,孟夏为四月,孟秋为七月,孟冬为十月。可参考《吕氏春秋通诠》。 《红楼梦》中也有用到: (1)第55回“时届孟春,黛玉又犯了嗽疾。” (2)第70回“如今仲春天气,虽得了工夫,争奈宝玉因冷遁了柳湘莲,剑刎了尤小妹,金逝了尤二姐,气病了柳五儿,连连接接,闲愁胡恨,一重不了一重添。” (3)脂批也是如此,第21回“看至此,意趣洋洋,趁着酒兴,不禁提笔续曰:【庚辰眉批:这亦暗露玉兄闲窗净几、不寂不离之工业。壬午孟夏。】
(4)贾元春生日:一月一,判词“三春争及初春景”,“初春”清楚表明此“元春”对于四季的划分标准,以农历一月为始。与上面纪事历法相同。
荣国府元宵开夜宴 (5)各种农历的传统节日: 1)元宵节。“第十七回 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荣国府归省庆元宵。”一年以一月为始。
2)七月瓜果节。“大约必是七月因为瓜果之节,家家都上秋祭的坟,林妹妹有感于心,所以在私室自己奠祭,取《礼记》‘春秋荐其时食’之意,也未可定。”此处表明七月瓜果节,家家秋祭。七月为秋,四月自然为夏。
3)中秋节。第一回,“一日,早又中秋佳节。”八月十五为中秋,那么秋天始自七月,按此,四月自然是夏始。
4)除夕。“第五十三回 宁国府除夕祭宗祠 荣国府元宵开夜宴。”汉语大词典解释:除夕,一年最后一天的夜晚,旧岁至此夕而除,次日即新岁,故称。 晋 周处 《风土记》:“至除夕,达旦不眠,谓之守岁。”
以上种种事例充分说明:《红楼梦》在时序纪事上用的是这种普遍的历法。
2、以节气来划分季节。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第一个节气是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从立春交节当日一直到立夏前这段期间,都被称为春天。
现在重点说立夏。立夏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表示孟夏时节的正式开始。参考如下: (1)夏,《尔雅》里说:夏,大也。万物至此皆长大。植物到了这时都直立长大了,所以叫立夏,立夏才是夏天的开始。 (2)《诗经·小雅·四月》说:四月维夏,立月徂暑。 (3)《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这里的“假”,即“大”的意思,是说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了。
明人刘侗在《帝京景物略》中这样记载:“立夏日启冰,赐文武大臣。”一到立夏这天,朝廷掌管冰政的凌官就要挖出冬天窖存的冰块,切割分开,由皇帝赏赐给官员。在民间,立夏日人们则喝冷饮来消暑。江南还有“称人”习俗,据说立夏之日称了体重后,就不怕夏季炎热,不会消瘦。人们希望通过称人这个举动,添福增寿。 这些习俗事例均说明立夏天气已属炎热。 另外,笔者列举了十年立夏时间,用尽量大的数据说明一件事,每年立夏时间均在农历四月前后,有的甚至比四月早了十二天,而没有一次晚过贾宝玉的生日(四月二十左右)。
3、以风俗来划分。《红楼梦》中就提到一种。第27回,“至次日乃是四月二十六日,原来这日未时交芒种节。尚古风俗:凡交芒种节的这日,都要设摆各色礼物,祭饯花神,言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了,众花皆卸,花神退位,须要饯行。”
但这种风俗式的季节划分,只适用于某些特定的节气日,《红楼梦》是长篇巨著,不可能以此种笼统的风俗历法来具体纪事,文本中似也找不到一处。
小结:从以上三种季节划分来看,第三种可忽略,第一、二种的历法里,夏季始自四月左右,贾宝玉的生日四月二十左右,均属于夏季范围。
二、文本中关于贾宝玉生日“四月二十左右”的天气情况
(1)62回,宝玉生日第二天,“因饭后平儿还席,说红香圃太热,便在榆荫堂中摆了几席新酒佳肴。” (2)当天也是贾敬死日。“目今天气炎热,实不得相待,遂自行主持,命天文生择了日期入殓。” 以上两处,明确说明,四月二十左右的天气情况,已经炎热!
综上一二两点,贾宝玉的生日“四月二十左右”在“炎夏”范围,所以“炎夏”与“四月二十左右”不能区分时间上的先后。
“永昼”辨析 还有人依“永昼”两字,认为是夏至过后日长夜短之意,这样日子就早过了贾宝玉的生日四月二十了,贾宝玉出生的话,就得在此“炎夏永昼”的第二年。
我认为这个观点也是错的。汉语大词典解释,永昼:漫长的白天。
例一:明代文征明 《四月》诗:“若为消永昼,窗下有残编。”此处“永昼”写的时间点则在四月,与贾宝玉的生日“四月二十左右”更无冲突。
例二:(1)李清照 《醉花阴》词: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首词写的是重阳佳节,早已不属于夏天。里面的“永昼”意思是漫长的白天,表达的是词人一整个长长的白天都处在一种愁郁之中。 (2)同样写秋景的,还有黄庭坚《洞仙歌》:月中丹桂,自风霜难老。阅尽人间盛衰草。望中秋、才有几日,十分圆,霾风雨,云表常如永昼。不得文章力,白首防秋,谁念云中上功守。正注意,得人雄,静扫河山,应难纵、五湖归棹。问持节冯唐几时来,看再策勋名,印窠如斗。
例三:也有不少写春景的词作,里面的“永昼”自然也都与夏至日长夜短无关。例举几首如下:
(1)张先《山亭宴慢》:宴亭永昼喧箫鼓。倚青空、画阑红柱。玉莹紫微人,蔼和气、春融日煦。故宫池馆更楼台,约风月、今宵何处。湖水动鲜衣,竞拾翠、湖边路。落花荡漾愁空树。晓山静、数声杜宇。天意送芳菲,正黯淡、疏烟逗雨。新欢宁似旧欢长,此会散、几时还聚。试为挹飞云,问解寄、相思否。
(2)周邦彦《渔家傲》:灰暖香融销永昼。蒲萄架上春藤秀。曲角栏干群雀斗。清明後。风梳万缕亭前柳。日照钗梁光欲溜。循阶竹粉沾衣袖。拂拂面红如著酒。沈吟久。昨宵正是来时候。
(3)吴文英《烛影摇红》:新月侵阶,彩云林外笙箫透。银台双引绕花行,红坠香沾袖。不管签声转漏。更明朝、棋消永昼。静中闲看,倦羽飞还,游云出岫。随处春光,翠阴那只西湖柳。去年溪上牡丹时,还试长安酒。都把愁怀抖擞。笑流莺、啼春漫漫瘦。晓风恶尽,妒雪寒销,青梅如豆。 这首词中“棋消永昼”,与《红楼梦》贾宝玉为迎春写的一首诗,用法完全一致。诗如下: 池塘一夜秋风冷,吹散芰荷红玉影。
如此多的例子,已经充分说明,永昼的意思“漫长的白天”,是普遍之义,并无特定夏季之限。
最后,“炎夏永昼”四字结语:
把“炎夏永昼”认定在四月二十之后是错误的。甄士隐在这个“炎夏永昼”梦见一僧一道携带的“蠢物”于警幻宫交割之日,正是贾宝玉出生之时,贾宝玉出生年份为年表第一年,英莲比宝玉大两岁。这与以下两处文本完全一致。
(1)第二十五回,贾宝玉13岁时,薛宝钗15岁。可知宝钗比宝玉大2岁。
三处互证:宝钗与英莲同年,都大宝玉两岁。 《典故里的中国》是几个青年文史学者联合主笔的的文史公众平台。不定时推送一系列原创文史文章。欢迎大家关注 |
|